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纷纷倒下,亿超眼镜靠什么熬过十年?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国眼镜电商Warby Parker今年上半年获得了1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中国眼镜电商亿超,专注验光配镜,不做快时尚,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它是否有机会成为中国眼镜业的“独角兽”?
 

 


文/天下网商记者 周麟

 

李昌利出生在被称作“眼镜基地”的浙江台州,16岁开始,他便把装有眼镜的包挂在胸前,沿街叫卖。2005年,李昌利创办了亿超眼镜网,在线销售眼镜。十年过去,很多同时期创办的眼镜电商公司都消失或边缘化了。

 

李昌利告诉《天下网商》,亿超之所以活下来,并且活得还不错,是自己及时作出了业务调整,一路调整到现在。亿超的定位是专注配镜生意,深挖供应链,用O2O解决配镜过程中的痛点。

 

这个早已不年轻的60后,仍然像他的80后90后同行一样,时刻关注这个行业的新变化。他曾经专门飞到成都去听90后人气创业者马佳佳的课,“年轻人的课也要去听,但是我很清楚她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

 

专注配镜
 

 

起初,李昌利的电商思路很常规:改变线下昂贵的眼镜运营方式,通过整合供应链,去掉繁复的中间环节,让厂家生产的眼镜直接面向消费者。这种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大大降低了眼镜的售价,他举例说,“我们售卖的300元钱的眼镜,可以媲美线下门店9001000元左右的同类商品。”

 

这样的做法很受消费者欢迎。受当时大而全的电商平台影响,李昌利还把近视配镜、太阳镜、隐形眼镜、老花镜等多种商品都搬到了网站上,试图用这种大而全的风格给消费者的眼镜消费带来便利。

 

尽管如此,亿超的重心依然是李昌利熟悉而擅长的近视配镜领域。但与线下的如鱼得水相比,他发现,近视配镜中不可或缺的试戴和验光环节在线上的体验很差,尤其是验光,当时的亿超还难以把控,能掌握自己眼睛具体验光数据的消费者并不多,因此网络上购买光学镜容易出现偏差。

 

而在线下,验光是另外一种芜杂景象。对于传统的眼镜店而言,验光是每个店内的必要配置,但同时也只是一个辅助配置,它本身并不产生利润,这决定了它需要与配镜捆绑在一起。如果一个消费者到店要求只验光不配镜,店铺会答应对其验光,但往往只给出其双眼度数,事实上消费者在配镜时需要用到的绝不仅仅是度数,还有瞳距等其他参照信息。

 

与此同时,行业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验光设备、人员都参差不齐,验光结果的准确度很难保证,在专业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侯琢告诉《天下网商》,视光是大市场,我国近视人口超4亿,近视率全球最高,加之眼镜的饰品属性不断增强,他预测未来中国近视人群更换光学镜的频率会提高。

 

因此在2013年,李昌利又对亿超的业务进行调整,虚化了太阳镜、隐形眼镜等产品线,更专注于配镜业务。李昌利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提升专业度,让消费者在配镜时认准亿超。“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但很多人对网上配眼镜还是心存恐惧,因为这是一件很专业的事。同时,消费者很聪明,你只有专注地做事情,他才会相信道你的专业度有保障。”

 

为了配合这种专业定位,李昌利做了几件事情:首先与众多大牌谈妥直接授权协议,在亿超出售的品牌商品都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同时,打磨自有品牌的供应链,提升加工标准,在此方面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给消费者品牌商品的消费观感;更重要的一个布局是,提升团队的验光标准,在机器设备人员的投入之外,他还聘请了8个国内知名的眼视光专家提供顾问指导。

 

亿超在线下门店之外,开始提供上门验光和验光车的服务,也获得了国家相应的专利,正在大力推行中。

 


亿超眼镜CEO 李昌利

 

不做快时尚
 

 

李昌利饶有兴趣地介绍起自己佩戴的那副眼镜,这是一款纯钛材质的超轻眼镜,镜片做了特别的处理,适用于看电脑、看书等面对近景的场合。而下班之后,他会换上另外一款休闲眼镜,镜片则是适合看远景的。

 

他介绍说,互联网的扁平化让眼镜的价格大大降低,配眼镜不再奢侈,在不同的场景下,佩戴适合此场景的眼镜是一种趋势。这与很多流行品牌的理念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眼镜就一定需要快时尚的快速反应供应链。李昌利表示,亿超的眼镜不走几十天就完成生产的快速路线,相反,他们还在坚持长达半年以上的供应链方式。

 

在亿超,一条完整的设计生产链条是这样的:最早先由内部设计师了解当下最流行的趋势,包含了款式、材质、颜色等信息,接着开发好设计图纸,交给工厂去打样,并沟通细节,最终实现生产下单。整个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九、十个月。

 

亿超与大厂合作,500副起订,多数订单都是以千副、上万副来计算。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大批量订货,依靠的是李昌利多年的经验,和亿超长久以来积累的数据分析

 

这与强调快速反应、小批量的新式供应链有着很大的不同。李昌利认为,眼镜的产业链是很重的,他愿意遵循这种重的玩法。眼镜开发设计过程中,对于人群定位、色彩搭配、框架尺寸等信息都需要考虑得很清楚,由于亿超有一定量的用户群,才能够玩转500~800副起订的玩法。

 

同时,快速反应往往走的是时尚路线,跟亿超也是两个风格,眼镜业坚持的是专业路线。

 

眼镜电商如何做O2O
 

 

眼镜是一个明显地用两条腿走路的行业,验光配镜无法用单纯的互联网手段来完成,也因为线上的竞争环境也开始发生变化。IDG资本的投资经理王鑫认为,从去年开始,线上的流量费用已经开始超过线下的开店成本,眼镜电商往线下走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往线下走的眼镜电商越来越多。

 

侯琢也提到,眼镜电商往线下走并不意味着变重。他强调不能以轻重来区分商业模式的优劣,无论轻模式重模式都可以产生巨头,关键是要看以下几点:第一,是否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率;第二,资产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如何;第三,现金流管理及可扩张性是怎样的。

 

亿超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线下的布局,第一家店开在杭州高技街这样一个非常不繁华的路段,到现在这家店也还在营业。李昌利认为,不开在租金昂贵的地段,而选择居民区或者写字楼,这样能降低成本,进一步在眼镜价格上让利。

 

按照这种思路,亿超在全国30多个城市进行了布局,李昌利透露,这种线下店的规模还将进一步铺开。

 

业界对眼镜店的选址其实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要避开热门商圈,开到写字楼里可以节省成本;而另外一种与之相反的观点是要往商业中心走,开到人流最多的Shopping Mall最好。

 

按照亿超的开店方式,必须有品牌做支撑,也要与足够的线上引流能力,因而很难被新兴品牌所复制。亿超的优势在于通过前几年的积累,品牌在消费者眼中已有了认知和知名度,选址稍微偏僻一些,也变得可以被接受。

 

目前亿超的O2O服务中最让李昌利津津乐道的,是上门验光。亿超通过与有视光专业出身、持有国家高级验光师证的验光师进行合作,用便携式的验光设备,采用场景模拟验光法,让顾客的眼镜与实际环境相匹配等方式进行验光。

 

尽管业内对于上门验光还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譬如“上门验光是否是个伪需求”,“这样的验光方式是否精准”,但是李昌利认为数据是有力的证明——自2014年12月开通这项业务以来,杭州已有两万消费者体验了这项服务。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