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乎live、分答、得到都不是干货?

一些事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干货

上周看到前公司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在知乎上的一篇高票回答:所谓的「干货」真的有用吗?

大多数情况下,最干的干货来自于教科书等领域内的经典著作(互联网这种快速发展的领域除外,教科书落后于行业发展),然而很多人不愿意看教科书,却可能更愿意听一个不是那么专业和洗练的知乎live。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要的不是真正的学习,而只是一种“学习的感觉”而已。

我自己做了一些观察,把学习行为分为两类:严肃学习和消遣学习两种。其实每个人的学习行为都包含两个部分,不过,我认为严肃学习的效用远大于消遣学习。

严肃学习(serious learning)

- 真正为了深入某个领域而学习

- 读领域公认的经典著作,教科书等

- 找能找到的该领域真正权威请教

- 投入的时间长,大量时间花在反复练习上

- 注重探讨而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消遣学习(recreational learning)

- 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初步了解,或者在他人面前谈资及满足

- 喜欢“收集”,给自己“我在学习“的感觉

- 仪式感重于内容,喜欢频次高,深度浅,时间短的学习,喜欢速成、集合的内容

- 喜欢直接到结论而不想深入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历史背景,也不喜欢练习

- 喜欢争论而非探讨,喜欢证明自己是对的

- 下载一堆电子书、知乎live、分答、值乎、果壳、得到等

并不是说消遣学习就是不好的,事实上每个人大部分学习的内容都是消遣学习,有很多朋友说得对,就是想知道美食,不用先从教科书学起(不过其实从经典著作开始学习红酒、咖啡等,也事实上比看知乎更加准确和高效)。如果我们从 T 型人才模型来看,也就是 T 的那一横。然而如果没有严肃学习,或者严肃学习的深度不够,那么对于一个人的专长技能,也就是 T 的那一竖,往往是会有所限制。

我认为写的很赞,非常受启发。同时我也补充一些我认为不完善之处,沟通碰撞才能出现灵感火花。

首先抛出结论:



接下来一步步解释。

第一步:信息收集阶段



信息收集阶段包括了“扎马步硬知识” 和 “风口式知识” 。

扎马步硬知识:经过上百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基本功,也就是在戴雨森回答中需要严肃学习(serious learning)的内容,所以说“教科书”是最有效获取干货的地方。比如我之前做战略投资需要学习的财务、会计、投资学、宏观微观经济学等基本功知识。

学习“扎马步硬知识”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授蒂莫西‧泰勒总结的好:

“趣闻轶事”并不是“数据”。比如知乎里很多高票答案只是讲述一件动人心魄的故事,确实可读性很好,这在新闻写作手法里被称为“在新闻里放一张脸”。

但是讲故事距离“干货”还非常远,因为你不能拿一个新奇故事去解决另一个现实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你去听《罗辑思维》60秒语音,经常能够收获一个新奇故事+新鲜论点,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原因很简单:罗胖60秒语音目标出发点就是导流卖课+卖书,故事越新奇越好,而不是让你理解一个“扎马步硬知识”。



“扎马步硬知识”统计的是所有人,而不只是逸闻趣事或新闻报道里的几张面孔。

风口式知识:高速变化的行业充满不确定性,教科书上的知识跟不上行业的更新速度,所以在信息收集阶段需要紧盯全球最新信息,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行业。

“风口式知识”最好的信息收集方法一定是走到前线去看全球最新信息,而不是死磕教科书。

比如我在今年1月份去的CES大会、这两天看朋友圈李叫兽去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 Walleerstein)在全球探索新项目。

第二步:思考总结阶段



在思考总结阶段,“扎马步硬知识” vs “风口式知识” 的重点方向不同。

“扎马步硬知识”的总结方向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现实案例不断获得反馈。

比如我在做管理咨询项目时和客户的会计人员讨论财务报表问题,一般的会计可能拥有会计学理论知识和了解本公司的财务状况,但是我每天都在看国内外行业财务信息,每个月出差8趟左右,不断和不同行业的公司谈论会计相关问题,遇到过多种破解粉饰财物报表的情况,自然对会计学这类“扎马步硬知识”有着更深的理解。

“风口式知识”的第二步方向是总结规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数人还只是停留在看奇闻异事的阶段:比如看ofo小黄车是“国民素质照妖镜”,又被损坏了多少辆;Facebook在F8大会上又出了一个VR和AR新产品,以后看片交友更刺激了等等。

总结规律需要极其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这一点我认为美团点评的王兴很厉害,比如最近的发言:

“ofo提出一个连接自行车的概念,我觉得是错的、没有想清楚的概念。不存在连接自行车,这是没有意义,也不会发生的。”你可以明显看出原来缺少技术含量、“相貌平平”的ofo遇到了许多问题,目前正在向摩拜单车模式转型发展:包括主动因素更换按键式智能锁、防爆轮胎、不再强调在平台连接飞鸽、凤凰等其他自行车品牌;被动因素包括政府要求增加GPS等功能。



可以看出:摩拜单车一开始的商业逻辑就比ofo想得清楚。

再比如之前我连续几篇针对Facebook和Snapchat研究的文章,也不仅仅是停留在花边新闻阶段。

第三步:灰度知识



在“扎马步硬知识” 中间“风口式知识” ,存在一部分“灰度知识”: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行为等。

华为的任正非在《管理的灰度》一文中首先提出“灰度”的概念。

“一个企业的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合理的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清晰的方向来自灰度,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马化腾曾经也对“灰度”进行了7个角度(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进化度和创新度)的阐释。“灰度知识”的特点是不断需要“扎马步硬知识”和“风口式知识”的补给,迭代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比如商业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你需要理解经典理论知识:颠覆式创新、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商业模式画布等等。请注意,是“理解”不是“了解”。

另一方面需要实践经验的反馈,推荐关注硅谷创业公司加速器 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的博客。比如他写到:How to Get Startup Ideas?如何寻找创业想法?

“The way to get startup ideas is not to try to think of startup ideas. It's to look for problems, preferably problems you have yourself. The very best startup ideas tend to have three things in common: they're something the founders themselves want, that they themselves can build, and that few others realize are worth doing. Microsoft, Apple, Yahoo, Google, and Facebook all began this way. ”

“获得创业点子的方法不是尝试思考创业的想法,而是寻找问题,最好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最好的创业点子往往有三个共同点:他们是创始人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自己可以建立,其他人意识到是值得做的事。微软、苹果、雅虎、谷歌和脸谱网都是这样开始的。”

——paul graham“灰度知识”的特点是:一些看似简单的知识体系是在大量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也是人们最容易犯错的。比如“用户思维”,最近苹果针对微信公众号开火,如同2010年的3q大战,真的是“用户思维”吗?



第四步:应用层

“干货”到底够不够干,只有用了才知道。



王兴曾经说过一段话很有意思:

“要承认国外确实比我们要先进,在互联网领域更是如此,确实是他们先发明了东西,然后碰到问题,再去解决用户的需求。就像现在的汽车都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不是国外做四个轮子,在中国做五个才叫创新。”这句话与美国战略思想家约翰加尔布雷斯曾经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以我们在美国所获得的经验来看待印度和中国,有一半是看不懂的,还有一半是错误的。”这里所说的“看不懂的”和“错误的”,主要就是指干货在“应用层”的不同。

比如美国人在星巴克使用Apple Pay,很难想象在中国卖煎饼大妈都已经开始使用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付款。前段时间我在清华听一场讲座,遇见不少来自硅谷的从业者来学习技术在中国是如何落地的。



“应用层”的特点在于:任何能打破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比如移动支付和GPS功能的成熟,带动共享单车的发展,甚至农村棋牌游戏的商业模式变革(感兴趣可以搜上市公司昆仑万维参与20亿元收购闲徕互娱的传奇案例)。

总结

1.区分“扎马步硬知识” vs “风口式知识” 。

2.“扎马步硬知识”强调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风口式知识”强调总结经验,避免停留在“趣闻轶事”。

3.重视“灰度知识”的迭代。

4.“干货”被应用了才有效果,就像我下定决心写这篇文章一样,否则干货也只是你脑海中的过客。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100269.html (转载请保留)

随意打赏

知乎live 分答知乎 live知乎live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