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财经类内容服务如何突围?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读:内容消费一直是人们上网冲浪最常做的事情,财经类内容在近些年来广受欢迎。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财经服务不再是简单提供信息即可,知识付费成为主要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财经类内容的现状及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互联网下半场,财经类内容服务如何突围?

获取信息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最常做的事情之一,通过看文章、看视频、听音乐、听音频、看图片等,我们获取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会对我们生活中的行为形成一定的影响,如购物、旅游、理财、学习等等。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特点

不论哪个时代,内容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耗时间。如果一个互联网产品有很多优质的内容,用户可能会长时间地泡在上面,用户黏性较强。用户因为内容被黏着在某个产品上,习惯了对这个产品的使用,也会习惯使用这个产品附加的其他功能,产品从用户身上赚钱也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PC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很轻松地通过搜索、链接进行跳转,信息的传递更开放。相比于PC互联网,APP更封闭,信息的传递更依靠社交,也就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转发”、“在看”等分享动作。

如果说PC互联网时代还可以通过劣质内容的关键词优化等手段来欺骗搜索引擎的话,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得真正地有优质内容了。门户网站可能会从时效性上下手,推出专题报道;新媒体公号更多选择垂直化的打法,聚焦浓缩解读或者其中亮点部分。

二、焦虑的中产

得益于过去三十年的高考制度和改革开放,神州大地上发生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底层逆袭现象,大部分逆袭的底层,成为了中产;极少部分,成为了上层。

据胡润研究院的报告,2018年8月,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新中产1000万户以上。吴晓波认为,十年后中国新中产会达到4.5亿。

按照某度百科的定义,中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有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在壮大,同时不安全感也一直笼罩着他们。

从中产的定义可以窥见中产焦虑的根源:“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的闲暇”。

  • 中产既不像富人,工作仍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一旦遭遇重病事故或长期失业,家庭生计立刻难以保障。在经济结构急剧调整、互联网冲击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山雨欲来等时代大潮冲击下,焦虑更甚。人类从互联网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工作谋生”的中产们对自己的未来以及子女的未来产生深深的恐慌。白领止于人工智能,蓝领止于机器人,很多岗位正在永久性地消失。
  • 中产又不像搬砖的农民工就活在当前,在受过高等教育丰富了思想扩充了眼界后,时常会想想明天的明天以及下一代。
  • 中产更不像富士康的厂哥厂妹,三班倒连轴转累得只想上天台,还有一定的闲暇(至少是思维闲暇)去思考人生。

这样的人都不焦虑谁焦虑?向上有可能成为社会精英,也有可能向下跌入社会底层。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即时无限传播很容易放大社会情绪,碎片化信息大水漫灌又降低了中产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喜欢思考但又缺乏深度思考能力,这样的人群是自媒体大V的最爱,贩卖焦虑、鼓吹消费、知识付费成为割韭菜的三部曲。

这几年得益于自媒体的教育普及,亿万中产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财务自由”。“轻轻松松收入翻10倍”、“1年时间,从负债6万到年入百万”,各种理财课程、书籍多如牛毛。理财的意识也越来越普及,对财经内容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三、财经类内容服务突围三大方向

多数的读者是通过内容细分类别、标题来筛选自己想看的内容。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服务、体验,以实现商业价值。

与一般知识付费产品相比,财经新闻付费受社会热点推动、延展空间大,不会轻易在一次性爆发后陷入沉寂,需要重内容、也要重产品体验。财经类内容提供商更有必要从单纯的信息传播者转向服务提供者,以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

总体上看,产业的发展,是由技术和需求驱动的。技术高速演进时,会直接推动产业高速发展,比如互联网的上半场。但是,技术演进到了一个节点之后,很难持续,这时候,就需要发掘用户需求来推动,也就是精细化运营。

因此互联网下半场竞争的关键在于找准用户群、找到需求,发掘出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的机会。

方向一:拼速度

财联社是国内个人投资者常用的资讯APP,在短线投资者的交流群里出现的次数远超其他类型的交流群。从中可以窥见,个人投资者,特别是短线投资者,对即时资讯有着深度的依赖。

互联网下半场,财经类内容服务如何突围?

为何财联社会成为众多个人投资者的首选?

财联社于2015年3月上线,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电报式快讯报道,为A股投资者提供“快速、专业、精准”的信息服务。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集“媒体+资讯+数据+服务+交易”五位于一体。

从知乎上,了解到财联社的内容生产流程:

Step 1:监控

刷各种网站,抓取新的内容出来。现在有各种监控软件了,方便很多,而且效率也高,一般由小朋友承担这项工作。

Step 2:写稿子

一般都是有经验的编辑来处理,找新闻点,发稿子。现在也有机器人写稿,但是说实话,那种稿子一般都像是做填字游戏,只是适合格式很固定的内容。对于复杂内容,还是需要人工来处理。找新闻点,这是个技术活,需要阅读速度快,还需要对新闻背景有了解,编辑们还是有所分工的。

Step 3:审核

编辑进行事后监控,错的内容及时修改、下线。

这个维度的内容服务,通过资源的投入,多数内容服务商是比较有机会能够模仿、复制的。

方向二:深度优质

这个维度的深度践行者之一是财新网。财新网定位于定位于原创财经新媒体,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信息服务。

财新创始人胡舒立表示:“当新闻产品具有足够高的水平,用户会认可其作为创作作品的价值,从而有为之付费的意愿,而中国当下正缺少高质量的深度财经报道”。财新于2017年11月启动财经新闻全面收费,胡舒立表示:“我们探索收费,尤其是对特别有价值或者需要生产成本的精神产品收费,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培养读者的习惯。”

尽管各路自媒体已经在各显神通尽可能降低阅读门槛了,深度内容的消费还是有一些门槛的,因此深度内容的受众范围相对小一些。

但这道门槛筛选出来的读者,多数是自身具备较高的思考能力、较好的经济实力,深度内容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

深度内容的生产门槛较高,但也更容易打造出IP,更加适合专业能力强的服务提供者,比如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方向三:泛娱乐化

财经+娱乐模式,从突发事件、热门话题、热门人物或者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新鲜的经济事件,比如鹿晗恋爱险、梁朝伟买菜刷顶级黑卡等话题。现在的用户并不喜欢干巴巴说教,讲投资技巧,寓教于乐才是更接近用户心智的方式。

专业财经趣味化。这是一个娱乐盛行的年代,视频节目发挥了娱乐和消遣的作用,帮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得到放松和休息,暂时逃避现实压力和负担。

职业技能、投资决策、审美能力,深深地困扰着年轻人,但这些问题没有标准化的答案。财经类脱口秀从痛点切入,主播把由“知”到“识”的总结,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新颖方式表达出来。

趣味化的财经内容,为年轻人提供便捷的泛财经领域信息,让金融变得有“温度”,同时也在和年轻人的互动中,帮助他们培养出良好的理财习惯,让用户个人拥有更好的财务状况。

这个维度的内容,受众最广。生产门槛相对低一些,竞争会是最激烈的,有鲜明特色的内容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本文由 @arot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