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控器nest诞生记:3年内从车库办公成长到200人的公司 | 36氪

36氪  •  扫码分享

编者按:本文来自startup grind创始人derek andersen,startup grind致力于汇集全球创业者,并进行创业者培训、激励和牵头。这篇文章为他对nest联合创始人matt rogers的采访,主要讲了nest的创业成长故事。欲详细了解nest,可参考我们之前的报道。

我记得nest labs第一次被新闻报道时,业界还普遍感到很诧异。那种感觉就像是科技版复仇者联盟集结到一起是为了建立办公园区,而不是拯救世界。几周前我和nest的联合创始人matt rogers在google的创业者服务中心见面,才了解到这个公司背后的故事和未来的愿景,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软硬件公司。

公司员工的卖力工作,才有了今天的matt rogers。如果你觉得你工作已经很努力了,不妨看看我们的采访记录再做评价。三岁的时候matt有了第一台mac,在gainesville的童年时光里,当有人问起他的理想时,matt会回答“我想在苹果工作”。16岁的时候他把自己做的机器人拿出来参赛。在carnegie mellon读大二时,他包揽下机器人实验室的一切基础技术活,只是为了能有机会在这工作。大三时的matt在monster.com上申请苹果实习生的职位,孜孜不倦的缠着苹果员工,直到他最后如愿以偿。那个夏天他承担了最繁重的项目(重写ipod所有软件),那三个月对他来说像是过了整整一年——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0小时,几乎连觉都睡不了。为此他获得了什么?苹果发给了他一笔奖金,当时ipod的vp tony fadell(后来成为nest联合创始人)会议说,这对于一个实习生简直史无前例。

在苹果的日子

毕业之后matt回到苹果工作了几年,专攻ipod nano和ipod classic的固件开发。工作的第一个周末,matt忙着搬家和购置家具,后来经理问他“你去哪里了?”matt回答说,“我去买家具了。”“你应该在这里上班。”经理说,“你应该为ipod五年之后的领先地位做出努力。”

2005年12月,matt和一个小团队开始了一个名叫“purple”的项目,投入开发首批iphone概念机。那时候公司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包括几个他们自己的经理。他们花了4个月的时间建构了初始原型,但这还不够完善。第二个版本就是steve jobs 2007年1月在macworld的舞台上揭晓的那一款。在此前4周,团队一行25人专门去中国找人手工打造将在macworld上展示的首批200台机子。团队被分为早晚两班倒,夜以继日地加班,甚至连圣诞节和新年都没有休息。

nest的成立

有过负责iphone的经验之后,matt相继带领了nano,shuffle的开发,以及iphone,ipadapple tv的部分项目。2009年底他招了40名员工和管理团队开发产品,这时matt还没到30岁。那个秋天他和2008年从苹果离职的前老板tony fadell共进午餐,长谈中表达出自己想创办公司的打算。“你想做什么?”“我想做智能家居。”那tony怎么回答的呢?“这个想法不靠谱。一般人不会去买智能家居的,只有geeks会。”但事实上tony已经在tahoe置办了一整套的智能家居,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空调以及其他东西。tony关注到其中的一个方面,“你能给我做一个自动调温器吗?”matt回答,“当然!”tony说,“那我们半年后开动吧。”

从一早在苹果的实习经历开始,tony和matt就结成了理想的合作关系。“我们在想法上很相似,甚至能知道彼此要说什么。如果没有他的话我根本没把握能做成这些东西。”

这个主意值得放弃在苹果的光明前途吗?matt在短短几年里就从实习生升到了高级经理。“我们明白的越多,也就越意识到我们非做这个公司不可。我们能节省10%的能源,解决长期性的难题,不用创新却有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为什么不去做呢?”

matt在2010年春天辞职,在palo alto租了一间车库秘密启动他的事业。matt去见了一些老同事,问他们愿不愿意辞职、(免费)参与他一个不方便透漏的新项目。最初的10名员工免费干了半年,直到2010年10月他们筹到第一笔钱。他们省吃俭用,用tony和matt的钱支撑着项目的运行。“我们基本上每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时,太疯狂了。不是所有人都住在办公室,有些人有家室,所以他们会回家吃完晚饭再回来。”他们仅仅在感恩节的时候休息了几个小时。matt声明在那种极端困境中也没有人遭遇离婚,并且强调“他们的太太现在都很幸福”。

这时候还没有人知道tony也参与了项目。“早期我们的行动都很隐秘,没有网站,没有linkedin,什么都没有。在我们之间也没有任何交流,我不会告诉他们tony参与进来。他们所知道的情况是,我是公司唯一的创始人,为了招到第一批人,我请他们吃饭、喝咖啡等。”

这就是nest的早期,暗地里创建了棘手无比的软硬件产品,资金有限、却在由facebook、linkedin、groupontwitter主导的人才争夺战中集结到一批精英人才。“这个团队里有我以前在苹果的老员工,cmu的教授,和tony20年前在general magic时的同僚。其中有一个是twitter的vp,一个正在负责微软的用户体验。与大多创业团队所不同的是,我们团队平均年龄在40左右,我可能是里面最年轻的。”

从kleiner perkins、google ventures、lightspeed、shasta以及其他一些投资方那里得到a轮融资之后的一年,他们开始了首批产品的生产。那年春天遍布nest的谣传,说它估值达到了8亿美元,拿到了8000万美元的投资,每月能生产5万台自动调温器。2010年还在车库中办公的nest现在已经是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公司,产品销售渠道覆盖了lowe’s,apple stores、best buy,另外一半通过网上销售。当然公司也未能逃过争议,曾因为侵犯病人的权利而被honeywell起诉。就像智能家居产业一个朋友最近跟我说的那样,“大家都在审视nest”。尽管如此,nest在近期仍然收购了风投支持的能量仪表板提供商myenergy。

打造硬件

nest在a轮融资一年后推出了首批产品,全面启动后的18个月,nest有了75名员工,花费了近1000万美元。“因为我们有一帮经验丰富的精英人才。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重操旧业,但与前公司(苹果、三星、google)所不同的是,你没有任何支援。在苹果的时候我们可以花一年去做项目,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提交给运营团队,进行规模生产和全球推广。在之前的公司我们有各自的职位,但在创业公司这些都不复存在。你可能要负责hr、设备、甚至是看门。你必须要这么做。”

也许会有人疑惑,为什么很少有创业公司去做硬件?或者说大多数创业者都选择做app或者网站,而不是做硬件设备?创业本身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也不在乎这些了。matt说,“如果我和tony没有之前在apple的经历的话,我们不可能有nest。做这样的综合性消费电子设备实在很困难,而且要生产消费电子产品本身就是一件耗资巨大的工程。你得构造原型和工具,得有一个完整的生产线,还要应付库存成本。这实在是贵的令人发指。”

采访结束之后,我把matt送到车上。那时已经是晚上9点了,但他还精神抖擞的准备回去再接着工作到深夜。matt跟我说起nest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他的态度让我不禁想象几年前他如何描述在假期工作。“必须得这样做。”他淡定的说到。是的,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世界的话,我举双手赞成。

主题配图:shimin365

via: techcrunch.com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