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催的十个风投案例:多干正事,别玩概念(四) - i天下网商-最具深度的电商知识媒体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天下网商注】在中国VC史上,有不少充满血和泪的案例,如亿唐、博客网等。创业者和VC们都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对创业者有什么借鉴和启示?
 

来源:网易财经  编辑/天下网商马晓丹


 


 
7、ITAT
 
案例特点:能让四大国际投行一起为其上市服务的私人企业
 
创业者的教训:聪明要用到正路上,否则反而会被聪明误
 
VC的教训:是泡沫总归要破灭,谁也不能担保自己不是最后的接棒者
 
如果说PPG创造的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上的服装贸易模式的话,那么ITAT是在线下创造了另外一个服装贸易模式。他们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其中有很多相同点:都是做服装买卖、都是商业模式创新、都创建了响当当的品牌、都获得VC/PE的疯狂追逐并获得巨额投资、……都死得很难看。
 
2004年9月,ITAT的第一家会员店在深圳开业,之后以“零货款、零租金、零库存”的模式,组成合作“铁三角”——手握一系列服装商标品牌的ITAT、生产过剩又付不起商场“进场费”的中小型服装代工厂、拥有大量闲置物业的地产商,3年多时间,“爆炸式”地在全国300余个城市撒播了近800家店。从2007年初到2008年5月,ITAT门店从240多家扩张到780多家。ITAT号称开店速度世界第一、是中国服装百货最大连锁机构。
 
与其独特模式和发展速度相对应的,是投资人的疯狂追捧。
 
曾任IDGVC深圳首代的刘中青对ITAT非常推崇,甚至以天使投资人身份进入ITAT。2006年11月,由前艺龙网创始人——唐越设立的蓝山中国资本向ITAT投资5000万美金投资,首期2500万美金。其实在此之前,接触ITAT的投资方络绎不绝,赛富、联想、达晨创投、东方富海等都看过ITAT这个项目,蓝山资本和ITAT一时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的明星。随后,更多的投资方抛来绣球,2007年3月,ITAT完成第二轮融资,除蓝山中国资本外,投资方还有摩根士丹利和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Ltd.,三方分别出资3000万、3000万和1000万美金,后来,美林(亚太)有限公司也进入ITAT。ITAT成立仅四年,其估值就被膨胀至千亿以上,着实令人咂舌。
 
与投资人追捧不同,顾客并不买ITAT的账。ITAT的众多有拼音构成的所谓“国外品牌”很难让顾客认同,比如英国品牌Telundun、意大利品牌Piliya、法国品牌Aomaha、美国品牌Huilingdu、等,服装供货商积压库存的质量顾客根本看不上眼,而偏远地段的闲置物业更是鲜有人光顾。但是,为了应付投资人和投行的调查,ITAT让员工扮成顾客,制造“虚假繁荣”的景象,同时通过内部财务管理软件,大幅虚增销售额。2007年ITAT预计销售额可达42亿,但据知情人透露,真实销售额连10个亿都不到。
 
另外一个不买ITAT账的是香港联交所。ITAT由四家全球最知名的投行——高盛、美林、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起香港上市的承销商,但2008年3月,ITAT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并未通过,联交所对于ITAT的担忧在于其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随后,香港联交所收到一封关于ITAT的匿名信,举报其存在虚增销售数据等不当会计行为。高盛、美林随后宣布终止与ITAT的合作。由此引发了ITAT大规模的地震:裁员、关店、拖欠工资、拖欠货款等一系列问题被挖出,此时,上市对于ITAT及其投资人来说,基本是奢望。随着2009年8月,山东如意集团放弃与ITAT的并购洽谈,ITAT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落空了。
 
ITAT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击鼓传花”的游戏,也是一个“皇帝的新装”的翻版故事。从创始人、投资人、投行,大家都清楚ITAT商业模式中的问题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指望拉更多的人来拯救自己,不断凭空哄抬公司的估值,一起吹起这个巨大的泡沫,直到香港联交所说了一句很简单、也很真实的话:“他没穿衣服耶!”事情一下子就非常简单了。否则,不知道ITAT和他的投资人会套走多少股民的血汗钱。
 
8、分贝网
 
案例特点:创业者由草根走上圣坛,再沦为阶下囚的创业过山车
 
创业者的教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VC的教训:每个投资的项目,都是自己的孩子,生下他,就有义务照顾他
 
说起分贝网,知道的人不会太多;但说起《老鼠爱大米》,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如同刘谦的魔术,互联网也是一个可以见证奇迹的地方。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虽然很短暂,但创造的奇迹和神话一点儿都不少,而分贝网及其创始人郑立无疑是这些神话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从一个毫不起眼的电脑城打工仔变为重庆IT行业的第一人和“80后”创业成功的偶像;仅仅5个年头之后,他又因为非法经营被刑事诉讼,面临牢狱之灾。他是如何由草根走上圣坛,又为何从偶像沦为阶下囚呢?
 
2003年6月,在重庆石桥铺电脑城打工的郑立,和朋友一起创建了163888网站,寓意“一路上发发发”。此时网站不过三、四个人,他们在电脑城附近租了个小房子,吃、住、办公都在一起。随后,他们开发K8录歌软件,163888逐渐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歌手聚集地。香香、杨臣刚等网络歌手在他们网站成功推出,《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风靡一时,让163888网站名声大噪,号称“华人第一音乐社区”。
 
随后,163888受到过众多VC的追逐,2004年10月,IDG VC向分贝网投资200万美元(据悉,最终投资并没有完全到位),占其20%股权。这也是IDG在重庆投的第一家个人网站。到2006年,网站注册用户达到1200万,163888也获得互联网领域的不少荣誉。同年,163888获得了阿尔卡特VC的600万美元投资,占12%股权。郑立曾做客CCTV《财富故事会》,以“80后”领军人物的姿态讲述自己的财富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这一年,他24岁。
 
2007年6月,网站启用了新名字和新域名:分贝网(fenbei.com),但分贝网的赢利模式并未有根本转变,依靠卖空间和收取会员费的赢利模式难以为继续,广告成了分贝网主要的收入来源。
 
2009年,郑立涉嫌经营色情视频聊天业务被捕,2010年1月,此案开庭审理,郑立当庭认罪。
 
郑立涉足色情业务的原因尚不知晓,但分贝网日渐衰弱则是不争的事实。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新的投资却始终没有到位。有人猜测,郑立仅仅是用视频聊天的收入来改善分贝网的财务报表状况,以期分贝网卖个好价钱。
 
分贝网经营上处于困境,除了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清晰之外,创始人团队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据郑立早期接触过的一位做“天使投资”的民营老板回忆,他答应可以投资200万,占30%的股份,但提出要另聘CEO,郑立没有答应。在融资之后,郑立也试图聘任职业经理人,但均告失败。其中一位曾任在搜狐任职,但不到两个月就离任,他后来对媒体谈到了“80后”创业者身上有刚愎自用、不培养团队、不看重思想、不注重章法的四大顽疾。
 
分贝网已经停止运营,创始人郑立已是阶下囚。此次事件影响太大,想重新崛起,几乎是不可能。这样的结果出现,不过我们不禁要问:投资人对分贝网是彻底放弃了吗?他们对创始人不监督了吗?郑立组织48个小姐,分三班倒做色情表演,投资人一点不知吗?投资人曾将分贝网誉为中国的MySpace,并称Facebook在中国没有能力收购分贝网。如今回头看看,这些豪言壮语更具有讽刺意味。
 
(本文转载自网易财经,经i天下网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相关阅读推荐:

最悲催的十个风投案例:多干正事,别玩概念(一)
最悲催的十个风投案例:多干正事,别玩概念(二)

最悲催的十个风投案例:多干正事,别玩概念(三)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