加菲众:把创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微互动35期讲座是一场“趣味”的讲座,有趣的人总会相遇,嘉宾加菲众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

听了讲座的小伙伴应该也发现了,嘉宾的分享就像在讲故事,把一件事情娓娓道来,中间的道理慢慢渗透到你的思维中去。嘉宾的声音会把你带入到特定的情绪中,感觉就是一种享受,不愿意让分享结束。

➤嘉宾简介:

极客主持人,动静科技创始人、CEO。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HIT FM DJ、果壳网首席知识体验官、香港凤凰URadio音乐统筹、音乐节目主持人。

各位好,非常开心能够来到微互动参加第35期群讲座。

今天我在这边将会就趣味这个话题和大家聊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一个小时当中,主要通过六个方面讲一下目前为止我们在新媒体传播、内容产生这些机制上如何去理解趣味这件事情。

我相信通过刚才文字的介绍,各位已经对我有所了解了。我是一个电台DJ,之前做过十年的节目。现在在深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科技和音乐一直是我生活的主题。我们的创业目的也是希望让科技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把音乐赋予功能性,请各位多多关注我们的创业计划。关于创业的话题,我想把它放在最后,这是比较个人化的一些体验,我们先从大的主题开始。

当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说这个人是有趣的人,这应该是一种非常高的评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尤其是这么苦闷的人生当中,如果能遇到一些有趣的人,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他是一个亮点。大多愿意跟他交往,愿意跟他沟通,那么他的趣味也可以去感染别人。幽默感本身就是智慧的一种体现,对于新媒体传播而言,如果说我们的内容没有趣味,做得平淡无奇的话往往也就意味着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传播,没有办法去吸引到别人的注意。

今天就先从趣味开始解题,去理解一下关于趣味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有什么样的思索可以指导我们的一些工作。我取的标题,是趣味之味是内容之盐。趣,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有意思好玩儿。味,就有味道的这个意思。平时做饭的时候都不喜欢吃淡而无味的东西,一定要加盐,盐吃少了变成白毛女。所以说,盐对于调节这个食物的滋味是非常重要的。趣味也正是如此,它把平铺直叙的内容或者说我们想要传达给别人的一些信息点通过趣味,有趣味的这种方式加进了一些味道。让别人感觉到好像吃起来很好吃很容易吃,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像做饭一样,每个人的厨艺都有高下,味道好了肯定是更受欢迎别人也更容易接受。

我相信大家对于趣味的理解应该都很深。趣味的驱动力又是什么?每个人可能听到一个笑话的时候会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的时候会转,趣味的驱动力就在于它能够引起人的兴奋,能够让人觉得高兴开心,心情得到改善。它就是我们在做内容的尤其是做新媒体运营方向的人的一个重要的特质。我相信各位能够关注小黄人能够关注微互动都应该是有趣味的人,有趣也应该是新媒体运营从业人员该有的品质。在传统媒体当中有一类节目像talk show或者是比较有意思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以趣味为指导性。

有时候趣味不仅仅是好玩,只是让你一笑而已。可能这些趣味还意味着有知识、有内涵、有思想、有品格,这些能够让内容产生更高一层审美上感受的东西,都可以归结为广泛趣味的概念。每个人在每天可能会吸收很多的信息,微博微信里的信息,还是一些很火的帖子,大家去转发它的源动力也正是由于它的趣味,趣味是最能够引导别人兴趣去让信息得到推广助力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要把信息传递给别人的时候,可能有无数种方法,一定是那种最有意思的方法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传播,二次的传播甚至指数级的这种传播。相信很多人也知道病毒营销,我们去评价一个营销视频做的好不好,除了说看它的转发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不是能带来一种正能量,这也是它的趣味所在。可能有的视频,比方说今天深圳罗湖着大火了,大家看了这个之后也想转一下,它不是在传播一种趣味,传播的是一种不好的情绪。

我做广播这么多年,其中有一个非常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来自于我的一位前辈。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广播是情绪的传达,广播它可能去播一播音乐可能是去说一说话,但归根结底还是情绪的传达。声音作为一个载体,它能够提供的内容非常多,形式多样,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情绪的传达。这句话是我在十年广播当中听过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没有之一。你在广播里面向别人去传递某一些信息的时候,当信息本身是带着一些积极的情绪让人开心让人一听了就想乐,不管说它是不是幽默或者是说让人会心一笑的那种心有灵犀的共鸣也好,总之你要做的是一种情绪的传达。你要让接受你信息的这些人会感到有趣。

之前做一些线下活动,也曾经拟过一句口号叫做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这句话也经过很多人的演绎,有的人说成有趣的人总会相聚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不管怎么说,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有一些个别字句的改变。但可以说这个所谓的被科学青年们叫做“趣聚原理”的道理是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

渠道的特定决定形式决定了趣味的一种形式。渠道是有不同形式的,刚才我也说过广播前辈说过的一句话,广播其实是情绪的传达。在我们做新媒体内容运营的时候也应该牢记这句话,它其实是一种情绪的传达,它传递的应该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能够引人遐思并且跟你产生共鸣的这个过程。

在内容的传播过程当中,它是要借助不同的渠道来完成的。比方说微博,微博是一种什么样的渠道和微信有什么不同,各位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应该非常了解。从拓扑学上就是说它到底是由点到面还是由点到点或者是由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向外一步一步的传播还是说像微博一样开放式的传播等等。各个渠道会有各个渠道的一些特点,我们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去制定不同的内容。

拿微博和微信的转发来说,转发是一个基础是让内容进行二次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以前听一期广播节目觉得听的很好,你可能会去告诉别人,口头上去跟别人说,你看有哪个电台有一个加菲众,他讲的笑话很有意思他讲的音乐很有意思,可以通过这种口碑式的传播让你的节目扩散开来,但是现在互联网上完全不需要这种线下的一对一的传播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用一个转发的方式,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可以迅速地让你所有朋友都能够知道什么是好的内容。

在微信的公众号文章里去传播的时候,它有很多的元素可以去利用、比如说视频、音频、动图等等,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引起用户的兴趣。在微博上可能就跟在微信上又不太一样了。在两者之间,我们在权衡它的效果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我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别人更感兴趣。微博的篇幅,它在长微博出现之前一般都是140个字,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限制。即便有了长微博,长微博里没办法把视频放进去。但是微博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呈现方式,由于有了长微博,它会呈现一个我们在移动端去看一个长图文的时候有一种线性的随着我们去阅读而不断演进的某种剧情。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深入吃透受众理解我们内容的方式,去看大家是在哪个节点发生哪一些反应,有哪些反应有哪些趣味他可以get到,get到我们的梗或者说我们埋设的一些梗,这样的话可以让他有一个更好的感受。

在微博上有几个微博红人,像少林修女(现微博更名@顾异的)、天才小熊猫都是各位非常熟悉的微博大V。你注意分析一下少林修女她在文字或者漫画,在呈现的形式上就会有一个明显的节奏感。她会用无论是标点符号还是说大段的空白还是分段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去控制你的阅读节奏。因为我们在终端上阅读长微博长图文的时候,我们是一点一点向上翻上去的,它跟翻书的动作就很不一样。天才小熊猫一般也是用这种图文混排的方式,当你往下翻一点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梗埋设得很有趣,你就自然有一种共鸣的感觉,感觉到了他设计出来的一种趣味。

同样的道理,在日本漫画界其实一直是有这样的说法的,漫画你在铺陈在布局的时候当你翻过一页的时,其实是读者的兴趣重新被唤起重新去注意的一个点。我们在看一些打斗类的漫画像幽游白书像七龙珠这种脍炙人口的漫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时候你翻过去一页之后突然就爆出一个很漂亮的画面,这种画面就会在视觉上给我们产生一种很强的冲击力,那么这就是它引人入胜的一个原因。假如说我们用这种方式去编排书籍的话,更合理的书籍呈现方式应该是翻过这一页之后有一个笑话突然有一个梗在那,很遗憾的是作家在写书的时候一般不会去考虑分页的效果。但是新媒体传播,我们特别注重别人在去阅读在去理解你的时候的这种感受,因为节奏感和埋梗的技术是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受众一个看我们内容的人,去根据他去往上翻的时间轴去铺陈所要设置的一些信息点,这就是微博的特殊渠道要去呈现内容的时候需要去注意的一些特性。

微信它图文、视频都编排得非常完善,我们可以像制作一个简单网页的形式去放内容况且还有像i排版这么优秀的排版软件。通过这些方式去铺陈内容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发现,为了控制你阅读的节奏有的时候我们会留白,有的时候会用一些向下的箭头一步一步把空白给留出来,让大家在阅读的节奏上在视觉上有一个时间上的停顿感。从表达和叙述的角度讲,假如说我们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说话的过程当中突然停顿一下,有一个相对而言长一点的空白,这是用语音这种强相关于时间属性的内容陈列形式需要注意到的一些技巧,在我们图文混排的时候,在新媒体传播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说到批量生产趣味有哪些渠道,现在除了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在朋友圈的传播之外,所有的在这个手机屏上电脑屏幕上呈现的内容都应该把它当成一种传播去精心的编排。这就是为什么某一家的淘宝装修的更漂亮一些或者说某一个页面更精致一些我们更愿意去分享的原因。记住我们要去做传播的时候视觉听觉包括你的想象力是要尽一切办法用一切努力去调动受众的感知,让他们来感知的到你的良苦用心。在内容的本身你需要设置趣味,同时呈现的方式上也应该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同样的是一篇文章,我相信两个人把它誊写在一张纸上都会不一样。

我不知道有多少的创业团队、公司或者是个体的自媒体去呈现运营内容的时候会给自己规定我每天要至少完成四篇文章。有很多人向我抱怨说做了几个月之后发现自己没有货了,感觉到必须要摘抄一下别人的,有的甚至不打招呼就把别人的东西复制粘贴过来,这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约束或者说管理自己内容产生机制的方式,而如果这样说的话,像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台或者报纸的编辑们肯定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去重复性的工作,他们肯定会更痛苦,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摆脱类似KPI的这种机制,能够批量的回归趣味的本身?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趣味产生机制是那些脑洞极大的人的灵感,从他们出发去往上头你说叫添砖加瓦也好添油加醋也好或者说把它丰富起来也好,逐渐的让它完善形成一个比较靠谱的看上去相对完整的内容。这个脑洞大开的过程是需要我们去做一些规划的,它是要跟你接下来要做的一些内容传播一些信息点的输送和我到底是要向别人传达什么这样的内容是相关的。很多的微信运营把篇幅、阅读量、转发量这些作为他核心的业绩考核指标。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改变这种想法。平均每个人在订阅号这一栏里边都可以看到无数个小红点,让处女座和密集恐惧症的人都觉得很恐慌。太多的内容我们没有办法从中去挑选出那些真正值得转发的内容甚至有时候连阅读的兴趣都没有。因此,回归到另一个角度,从做内容运营的角度我们就应该暗自思考,我们是从朋友圈别人的转发那里去得到信息的。

今天刚刚做客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Metro Radio FM94.5在和他们讨论微信运营相关工作的时候就发现他们运营的公众号,一个广播电台,其实运营一个公众号并不是他们的主业,但是他们其中就有一篇文章被转发了40000多次,而他们的粉丝仅有8000人。我相信新媒体运营做内容这一块的朋友在看到这一篇文章的转发数多于总的订阅数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说文章真正得到了传播。我们去接触这些材料的时候一定不是从订阅号的折叠的那群密集的文章里头去选一个,也许你有时间也许你在家里睡不着或者说突然吃东西吃错了坐在马桶上坐很长时间然后你就翻到了一篇文章,也许有人会去翻这些折叠的东西,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从别人那里阅读它去形成转发的心理动机,这个还是要靠内容本身真正的有趣。

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做一篇能够让它传播几万次甚至是几十万次这种文章要比我们每天去绞尽脑汁准备内容试图去迎合别人的趣味这件事情要有意义的多。一篇文章的转发量远远高于平时的水平,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这些转发呢?当然离不开趣味,同样会含有一点转发机制。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公众号的那篇文章,其实最开始是用一个相当没有节操的Rihanna新拍的MV开头,这个MV本身就有一种传播机制,因为它是视频。接下来它罗列了Rihanna在成长的历程当中很多的金曲,把它放到一块。如果你是Rihanna的粉丝的话,你自然就很想转这个偶像的新MV,同时还对她的历史做了一个回顾,但这些都不是要点,它在转发的最底下提示你要去转发。一般我们去促使别人转发的时候会提醒一句,如果你觉得好就把它转播出去类似这样的一种表达。但是Metro Radio是一个挺有态度的电台,他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办法就是说敢不转发你试试,所以说用这种非常轻松和很霸道的带有总裁气势的语言引起别人的兴趣。后来他们发现这句话非常灵光,就把它经常用到他们的微信公众号里去,确实是有一些起色。我不能说这句话就决定了整个微信号的运营变成一个更有起色的东西,而是说在你运营它的时候你要不断地提供亮点不断地去变化思维想法。

我们也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喜欢搞一些指纹扫描,虽然说这有点伪科学,其实锤子科技用的就不是指纹扫描这种做法,毕竟他并不是那么回事,我们都知道即使微信内置了微信二维码的这种引擎,你长按之后呢它就把这种二维码读取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它可以把一个带有二维码的图片变成一个链接变成一个入口,如何利用好这些入口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个严肃点的话题怎么样去评价趣味,怎么样去评价我们在新媒体运营,尤其是在内容运营方面去做的一些事情他们的产生、转发或者是产生的效果应该怎么去复牌。刚才的第三条那么说到了应该让他脱离KPI,不要求说是每天都要有一条而应该说是随时有一条随时就可以产生一个值得去转发的东西。我建议大家跟各自的领导去说一下如果说你不是一个单纯像三十六氪、钛媒体、虎嗅网这些需要不断产生新的东西的运营方式的话,最好不需要每天都要去满满的四条推送,因为久而久之你会感觉到很累。但这不意味着说我们就可以偷懒了,我们在获得了一次高转发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去找原因。

微博在网页端和移动端点转发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效果。在网页端点转发的时候它就把前文章引述了一下包括你要转发的内容,你就直接去转发就好了。但是在移动端当你点转发的时候可以发现所有转发源头的人能在这个列表里,其实你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一些传播基点。这些传播基点构成了转发的非线性的增长,假如说没有一个大V参与或者说没有被一个关键节点转发之前他可能只是一个线性的方式。五分钟后有一个人觉得有意思的转了转,有一个大V有转发的时候,他会影响他的粉丝都成为这个源头的一个阅读者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引起一个链式的反应。

但是在微信端我们去观察转发路径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一个机制能够让我们非常明确的发现他的转发节点,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微信这种特性就算在朋友圈出现链接的前提下去转发,你也很难去判断这篇文章到底是怎么样得到了非常高的转发量。这就要回归到你内容的本质去分析他的内容。刚才提到的那篇文章,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去触发让你产生转发动机的一句话。通过这种霸道的语气让别人产生兴趣,或者说是这个MV本身也是一个转发的点。

我们去复牌的时候首先要从他的内容出发,就说这篇文章的转发率低。它低于以往或高于以往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观察。到底是哪些内容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标题党如果起一个响亮的标题可以让这篇文章的转发量变得比较高。认真运营者再去取标题的时候,甚至都会考虑它的标点符号的设置。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促成高的转发量,这就涉及到了另外的一种思想叫做Growth Hacking。

我们在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也应该有几种,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方法论上的一些积累。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最近还有一本书,把营销数据化,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数据,通过数据的方式去理解你的产品,这个也是软件运营一个分门别类的特定的策略。但是我们在运营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哪几篇文章转发量高了,在几点的时候形成高的转发。

我们在做云梦和微博微信运营的时候就发现,在晚间的时候大家使用软件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后来发现中午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去用云梦。后来就想为什么中午的时候那么多人用呢?原因非常简单,中午很多人有午休要休息会儿。我们在原来的内容设置里面就说夜晚降临到了睡觉的时间。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去单独分门别类的做一个午休的,如果做一个午休版的话相信对用户的增长会有一个特别不错的结果,所以说,根据这些数据上的变化现在有很多的后台有很多统计工具包括微博本身就自带粉丝增长、访问次数这些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找到增长的原因,这个就是关键的一个核心你去评价,去复牌。

复牌之后就应该形成机制了。比如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公众号他觉得用霸道语气方式去让大家转发的效果不错。长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格,然后用数据去评价,评价之后重新复牌。在整个时间轴上的传播路径包括爆发点的增长,并且把其中有用的合理的解决方式,形成一个传播的机制,而且每次都能用,这个就是最核心的内容。这个就是今天讲座最关键的一个内容。你应该学会复牌用数据的方式去理解一个内容一个信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上半场的时候已经说过这是为线下活动所准备的一句口号。一些线下活动都用这句话来去做一些营销。我相信有趣的人其实是可以相遇并且总会相遇的。“趣聚原理”也是很多科学青年们在碰头的时候使用的一句暗号,有的时候非常高冷的冷笑话都需要一点背景知识去理解的往往可以非常准确的去圈选你所要去选定的受众。

我们在做电台的时候要做一个欧美流行音乐的电台当然播的歌儿都是流行音乐。但是话题和生活方式,甚至是价值观的渗透,全都是通过整体的内容运营来完成的。你同样是两个电台,他在早间讨论的话题可能都是早餐,但作为一个欧美流行音乐电台的话你可能聊的就是三明治、汉堡包的做法,或者说是冰激凌这些东西。你要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生活频道的话,可能讲的就是豆浆油条。讲一下哪种早餐更适合什么样的人来吃之类的。这些话题的调性会决定了你受众的调性而不是反过来。

当你在运营一个公众号的时候也一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去卖个萌,可能这个比较萌系的一些事就会引起转发。你去八卦可能有一些对时尚圈儿、对娱乐界比较感兴趣的人就会转发。因此你在设定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选什么样的受众。想要去感染部分受众,就用这部分的内容去影响他们去在他们的领域里去传播。

趣味是多元的,各不相同的。也是有分垂直领域的,我相信你讲一个非常棒的笑话一定会吸引到更多相同趣味的人去跟你呼应。所以说有趣的人总会相遇还包含着一个心理学的意义就是说通过共鸣。通过在知识结构上的共鸣包括品味调性和对世界观价值观的知识理解的共鸣,而聚拢到你的身边被你所圈选,而为你去传播内容。

我简单来说一下我们自己的创业故事。我相信很多朋友可能听过我做的一些音乐节目,我在这也特别感谢这么多年来的衣食父母。听了我这么多的这个节目没给钱是吧,接下来你可以付钱了。我们在做创业,根本的逻辑是一个商业逻辑。我们还是应该去创造价值通过创造价值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商业社会非常正常的一个道理。

朋友圈里好端端一个人突然说卖东西就是卖东西了,相信各位的黑名单屏蔽的朋友圈里头有不少这样的人,像玛瑙、大佛珠子、香水儿,反正看着什么东西容易卖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然后往朋友圈里一发就开始让它传播。不是说不对不是说不好而是说这种方式太鲁莽和直接。我自认为是个比较有趣的人,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方式用更合理的方式去影响别人。我们做的事情归根结底其实是希望声音具备功能性。在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我们从香港搬到深圳之后,就找到了很多朋友,我们目前的团队一共是有7个人在研究将声音功能化的一些尝试。

首先做了一个跑步音乐Run!BabyRun,建立了音乐和身体动作的协调的一种记忆。Run!BabyRun的主要作用的就是让你能够根据音乐来跑步,能够实现每一步都跑在拍子上都踩在台子上感觉当然就特别爽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到并且找到了跑步的趣味。跑步时可以跟音乐结合在一起,不然的话跑起来就觉得非常的吃力又觉得很乏味。当有音乐去给你鼓劲,还有情绪传达,传达的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正能量的时候,你自然跑得更开心。很多人都是通过Run!BabyRun上面的音乐创造了一些自己跑步的最佳成绩。

有的人在睡觉前刷朋友圈玩手机都是被各位做新媒体内容运营的所赐,我们一到晚上之后,也是喜欢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睡也睡不着,我们就想了个办法通过音乐的方式通过音频的方式来引导别人睡着。那么就有了云梦APP。它的基本原理其实也就是用心理学去让别人放松的一种方式。一步一步引导你去放松去闭上眼睛。基本上你闭上眼睛不碰手机,这就很容易人睡了。但是用一些重复性的语言包括比较轻柔的音乐,包括一些自然的音效去做背景,这些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接近于白噪音。他是一个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是在各频段上都是均衡的。你在听着这种音频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的睡着。

我们是一个非常有活力非常有趣的团队,我们现在在深圳围绕声音进行创业,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有机会到深圳来咱们一定当面款待。上个星期五刚刚在北大发布了一款新的产品,是一款枕头,它的设计也非常非常的别致。从产品功能这个维度上应该再多一个跟趣味有关的纬度,它的形状应该是有趣的应该是引起别人注意的,这样的话那才能促成它的传播。

今天关于具体的趣味是怎么回事儿包括我们怎么样去理解不同渠道的趣味产生方式,布置内容传达情绪以及如何去复牌通过数据化的思想去观察爆发点的形成机理的内容就讲这些,希望大家好好消化吸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