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互联网+,探路钢铁电商生态体系(上)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i天下网商注】钢铁行业互联网化,需要经历三大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型阶段,经过十五年发展,信息阶段已经十分的完善,目前我国的钢铁电商正处在实现交易的第二阶段,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电商的模式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即将到来的第三阶段,钢铁电商平台之间加速整合,逐步形成统一的钢铁电商生态体系,真正实现基于互联网的高效钢铁行业运营新模式。

文/残心阳 中国钢铁现货网


从“千军万马奔钢贸”到“防火防盗防钢贸”,传统钢铁行业告别“黄金十年”;行业陷入“产能过剩、全面亏损、流通环节大量倒闭”的困境;不过却促进了钢铁电商迅速崛起。他们不仅提供销售服务,还提供仓储、物流、金融等衍生服务,最终倒逼生产环节的变革,帮助行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钢铁行业互联网化,需要经历三大阶段,即起步阶段(信息阶段)、发展阶段(交易阶段)、成型阶段(构建钢铁电商生态圈阶段),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信息阶段已经十分的完善,目前我国的钢铁电商正处在实现交易的第二阶段,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电商的模式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即将到来的第三阶段,钢铁电商平台之间加速整合,逐步形成统一的钢铁电商生态体系,真正实现基于互联网的高效钢铁行业运营新模式。


一、 中国钢铁互联网化第一个阶段:信息阶段,起源于2000年,以信息划开行业的互联网思路。

钢铁行业接触互联网始于2000年,上海出现了我国第一家专门做钢铁资讯的网站(我的钢铁)。创立的背景也很简单,当时的钢铁行业信息、市场信息十分闭塞;钢贸商正是利用此做简单的倒卖钢材就能赚取丰厚的差价利润。我的钢铁网创始人朱红军发现了这一块潜在的巨大市场,在上海创建了钢铁行业网站(mysteel.com),以信息收费和广告,将之做成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行业网站。

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全国先后冒出上千家钢铁网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网站有我的钢铁网、中国钢铁现货网、兰格钢铁网、中国联合钢铁网、意达钢铁网、钢之家等。

 


经过最初的“线下信息采集,线上加工发布”,到后面的“行业研究咨询、会务培训”等阶段;钢铁资讯网站的收费模式影响了整个行业十多年时间之久,也帮助绝大多数钢铁网站掘到了第一桶金。其盈利模式主要是会员费、会务培训费、咨询、广告等。据机构测算,我国钢铁电商网站的资讯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在20~30亿元左右,净利润规模在1.6~2.4亿元之间。

钢铁网站资讯收费模式一直得以延续,直到2006年8月,中国钢铁现货网(GTXH.COM)率先打破收费信息服务模式,倡导钢铁行业信息公开透明,零费用的新服务模式。并在国内第一个开发了钢铁电商的雏形模块--中国钢铁资源库,第一次将淘宝的搜索竞价模式搬到钢铁行业。

 


二、中国钢铁互联网化第二个阶段:在线交易时代,模式之争呈现白热化。

钢铁行业电商快速发展,已成为B2B行业电商领头羊

国内的钢厂、钢贸、仓储物流、资讯网站等全产业链企业正在快速推进行业互联网化。由“钢厂、钢贸企业、物流仓储企业、资讯网站”等投资创立的钢铁行业第二方、第三方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到2014年底,全国大宗商品网站580多家,其中钢铁电商网站有170多家;国内钢铁电商成为发展最快的B2B行业电商龙头。

 

据机构测算:“国内钢铁电商行业市场总规模超万亿,净利润规模超170亿,钢铁全产业链市场总规模超十万亿,净利润规模达500亿”,吸引了大批创投资本的涌入,直接推动钢铁电商领域的爆发式发展。然而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的是,目前钢铁企业自建平台的不足10%,参与平台的不足30%,使用自有网站做电商的不足5%;通过钢铁电商实现的交易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10%不到。

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交易模式之争成核心战场

当前,我国钢铁电商正处在“春秋战国”争霸阶段,笔者认为时间节点是2013~2015年;呈现典型的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特点。竞争的核心就是平台模式之争,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交易环节的“自营+撮合”与“平台撮合”,最热门的战场是在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之间。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竞争,主流第三方平台已经分化为“自营+撮合”的重资产平台和“纯撮合”式的轻资产平台两大阵营;还有第三个阵营为“纯自营”的ERP式平台,因开放性属性太低而暂且不详谈。

“自营+撮合”走的是泛行业中的“京东”模式,目的是通过“自营”在前期快速聚拢人气、积累交易量;进一步通过布局线下实体仓储物流,抢占市场份额;其典型代表有“找钢网、钢银”等。其最大特征是电商自身参与到实际钢贸交易链条,跟用户争抢市场,意图做最大的互联网化钢贸商,最终取代传统钢铁贸易链条。担忧之处在于,后期重归线上平台之时,“裁判+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如何规避,如何实现第三方平台的“开放、公正、资源共享”形态;与此同时,自身参与线下交易链条,平台在未来的重建行业“征信”体系将具有难以磨灭的“信用污点”,不过相信这一块相关企业当有所考量,我们拭目以待。

“纯撮合”走的是泛行业中的“淘宝天猫”模式,主张通过打造一个开放、公平、自由的钢铁电商平台,以科技+产品+服务,聚合钢铁全产业链用户,形成简单、明朗的网上钢材交易市场,其典型的代表平台有“中国钢铁现货网、中钢网”等;其最大特征是电商独立于实际钢贸交易链条之外,以第三方身份撮合供求双方达成交易,平台本身并不参与实际钢贸交易,只为供需双方搭建互通桥梁,帮助行业用户改造和提升经营效率,后期逐步实现供需各方在平台上自主交易。关键问题是快速有效的解决上下游产业链用户参与的主动性、交易习惯培养,聚合整个钢铁产业链形成新的钢贸生态圈,以品牌口碑为导向。

 


处于烧钱阶段,各平台的盈利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在钢铁行业电商各平台之间上演“模式大战”的同时,整个钢铁电商的平台盈利模式相对滞后。据调查主流电商得知:一方面,目前钢铁电商还处于业务模式打造阶段,思考的重点是放在如何打造一种最适合行业用户需要的平台;另一方面,电商当前尚不急于去盈利,思考的是怎么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圈地,说白了就是烧钱阶段。

钢铁电商“产能”过剩显现,平台在竞争中加速融合成必然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两年在资本的刺激下,钢铁电商已经步入产能过剩时期;接下来的“精兵简政”,淘汰、吞并、融合将成为行业面临的新浪潮。相对于主流的第三方平台阵营,笔者认为,钢铁电商的吞并融合,将是以“钢厂、钢贸”为投资主体的第二方平台成为整合的前沿。

因为以钢厂、钢贸为代表的第二方平台具有诸多的先天不足:怎么解决供应来源多样性问题?怎么解决终端用户多样性问题?如何处理自营资源与平台供应商资源优先序列问题?如何解决融资、投资问题,以保证平台不盈利时期的资金问题?这些问题均将是制约第二方平台发展的核心问题,主要由其投资主体自身条件所限制。尽管相关企业已经认识到、并且也在不断的创新、改进,试图增强开放性,主动对接其他平台及市场圈子,然传统壁垒、体制导致其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国有实体企业的体制,更是决定其平台化电商道路会更加艰难。

2014年底以来,第二方平台主动寻找第三方进行合作对接的案例明显增多;很多有实力的第三方平台也开始积极的创新模式,为迎接这批特殊的合作伙伴搭建对接端口;如中国钢铁现货网即将推出的“品牌店”版块,据说便是为对接第二方平台而专门研发的,有点像天猫店;同时还有西本新干线等也开展了与钢厂联合深化电商的模式。

(编辑/天下网商 E—Linda,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