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声|吴辑自谈】有关IP

【物联网之声|吴辑自谈】有关IP


有关IP

我的自谈:知识型IP有两个定义: 第一,这个人必须在某个领域拥有持续的原创内容的产出能力;第二,它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人要是很能做原创,但一个粉丝都没有,那他不可能是一个有影响力的IP,最多是影响了自己,只能算一个人的IP。


创始人IP:大部分创始人IP是从语录开始的,也许是一句搞笑的话,也许是一句很深刻的话,然后慢慢参加论坛、发布会、写自传,这是创始人IP发展的模式。



网上的东东

关于社群IP(一个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词)落地的几点思考


我现在正坐在陕北老家写作业,但脑海里还是磨课和狼人杀。通过一次碳9实验课可谓收获满满。对自我学习的方法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社群有了系统的认知,更重要的是结识了这么多的牛人,而且在最终我们野蛮人的呈现,在黑虎队、涉黑院、步行者队的承让下,获得冠军。心理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此感谢觉主、新宇、张萌及所有队本次获得付出的碳友。


进入正题:


在我们组呈现的时候因为认识的不足及视野的局限,我认为当时对IP落地的问题没有阐述清楚,故以此为题做为我本次实验课的总结作业。


一、社群IP


一个社群就需要一个精神领袖,他必须足够的牛逼,在跟外围社群对决时,气场屌爆,为群争光,在社群内能像个小太阳一样照耀群员。尤其是在社群的初期只有有IP的社群才能有聚人的势能,才能使社群成为社群。没有IP的社群组织者基本的结局都是沦为一场“自嗨”。IP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IP的定义:IP可以简单理解为魅力人格体;


2.IP的共性:人格化、稀缺性、普世价值、正能量、超级符号;


3.IP的形式:高势能的人、颠覆性的产品、也可以是理念和方法论;


二、IP价值


1.IP是凝聚、吸引用户的动力;


2.IP让人们有存在感、是一种社交货币;


3.IP是新的人格化的商业交易入口;


4.IP载体提供“稀缺性”,而稀缺性,为用户提供“分别心”、产生认同、归属感以及分享:我就是这样的人。


三、IP孵化


在做社群之前,先要找的自己社群的IP,是人、产品、方法论都可以。如果有就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没有也不必惊慌,可以在社群的建设中同步孵化。孵化的方式如下:


1.找到IP


1.1当下找:创始人、产品;


1.2生态中:自己家里没有就到村里看看;


1.3历史上:行业或产品在历史上具备的而如今缺失的理念、工艺、方法论;


1.4未来看:展望未来,将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提前提出形成黑科技、超前理论;


1.5细节点:聚焦主要矛盾比如设计、工艺、性能、甚至颜色和味道这样最细小的感知。


1.6很重要:IP必须是创始人自己或者自己的产品否则只能虚拟化,因为孵化了别人,别人翅膀硬了就回飞走。


2.IP要素


前面虽然一直在说IP,但都是从感性的角度,在具体的IP寻找和孵化中海油明确聚焦在IP的以下主要要素和特点:


2.1IP要具备一个上帝般的人物形象;


2.2IP要有一个鲜明、稀缺的人格化的标签;


2.3IP是人或产品,就需要提出或具备一个法典般的信条、理念、或者方法论:信条理念、或者方法论如果足够强,本身也可以是IP);


2.4IP要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便于传播和获得认同。


3.孵化IP


找到了IP以后就要按照IP所要具备的特性来孵化:


3.1社群的建设和IP的孵化是同步的,二者互为依托;


3.2在IP的孵化过程中要挖掘及孵化社群的多个副中心,实现社群内的多中心化的自组织;


3.3孵化是一个立言、立德、立人的过程;


3.4在聚焦的基础上先做加法,在孵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聚焦做减法,挖掘,形成IP的人格化标签;


3.5IP的形成标志是,得到受众的爱;


3.6IP不是造神,最终IP要脱离人或产品,形成一个现象级的超级符号。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因此社群是一个高度复杂和总和的产物。社群是渠道、是平台、是生态。渠道是一条线,平台是一个面,生态是一个体。社群的价值挖掘,也基本遵循了这条规律,在社群的不同阶段玩法和商业价值也截然不同,初级阶段只能做渠道的事情:沟通渠道、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中级别时可以把产品优化、服务反馈、企业管理融进社群。高级别时则可以利用社群融合行业资源、玩转产业链、改造商业模式了。社群的演进速度快于个体的演进速度,因此关于社群的话题我们需要持续的“探究”不断的磨课。

文章来源: 成物道



物联网之声



【物联网之声|吴辑自谈】有关IP
【物联网之声|吴辑自谈】有关IP
       《物联网之声》为IOT蜂群互益系统中最具权威的热点资讯、产业趋势报告、产业细分领域分析报告、重要会议活动发布等产业新媒体。
每一篇文章,不是用心打磨,就是精挑细选
请关注“物联网之声”
【物联网之声|吴辑自谈】有关IP
物联网之声

物联网服务改变企业未来
微信号:aiotvoice
微博:物联网之声
【物联网之声|吴辑自谈】有关IP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合作洽谈:4000609292
投稿信箱:xhkf@aiot.com.cn



随意打赏

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平台物联网论坛工业物联网物联网专业物联网之声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技术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