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HTC Lighthouse的空间定位技术?专访惊梦互动CEO李智

VR茶馆  •  扫码分享
导语

惊梦互动是一家专注于 VR 领域人机交互的高科技公司,致力于为 VR 供应商提供工具和解决方案 。相比于同类定位产品,惊梦互动主要通过电磁波进行空间定位,单个范围可以覆盖到 1000 平米,最多可容纳 40 人。同时,相比于昂贵的摄像头,惊梦互动的硬件成本和拼接成本都很低 。今天我们采访到了惊梦互动的 CEO 李智,听他谈谈 VR 定位的那些事。

简单 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们这边主要做的是 VR  交互,并不做硬件头盔、软件或是内容,而是在硬件和软件之间搭一个桥梁,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更大范围的 HTC Lighthouse定位交互系统。以 HTC Vive 为例,除了眼镜不是自己做,剩下的手柄、定位都可以自己做。


我们自己制作了硬件,作为一个标签(一个iphone耳机盒大小,可充电式),可以和头显或其他设备连接在一块。我们有SDK,在眼镜里面接入SDK,眼镜就可以和硬件产生交互。比如Gear VR配一个设备就可以像HTC那样进行完全沉浸式的VR体验。

 

具体使用时,标签可以有很多个,用来发射电磁波,接收的话则会在房间里布上基站,只要布几个基站就会形成立体范围,在范围之内,就可以捕捉到位置信息。经过测试,最多可以同时捕捉40人的信息(一个人一个标签,当然如果全身捕捉,一个人就需要七八个标签)。

这套设备的原理是?

电磁波,UWB超宽带定位,硬件(标签)发射电磁波,基站接收。


HTC的技术原理是光学,拍到一张照片,然后把反光点找出来。就比如传统的动捕,身上要打光点,再拍很多高速照片,相当于是在图像里面进行识别。这对处理系统要求很高;而且在价格方便,这种技术如果想覆盖100平米大小的空间,至少要投入四、五十万。

相比同类产品 / 技术,有什么优势?

相比较于同类产品,我们的优势有3点, 第一点是抗干扰性强 ,因为光学定位的话会受遮挡的影响,而我们用电磁波定位(因此相比于HTC的单人操作,我们可以多人佩戴设备同时交互);

 

第二点是我们的定位范围可以很大 ,理论上可以有无限大,因为可以把很多个单个的单元拼接起来。单个单元可以做到1000平米(30x30)的范围,和光学定位相比,范围要大非常多,甚至大10倍以上;

 

第三点在于我们的成本低 ,光学定位用的每个摄像头都很昂贵,因此成本非常大,而我们的拼接成本和难易度都会比光学低很多。

 

这种交互技术在VR的眩晕问题上也是有优化的,戴上头显后,我们能够让自己真的走起来,同时视觉也跟着走起来,这种身体和大脑一致的匹配感会降低眩晕感。以我们的产品为例,很多有3D眩晕的人戴着我们的设备在房间里走,并不会出现眩晕状况。

 

放眼国内,做定位的厂家也很多,但用这种技术的目前还没有。换句话说,把这项技术与VR连在一起,然后做到我们这么高的精准度,在世界上也就只有我们这公司了。

介绍一下以前的工作经历:

我们以前是做游戏的,做过腾讯的《王者荣耀》,但后来觉得做这个事情更有意思一点,就投身VR了。最开始还是想用VR做游戏,但感觉手游已经到了一个末期,而VR的方向感觉又太早,所以我们现在想并不做VR的内容,而是 给VR供应商提供工具

 

在技术方面,我们依托于电子科大实验室,电子科大专门从事这项技术的公司(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在我们这边持有股份,于是我们就拿到技术,然后再深化。虽然他们之前的定位技术做得很好,但还是不能支持到VR领域,VR交互定位要更精准、更快速。电子科大的技术可以做到5cm左右的精准度,精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我们要精细到毫米级,现在做到了5mm。

目前项目进展如何:

同时进行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已经有半年了。今年准备在 CJ 上发一个正式的 1.0 版本,然后就能正式商用。目前已经有一些初步交流的 合作伙伴,比如酷卡科技。我们也和三星谈过,它也很有兴趣,但是要真正合作的话还是要等商业化完成后才可以。

公司的盈利方式是?

我们主要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以及对VR线下平台进行支持,对象一般是大型的线下游戏或大型的线下体验馆,侧重行业应用,现在感觉行业应用的变现要比游戏应用更直接一些,比如说在一些教育领域、培训行业等。


具体的话还是看用户需求,我们可以做短期的收费服务,但如果对方有长期固定的实验室,我们也可以进行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服务。

 

长远肯定会看具体哪个方向是需求最多的,目前看到的话还不是游戏这个方向,而是旅游、房地产、教育。

随意打赏

lighthouse互联网ceo专访htc ceo氪空间ceo空间定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