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的机票酒店落地开放平台战略,跟团游电商化的时代红利结束了?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途牛昨天(1月21日)召开发布会,宣布其机票、酒店和主题游三个模块执行开放平台战略,战略核心还是增加外部供应商数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线,同时途牛将为供应商提供更好的分销体系,除了途牛现有平台上的优质流量分发之外,还包括异业、银行等线下渠道。

依托跟团游完成早期流量积累的途牛,似乎看准了自由行的大趋势,以及自由行背后更加丰富产品线的潜力。从一个跟团游产品电商平台,转向散客用户,这一步跨出去可不容易。而途牛这一步,也坐实了一个更加有想象力的趋势。

机票:

途牛在 2014年 开始做散客机票,2015年2月 上线,10月 上线国际机票,过去三个季度途牛保持了至少 16 倍的增长速度,至最近这一季度增长速度稍有回落至 18 倍。而国际机票上线之后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最近三个月增速分别为 5 倍、4.5 倍和 3.5 倍。

2016年 途牛执行开放平台战略之后,代理人将通过途牛平台售票。负责大交通业务的陈世宏表示,具体操作模式是途牛为代理人开发了后台,代理人将政策录入和商务服务录入即可,途牛后台还有手机版本,允许代理人随时操作。对于一些有技术能力的大型代理人,途牛将通过开放 API 接口的方式直连,从出票到退改签以及结算的全流程都是自动化完成。

陈世宏说,代理人将通过自己的出票端口出票,而途牛将为其提供完整的分销体系支撑,包括自有流量平台、动态打包以及一些银行、异业等线下渠道。

途牛预计 2016年 将扶持两家年流水超过 10 亿的供应商,5 家年流水超过 1 亿的供应商。此外途牛还会为供应商提供授信服务,出票量越大授信额度越高。

2016年 途牛机票的把目标是日出票量 10 万张。陈世宏介绍,在过去一年中,途牛售卖机票的 70-80%还是自营产品,以出票量计算国内和国际的比重大概是 8:1。36 氪获悉途牛正在加紧布局国际机票搜索领域的技术,已经有相当出色的团队加入,在发布会上他们也表示要增加 1000 名技术人员。

酒店:

途牛酒店在 2015年 前就执行了开放平台战略,而据途牛的介绍,2016年 的开放是度假生态圈的开放,酒店库存可以依托动态打包技术,放入途牛所有的产品线上(包括跟团游、机加酒自由行等),同时途牛的自有线上渠道、京东旅游渠道,以及途牛自有的风笛假期、银行和异业合作等线下渠道,将全部放开。

目前途牛已经接入了超过 500 家供应商,包括 OTA 和大量酒店集团。我们之前报道过的面向包房商的 SaaS 平台泰坦云和德比软件也是途牛的供应商,两者将分别为途牛提供境内和境外酒店的库存接口。

2016年 途牛酒店的目标是间夜数增长 10 倍。

主题游:

去年以来亲子游、游学、婚拍等主题旅游的创业公司受到资本和行业关注。在发布会上负责这一部分的产品总监汪靓芬称途牛重新定义了主题游,同时驳斥了市面上大量 “伪主题游” 产品。

途牛所做的是重新定义,其实是把主题游重新做了分类,并在供应商产品层面做了更严格的把控,例如产品中主题资源占有量不低于 30%、有专业技能人员等。这一部分途牛目前主要在婚拍和户外等主题上,但受制于供应商有限,产品丰富度还有待提高。目前婚拍产品覆盖了 50 个目的地,600 个 SKU。根据汪靓芬透露的一组数据,以三亚为例,途牛大约服务了 500 对情侣,营业收入在 320 万左右,即客单价在 6000 元左右。

短评:

跟团游的红利依然在,但线上的红利可能临近尾声。而随着途牛转向关注散客用户,可能会加速这个红利时代的结束。跟团游产品可能走向两个方向:1)传统观光游的跟团游产品,在提升品质的前提下更多将主要依托线下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以及中老年人群体;2)部分体验式的、面向小众目的地的小型跟团游(例如南极、南非等),一定会继续依托线上完成销售,但目前的瓶颈在于供给不足。

而散客化时代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这对于途牛可能是个巨大的挑战,毕竟售卖标准化的跟团游产品,与售卖面向散客的自由行机加酒或动态打包产品,在推广、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上都是完全不同的逻辑。这其中,动态打包产品更多的考验供应商的广度、系统对接的完善程度、以及数据计算的能力。

当然,途牛的优势毋庸置疑——流量,当年在这里买过跟团游产品的人,可能会随着消费升级追求更有个性化的产品。

这里,一个趋势可能正在浮出水面(这也是最近和一些创业者沟通的结果),之前以机票和酒店为主要元素的旅游产品,大部分是标准化的(传统的机加酒产品是最好的例子),往返时间锁定、目的地锁定、酒店锁定,这是因为产品的打包能力不足,只能通过提前锁定库存来完成产品打包;而用户个性化需求越发强烈,更多的用户追求 “不锁定”,灵活的目的地组合、灵活的往返时间组合等(妙计旅行就在做这件事),这就需要对库存有足够精确的掌握,实现这一点背后是数据和算法的支撑。

以前,满足用户零星的个性化需求,靠的是定制,边际成本高;理论上而言,技术的应用是应该能够替代人工完成这件事,从而降低边际成本的,只不过目前还没有人做的足够好。这事的技术门槛足够高,要不途牛怎么光机票,就要招 1000 个码农呢。

途牛应该踏准了趋势,但路上从来都布满荆棘。

36 氪实习生揭妤为本文合作者。

原创文章,作者:尧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2592.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