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网站的社交化必要

一些事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音乐网站的社交化必要

   音乐是什么?它是不需要翻译的人类的共同语言,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的语言,甚至在某些时候具有化干戈为玉帛的魔力。人与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留声机、收录机,到Walkman、Mp3……音乐媒体的每一次进步都令人振奋。

对于音乐网站,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版权化与社交化。从前的版权音乐只能被收听,而如果能把音乐与社交网络结合起来,那么它不仅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也能跨越空间和时间的距离,承载心与心的交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鼓舞的事情。而且社交化也是音乐网站正版化之后,保证盈利性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上,著作权方掌握着内容输出甚至文化输出的主导地位和权利,坚持把自身的观点和意识当作决定性的听众价值,通过传媒载体将这些东西融合在文化内容当中灌输给用户和听众;而处于接受地位的听众,只能被动地“认可”和收听。毫无疑问,是互联网开创了内容分享、共享和交流的全新篇章,但同时也破坏了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应得的尊重。如何为广大的听众找到正确的分享策略,同时也不让一切高雅的、凝聚着著作权人心血的音乐内容被贬值,是互联网界苦苦思索的问题。

阿伦特在《极权主义起源》一书中说:“为了抵制对罪恶屈服的可行性诱惑,就不仅需要有抵抗威胁的性格力量,而且也需要相信同伴的存在。”所以,音乐网站的明确趋势,是必须表现出了对版权方、音乐机构和音乐人等等合作伙伴所给予的充分尊重。几乎整个互联网界,各个细分领域,纷纷都在为收费模式所困扰;只有“完全正版化,所有歌曲点击都买单”的合作模式,才能够充分维护版权方的权益,而且,也能对包括图书、视频等等在内的互联网内容收费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音乐是一个纯粹的艺术世界,而社交则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行为。所以通常情况是,做音乐的做音乐,做社交的做社交;但有前瞻性的企业会去打通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系。FaceBook用互联网承载社交网络,以远远高于传统的人与人生活关系的效率联系起了近5亿人,它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但无论是人的情感需要,还是生活需要,都不仅仅是开放这么简单,更多的时候需要专注,尤其是志趣相投的人与人之间,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只有建立在志趣相似或相投者之间的社交网络,才是更有价值的社交网络。与知名的和非著名的音乐人互动,这是中枢发散状的社交需求;结识与自己钟爱如一的音乐同好,这是并行网络状的社交需求……新的音乐网站模式应当为上述以音乐为纽带的社交需求创造条件,不仅仅是聆听音乐本身,还可以聆听朋友的声音、偶像的声音,或者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关于音乐的一切,听众都可以获得;这大概就是社交网络之于音乐的魅力。

互联网的内容特点是对高雅和通俗文化的充分融合,取消了标准化的审美评判,所以基于互联网的音乐和社交平台,能够指向一种新的文化复兴动力。它的社会基础是成千上万的音乐听众,它的核心成员包括各个音乐流派和阶层的创作者和著作权人,而这个平台则有能力包容他们并创造他们之间的同等权利。这些群体也好、个人也罢,他们所追求的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控制力,而是作为社会成员所需要被尊重的习俗和文化生产的合法性,并在尊重得到满足之后融合成一种不断向上发展的动力。只要这个动力足够大,这个为音乐而建立的社交网络就能够象Facebook一样沸腾起来。

后现代时期的艺术特征就是行动和参与,而互联网作为后现代颇具代表性的平台和工具,贴切地印证了这一特征。在互联网上,艺术不能够继续保持一种被坐而静观的姿态,而必须从一个对象变成一种行为过程。巴赫金所创造的“狂欢”概念正好适合用来表达艺术存在于互联网上这种反系统的、饱含着颠覆性的特点。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7878.html (转载请保留)

随意打赏

美国社交网站社交网站排名国外社交网站支付宝社交化社交网络音乐游戏化社交社交化购物社交化搜索社交化营销音乐网站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