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机构合伙人坐在一起,他们谈论了这些问题| WISE·2016投资人峰会

36氪  •  扫码分享

顶尖机构合伙人坐在一起,他们谈论了这些问题| WISE·2016投资人峰会

现在真的是资本寒冬吗?

作为投资人,下一个瞄准方向在哪里?

融资变难,企业应该如何自救?

出海会是新的掘金机会吗?

12月6日,在36氪举办的“WISE·2016投资人峰会”上,BAI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和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一起探讨了这一年的投资心得。 

寒冬感受如何?

符绩勋:我也不知道资本寒冬怎么定义,可能就是一个低潮吧。从2000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从互联网风暴以后,2001年到2003年那段时间算是一个低潮,后面还有金融风暴。我自己的感受是往往是在退潮、市场不好的时候,真正是好公司能够脱颖而出的时候,我在这个时候对很多公司说更看的是你的技术、管理、执行等各个方面的本领,还有团队作战的能力。水涨船高的时候大量的资金注入,很多事情都看不明白,用户也是买来的,留不留得住也不知道,所以我个人感觉这个时间确实是一个好公司、好团队真正能够跑出来的时候。回顾一下当年的阿里、百度和腾讯,也是2003年最困难的时候跑出来的,京东也是在2008年、2009年跑出来的,未来我们会眼前一亮,今天大家所熟悉的一些公司能够做大而且能够做强。

朱啸虎:我觉得这个资本寒冬钱还是非常多的,你看清科今年上半年数据,今年投资的金额只比去年少了10%,投资项目比去年少了1/3,所以我觉得钱并不少,只是大家对项目没信心了,只集中在一些头部项目,像OFO,摩拜为什么融这么多钱,很多投资人对市场没信心,所以一旦发现一两个好项目,都拼命想投进去,这是最大的问题。 

龙宇:可能也是一种资本的马太效应,向头部集中就会减少一些低效率的拉距消耗,集中资源的模式可能会有更大的突破式的创新,冬天的时候穿多一点也能活长一点。 

张震:高榕是一个新的机构,但是已经在行业里待了十几年,算是一个老兵。其实我们在行业里面待着觉得还好,没有那么冷,像OFO也融了很多钱,包括我们投的很多公司,也融了很多钱,包括华创,上周我们还有优秀退出的案例,我们第一个IPO也是11月份就发生了,所以没有那么冷吧。 

吴海燕: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两年以来,其实技术和互联网渗透的行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所以创业投资不再集中在一个细分领域上,所以当一块机会窗口暂时关闭的时候,或者说受政策影响的时候,其他块还继续在热着。

投资机会何在?

朱啸虎:我个人主要看消费互联网,相信消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里面还是有机会的。这里面,我个人偏向交易平台。真的大的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大部分还是在交易平台里面,垂直品牌还是比较难出大公司的。

符绩勋:现在整个互联网是无孔不入、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和服务中的,而且不断的把信息弄得更加透明,去改造很多的行业。其实我们现在关注更多的是差异化,比如产品上或者技术上的差异化,可能用AI的能力、大数据的能力使得你的服务和别人是有不一样的。所以各行各业当中其实都还是存在很多机会,只是说在改造的过程里面,所用的方式不是简单的用钱去砸。 

龙宇:刚才绩勋已经提到了一个词以后可能不再提起了,就是“互联网”三个字的定义。互联网会变成一个特别基础的社区设施,电商的“电”字以后也会去掉,可能叫零售、消费服务或者是什么样个性化的品牌了,这是要求更高的竞争环境。所以原来一些非常粗暴的2VC模式,大家就是看简单的投放、留存、前端获客、月活多少、日活多少、只要有用户至少可以分发流量,也许还切成交易,从内容到电商形成一些属性,心想总能赚到一些钱,现在发现意淫都没有用了。 

张震:首先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实际上逐渐消退,所谓的红利就是低获客成本。以前你的获客成本很低,可能一元两元获得一个注册用户。但现在我们手机上,多久没有下载新的APP了?这说明用户的习惯在改变,这个红利确实在消退。但这不代表创业没有新的机会,比如我们投拼多多这个项目,他利用的是一个新的红利:微信的红利,前期可以让它几乎零成本获得上亿的购买用户。我想微信的红利今天还是存在的,再往后可能持续地消退,因为消费者都被试过很多次,慢慢就往下走。

关于独角兽这块,实际上我们做过研究,看到美国上市的互联网相关企业里,独角兽更多的集中在和交易相关的、和钱离得近的领域,越有可能生钱。不管是广告、交易、还是用户付费打赏的方式也好,总之你要离商业模式近,这个公司才能产生好的商业模式和现金流,而不依赖于2VC的方式生存下来,这样你才有可能成长为独角兽。

吴海燕:我们很早年积累经验的几个行业,一个在切软件是企业服务,一个是跨境电商,一个是教育培训,一个金融服务,都是从零到10年的行业,所以现在上百家portfolio里,大概有将近三分之一在金融服务行业里。再往后看,我们觉得还是可以持续投10年的行业,因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变化,或者行业逐渐开放的变化,或者科技推动的变化,其实在每个细分领域里都很多,我们自己细数了一下,我们错过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没投,发现还非常多,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机会还非常多,可以投。

龙宇:中国的一些地方信用卡渗透率都非常低,那么一定会有强势的新创的企业进行补位,我们也继续在加注互联网金融。其实互联网有时候真的被妖魔化、神圣化或者夸张化,我们投了像农分期这样的公司等等,也是最近的探索。我觉得,现在有非常多的企业站住脚了,在第一阵营。其实慢慢还会有许多自己模式上的微创新,值得大家真正的观察的。 

企业怎么办?

符绩勋:我觉得不同阶段的企业,可能有不同考虑,你的资金库不同的大小也要有不同的考虑。所以对自己要先有一个分析:你有多少钱?你跑道有多长?你有半年的跑道还是12个月的跑道?你现在有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造血的能力怎么理解?你是否能够验证出一个商业模式,使大家可以为这个将来买单?

所以我觉得这个话题本身,需要因项目或者公司、阶段而定。一般来说,我们会坐下来包括创业者和董事会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一定要生存,生存的过程里,其实我很讲究的是效率,不管是你管理上的效率,还是你获客上的效率,各个方面都是用数字来说明,这是我经常会跟创业者在这方面探讨的问题。

其实我们在看财务的时候,不要看大帐,我们更多要看小帐,你要回到单位经济来做你的模型,这个模型当中你的毛利至少要正的,这个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大帐有时候很难看出你的问题。

朱啸虎:我们经常和创业者说,你们必须要有关注现金水平。很多创业者,到底什么现金水平都不知道,他以为账上多少钱就是现金,实际上账上钱并不一定全是他的,可能有时候还有很多应付账款。应付帐款很多的话,年关就很难过。所以首先要关注现金,像今天资本寒冬,必须要关注商业模式。今天这个商业模式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我们讲的是Copy  to  China,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在美国证明了,在中国稍微改一改就能用,今天在中国和美国几乎是同步的,甚至有时候中国比美国更早,这个商业模式在中国先做的,然后可以copy在美国去的,我们投的时候可逻辑可行,但是实际生活当中是不是真的符合人的需求不知道,你需要尽快证明这个商业模式,而且尽可能快、尽可能少的烧钱去证明商业模式,然后扩张,这是比较重要的。 

张震:非常同意。简单的说钱就是亲妈,没有了钱什么都不行。其实所谓的资本寒冬是什么意思?是一个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讲不是那么容易在高估值的时候获得下一轮融资。这个时候你就要自己能够有造血能力,当自己的造血能力还没有实现单位经济的盈利性的时候,你可能就要做一些裁员、做一些业务模式的调整,这是在今天的环境里面创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龙宇:我看到北京这么晴朗的冬天非常高兴,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让市场冷静一下,又没有到非常严酷的寒冬。无论是投资人也好,还是创业者也好,都应该趁机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是不是要看一下应收应付,是不是要关注一下现金流,要想拿到下一轮融资,能不能做到单位模型的盈利,能不能证明一下你这个确实不是在意淫。而且下一轮融资没有那么容易拿到,因此你才借机会要把冗员给淘汰了,趁机劝退一些不坚定的人,全部都是机会。这个时候,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都要有这样的关注、敏感,如果就是因为两三个月的现金流不好被对手远远的甩在了后面,那会是非常遗憾的。

吴海燕:非常同意。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本身对现金流更敏感一些,因为在有一定的规模用户之前都在持续的烧钱,比如说金融科技行业没有一家是不盈利的,可能成立一年多时间很快都已经开始赚钱了,它的问题是能不能真的做强,这个行业经常是过快、风险过大撑死的,但很少有饿死的。那么在企业软件、企业服务这个领域,我们觉得一个看法是它是个事在人为的行业,因为中国的企业软件、企业服务还没有特别大的一家,整个的规模上做得特别大,都是很小的,活的还可以,但是好像也没看到什么特别大的机会,本身跟创业者和团队在企业软件和企业服务市场里面定义出多大的范围、多大的量有关系,所以企业软件、企业服务的市场也不是能不能存活的问题,是能做多大的问题。在消费升级领域里,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往前走的同时,怎么去寻找一个更适合的时机把自己的规模效应往上提升一步? 

出海有无空间?

符绩勋:出海这个事情早几年已经有过了,像UC,我们70%、80%的用户是在中国的,但是大量的用户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其实中国早年已经有这样的迹象,包括猎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出海。早年出海是工具化的模式简单的出去,现在很多是以产品化的方式出去,大家做一个印尼的头条、印度的头条这些。所以出海的趋势,应该是中国人的这种创新,不管是产品上的创新还是技术上的创新慢慢的会走出去。当然也会碰到一些障碍,如何去本地化、适合本地的市场,但是我相信,如果能够结合当地的人才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这个还是很有机会的。

张震:川普再怎么反对全球化,全球化还是一个大趋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看一些出海的机会,也投了一些出海的公司,有的公司甚至是专门为出海的企业服务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势所趋,另外从投资的角度看,如果是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技术或者产品的话,这时候你必须要看全球的机会,比如现在大家说人工智能,你不看美国最优秀的团队,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

朱啸虎: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可能是全球最多的,所以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些商业模式是在中国兴起的,再输出到国外,我觉得很正常。像移动互联网工具、游戏、社交、直播,都在中国先发展起来,中国可能比其他国家像美国都领先很多。上次去美国参加互联网会议,美国今年消费互联网没有什么,很多投资人反过来看,为什么中国移动互联网能起来这么快?为什么这么赚钱?我觉得确实这是中国输出。 

吴海燕:非常同意,我们也说,如果要投技术创新的话,其实要投全球领先的团队,而不是只是中国领先的。只不过比较幸运的是,可能全球领先的现在越来越多也是中国团队在做了。另外我们也观察到,不光在技术,其实在消费领域,也要投全球领先的团队,其实咱们日常生活吃的用的穿的,越来越多样化,不再限于中国的选择了。

我们也谨慎的去国外投,毕竟不太熟悉情况。但是我们尝试了很多做跨境投资的机会,因为电商始终是一个大行业,过去10年和未来10年都是。如果没有把握在电商领域投到下一个京东,或者颠覆京东的机会,就投跨境的平台。

龙宇: 投资人都在抓各种各样的机会,像刚才张震讲得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以后未来资本的流向、技术流向、信息流向、模式流向,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扁平,直到和美国之间没有差距。尤其当中国硬件生产到了可以跟美国软件双级驱动创新的时候,所谓人工智能下一步,其实就是智能硬件变得更加发达一些。美国没有办法在一夜之间把高端制造业的产能搬回,所以大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而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就像映客开始要输出的,也是一种新的语言和模式,我想全世界的人民还是一样的庸俗,未来娱乐化,很多会从向我们这样有娱乐传统的大国,被发明变成一个文化输出,这种更是一个全球的现象。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techcrunch国际峰会2016峰会直播2016年峰会投资人合伙人wise顶尖设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