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频繁换帅 王健林:互联网人只卖东西没感觉

【i天下网商注】“万达电商曾经招了一些做互联网出身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来了只是卖东西,找不到感觉。”有人说万达企业文化得改!有人指出招的人不合适!有人甚至认为万达根本不需要电商!万达电商何去何从?

整理/姜雪芬

 
日前万达电商CEO董策正式宣布离职,他在内部信中表示离职是因为“家人生病,不得不回澳洲照顾”,而王健林在内部交流会上谈到万达电商的问题却暗示,万达电商曾经招了一些做互联网出身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来了只是卖东西,找不到感觉

据报道,万科郁亮携万科管理层赴万达总部学习交流时,王健林在会上提到了万达电商的问题:“万达电商曾经招了一些做互联网出身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来了只是卖东西,找不到感觉。在万达的发展规划中,电商并不是单纯的销售导向,它承担的任务是:把万达广场的客流,转化到万达的会员体系中,然后挖掘会员体系数据,再做金融、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给国人开辟新的消费领域。事实上,目前互联网电商比较擅长的战场还是那些产能过剩行业,比如服装、手机、电器、书籍、农产品等。”

王健林还表示:“线上往线下走不容易,线下往线上走也不容易,但最难的是线下,它是体力活,互联网一定要和实体结合,所谓互联网+。”
 

“人事地震”魔咒

万达电商于2012年成立,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从“200万年薪招电商人才”到2014年联合百度腾讯,斥资50亿元成立新电商公司再到这次的年薪800万的招聘贴,“人事地震”成了万达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据万达电商前高管透露,归根结底,万达电商和万达商管的业务边界没有划分清楚,导致业务重合,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万达电商没有自己的资源体系。

电商评论人鲁振旺表示,万达集团招人的时候,要想好自身的战略是什么,再根据战略来寻找合作对象,而不只是实现技术架构。因此,万达电商需要找两个人,一个是技术方面的负责人,还有一个负责商业运营和商业模式。

 
线上线下博弈服务难落地

万达电商高管频频离职,追根究底其实是互联网思维与房地产思维冲突的结果。

将线下会员转换为线上的电商客流,还是通过电商给线下经营带来支持?这是万达线上线下博弈的焦点。

王健林曾说过,万达O2O主要做三件事:一,智慧广场,增加线下消费者的体验感和黏性;二,做大会员;三,做大数据,最后通过互联网金融变现,可广泛吸引投资者,甚至用众筹的方式,一起经营万达广场。万达每年有近5亿的活跃用户,可向他们放贷。发放“万达万能卡”,可以在万达店里消费,不缴年费,可参与积分返现。

“融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融合的消费模式。万达电商一定不是卖商品的,而是卖服务的。成立万达电商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线下的广场等变成智慧的,这个才是O2O,而不是卖东西。”

事实上,万达电商平台“飞凡网”拥有注册用户7000万左右,但包含飞凡APP在内,月活跃用户数只有1000万左右。活跃用户数量的不足,让万达对电商业务的规划尚无法落地。

而对于百度和腾讯这两个合作伙伴,王健林曾经这样吐槽过:“别看他们两家是搞互联网的,给的意见不多,全是我们自己研发的。”


风速已降,万达电商何去何从

连续受挫之后,万达电商还扶得起来吗?

相关媒体人认为,互联网行业需要自由度很高的工作环境和容忍犯错的企业氛围,当下,万达电商在策略制定层面,不应该将它放在子公司层面上,而应该站在集团的高度定义它的未来,给它充分放权,给足试错空间。

在从“提袋式消费”转向“体验式消费”服务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大数据是万达电商发展的重要有力武器之一,在已有丰富线上线下资源的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于消费者升级需求进行进行更精确的把握。只要掌握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点,企业就可以带来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

而更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万达是当之无愧的重模式,太重太实的商业让其很难在互联网风口上飞起来,何况这股风已经刮了太久。电子商务是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天然场景,太重和太轻都会难以实现。

从万达现有的业务当中不难看出,万达的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尤其是百货、酒店和影院业务,消费者似乎并不需要万达的电商平台,他们需要的正是万达现在能为他们提供的线下高端服务。即便现在的电商平台有多火,但高端的线下服务仍然有很大的需求。

(文章据网络等相关资料整理,首发于i天下网商,转载注明出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