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宇宙谈批评联想:不是话题碰瓷,而是职业习惯使然

自媒体质疑联想集团CEO是否合格,集团反问自媒体人是否合格,伴随着数据纰漏的出现、法律起诉的可能,以及迟宇宙与联想的陈年纠葛,一来二往,迟宇宙的“商业人物”再次成为上周新媒体圈子里的热门话题。

但在这一事件中,对新媒体从业者而言,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联想的困境,而是一个几万粉丝的公众号,缘何让一个巨无霸大企业高度重视?以及新媒体领域日渐紧迫的法律风险问题,随着影响力增强,自媒体人说不定某天就官司缠身了,如何预防与应对?

日前,新榜采访了“商业人物”创始人,也是《真相: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CEO吗?》(以下简称“真相”)一文的作者迟宇宙先生,尝试复盘“联想事件”,并反思这一事件更广泛意义上的启示所在。

回放:“不合格的CEO”与

“不合格的自媒体人”

2月20日,联想CEO杨元庆在2016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说没想到自己新年一开始就成了网红,且笑称,此次被网红也说明联想没有被完全边缘化。这番话被许多媒体解读为杨元庆首次公开回应“不合格CEO”质疑。事件的缘起,始于迟宇宙在“商业人物”上发布的一篇文章。

时间倒回到2月15日,春节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商业人物”发送推文《真相》,质疑联想现任CEO杨元庆,认为他对联想当下困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天早上8点,联想集团旗下官方公号“不停联想的人”迅即回应,发文《你是一名合格的自媒体人吗?》,不点名指责“商业人物”四重罪:“数据失真、偷换概念、断章取义、阴谋论调”。

除了直接发文回应,2月17日,“商业人物”方面收到一份“关于要求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的律师函”PDF版,对方自称是“受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的中伦律师事务所。但截至目前,迟宇宙说,尚不能证明这份文件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自媒体人与明星企业的对弈话题十足,“节后第一撕”迅速蹿红,虎嗅网、钛媒体36氪、凤凰财经、中国企业家杂志等众多媒体纷纷观战。据新榜统计,微信端阅读过万的相关文章即有十几篇。因为当事者是明星企业的CEO,此事发展成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不小的舆论风波。

新榜:《真相》一文是如何出炉的?“商业人物”为什么敢于质疑一家知名企业的CEO?

迟宇宙 :联想在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近几年联想的影响力正在逐渐衰落,尤其在年轻的90后群体中,联想知名度已经很低了,可以说联想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我对联想有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在里面。多年前,我曾查阅联想所有档案写出《联想局》一书,但中间很多年已经很少关注它了。最近是因为联想在2月3日公布最新季度财报,加上央视财经推出的相关节目,才又开始关注。

联想目前的情况和2008年很相似,高增长之后出现急剧下滑,而这种下滑和收购有很大关系。(注:财报公布当天联想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危机情况下,柳传志是否再次复出成为焦点。2008年柳的复出我就反对,这对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伤害很大,既然已经交出来的权力就不要拿回去了。本来联想这组文章有三篇,后面会谈到联想的领导人选择问题。但现在事态的发展已经让原有计划无法正常执行了。本质上,我们是希望联想变好的。

新榜:您是否曾想到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迟宇宙  :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应,可能是标题刺激了联想,但其实已经尽量温和了,我们没有在标题里面直接下结论,而是采用了问句,希望通过文章的内容,让读者自己推导得出结论。

新榜:《真相》一文中也出现了数据上的硬伤,并且成为联想方面反击的重要证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硬伤?

迟宇宙  :数据上的硬伤是回避不过去的,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事故。

这篇文章是凌晨三四点写出来的。我心中有想法的时候就会失眠,当时翻来覆去睡不着,所以索性就起来把它写完,也可能是半夜迷糊了。当然,错了就是错了,我们承认错误。(在次日的推文中,“商业人物”发表了《致歉声明》,并重新发布了经过更正的新版本《真相》)

新榜:据说你们已经收到来自联想的律师函,打算如何处理?

迟宇宙  :2月17日,我们收到自称“受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的中伦律师事务所所发的“关于要求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的律师函”PDF版,但真实性还存疑。我们还是希望和联想进行沟通,但也会做两手准备,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法律诉讼,做好证据保全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人物”虽然才上线不久,但是在不少商业事件的参与中,其影响力已经有迹可循,这并不单纯是阅读数的问题,而是通过内容切入高端商务人群,影响现实事件进程的能力。此次联想方面的高度重视,正是一个证明。

新榜:为什么“商业人物”的文章能造成这么大影响?

迟宇宙  :有很多商务精英人士也是我们的读者,并且会转发一些文章。我想,他们未必是认可文章本身的观点,但对趋势性的东西是认可的,尤其是企业竞争场景从静态向动态的变化,很多企业家感同身受,所以他们才会转发。

从本质上说,“商业人物”是同龄人写给同龄人看的东西,会有同理心,同样的情感诉求,语言体系等都相同,可能更容易形成共鸣。我们70后这一代人都处于轻度焦虑之中,人到中年,事业小有所成,但面对生活的重担和社会的剧变,这种焦虑是无可避免的。

造成这么大影响的另一个因素,也可能是这篇文章触动了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联想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超级IP”,包括海尔、长虹、TCL、康佳、步步高,都是我们年轻时代的精英,但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时间淹没了。

新榜:“商业人物”如何做到不断出产爆款文章?

迟宇宙  :我们既关注老一代的企业家,比如宗庆后、柳传志;也会写新一代的企业家,比如姚劲波、杨元庆;还会关注各个细分领域里面更有潜力的年轻企业家。我们是希望对中国的商业文明有一个全景式的关照。“商业人物”的写作者也是70后、80后、90后都有,一代人写一代人才能写出来感觉。

作为旁观者、记录者,“商业人物”希望通过立体完整地记录推动商业文明的进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和秦朔先生不同,我们不是学者,不擅长体系化的东西,“商业人物”专注于写好一篇篇文章,扮演好记录者的角色。

“商业人物”仍然是一个比较小的自媒体,也不可能通过王石、联想这样一两组文章迅速发展起来。影响力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我们通过持续不断地输出优质内容,靠一篇篇普通稿件做起来。

对于“商业人物”来说,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被报道的企业盯上。1月12日,百度卖血友病贴吧事件愈演愈烈之际,“商业人物”推文《李彦宏是全民公敌吗?他也配》,质疑李彦宏的操守问题。文章发出不久,“商业人物”的微信后台就收到通知,百度以“涉及针对李彦宏的恶意人身攻击”为由举报,此文旋即被删。不过经申诉后,此文成功恢复。

此前也有公众号被起诉,康师傅、万达、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都曾对某个公众号的造谣提起法律诉讼。但此次事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此前的公众号,多是长期打擦边球,靠耸人听闻的不负责言论吸粉。而迟宇宙已是从业十几年的资深媒体人,不是“话题碰瓷”,而是职业习惯使然,也是公号定位使然,“商业人物”项目早已拿到融资,被寄予厚望。

显然,“商业人物”的遭遇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更值得深思:自媒体的行为边界在哪里?怎么做才能避免法律风险?

新榜:如果一开始你就知道联想事件会引起如此风波,你是否还会写这篇文章?为什么?

迟宇宙  :会。这是职业习惯,也是商业人物关注明星企业和企业家的定位决定的。我会做得更严谨些,至少数据上不会出硬伤。

新榜:您之前写李彦宏那篇文章,也曾被举报并经历了短暂删除,可以看出,针对企业和企业家的稿子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迟宇宙  :第一,公众公司和公众人物应该有胸怀接受监督和批评。在一个连政治家得失都可以自由讨论的世界里,他们没有理由自我封闭。用恶意举报、诉讼威胁的方式回应批评与监督,不是好的方式。当然,我尊重他们的任何合法选择。

第二,对于我们来说,也要把内容做得更准确、清晰、理性,避免情绪化。这对所有新媒体时代的写作者都是考验。

第三,原则是用来坚持的。媒体和写作者的独立性,不会因为恶意举报和诉讼威胁而丧失,否则就不配带着“媒体”二字,也不配称为“写作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