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报告:百度地图VS高德地图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辑导读:对于经常出门的人来说,地图是必备工具之一。而如今的地图产品,不单单只有基础的导航功能,还有寻找美食、停车位、酒店等等功能,考虑到出门的人的方方面面。本文作者以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为例,对两者进行深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竞品分析报告:百度地图VS高德地图

写在开始:

本篇竞品分析报告的目标主要是分析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功能设计,所以重点将放在范围层、框架层和交互层的分析上(重点是范围层)。

另外,地图类产品的功能很多很杂,这里主要是从出发前——行进中——达到目的地——行程结束后整个流程的角度出发,对地图产品的整体功能进行分析,所以在一些具体场景以及细节的深入分析较少,之后可以再选择某个具体的功能点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

一、产品概述

1.1 产品发展历程

百度地图是百度公司的一款智能出行导航相关的产品,其最早于2005年上线百度地图PC版,于2011年正式上线移动端APP。其主要的发展历程如下:

竞品分析报告:百度地图VS高德地图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最初是在2002年成立,其创立团队一直再涉足GPS领域的工作,并在同一年与爱信AW、富士Ten等公司合资成立北京艾迪菲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车载导航电子地图销售市场的开拓。高德获得了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后,在进行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内容和导航引擎研发的同时,致力于探索和创新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2010年高德在美国上市。2014年,高德正式与阿里巴巴达成并购协议,此后高德地图就成了阿里生态中的一部分。

自从加入阿里以来,高德保持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DAU和MAU均稳居行业第一。2018年的十一期间,高德地图DAU首次突破1亿大关。

1.2 产品定位

竞品分析报告:百度地图VS高德地图

1.3 目标用户及特征

1.3.1 用户特征

百度地图:(数据来自TalkingData移动观象台)

高德地图:(数据来自TalkingData移动观象台)

从两者的用户分布特征上来看,首先性别部分,百度地图的男女用户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用户会比女性用户多。高德地图的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多约3%。可见目前地图产品的用户还是男性用户偏多一点。

从用户的年龄分布来看,两者的年龄分布其实是很类似的,26-35岁人群是地图用户的核心力量,占比在55%左右,高德地图用户的占比突破了55%,可以说是整体用户的一半都多。其次是19-25岁、以及36-45岁这个年龄段,占比分别在22%和16%左右。其实分析一下可以发现,26-35岁的人群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基本都已经步入社会,有车的比例也比较高。

另外这部分80、90后比较熟悉互联网应用,所以使用地图产品导航也是一种基本的用户习惯。而36-45岁人群,年级稍微大一点,虽然有车的概率比较高,但是对互联网应用没有年轻人熟悉,并且很多年长一些的人是熟悉路况的,在自己生活的区域出行甚至不需要导航。最后19-25岁人群其实是在大学阶段或是刚刚步入社会,更多的是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并且在校时间会比较长,出行的频率没有那么高。

1.3.2 用户痛点

从用户痛点来分析的话,其实现在人们对生活的区域、城市并没有那么了解,事实上也做不到非常了解,所以在出行的时候,会存在这样三个痛点。一是不知道这个地点在哪里,二是不知道怎么到这里去,三是怎么尽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地图产品一直在解决这些问题。在用户不知道具体地点的时候,给出明确的目的地地址或是给出推荐,并且会针对不同的出行需求,给出准确的出行方案。

另外,从产品角度出发,地图类产品更偏向工具类,用户是用完即走的,所以如何留住用户,提高用户粘性也是地图类产品需要考虑的。

1.4 体验环境

安卓系统;

百度地图-15.2.0.1020

高德地图-10.70.0.2657

二、产品分析(对比分析+建议)

产品分析这里主要关注产品的功能设计及交互,所以将从范围层、框架层和交互层三个方面分析。

2.1 范围层

地图类产品主要是解决用户出行导航的问题,因此产品功能也是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以及出行需求相关联的衍生场景下的需求。这里主要是从用户出行流程整个环节下的场景角度出发,(主要分为出发前、行进中、达到目的地、行程结束后四个环节),将两款产品的功能进行罗列对比,具体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将对四个环节场景下的功能做具体的对比分析。

2.1.1 出发前

2.1.1.1 内容服务生态的构建

对用户来说,出发去一个地点,有可能是一个具体准确的地点,也可能只是一个大致的地方,比如超市、银行等等,这一类就属于没有明确的目的地,用户可以输入对应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进而得到相关具体地址的推荐列表。

在这两种情况下用户用得最多的还是搜索的功能,比较简单直接,可以快速得到答案。当然,产品也会进行一些相关服务的推荐。

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将导航与用户的吃、日常休闲娱乐、旅行、本地生活服务等场景联系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推荐和消费,以及相关的服务消费。从对比可以看到,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引入了大量外部APP的内容,比如他们都引入了相关性较高的内容提供商,比如美食推荐相关的大众点评、旅行行程攻略、酒店预订等相关的携程。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百度还引入了社交媒体上的相关内容,比如小红书、微博上的相关内容,这也符合当代用户做攻略会参考他人评价的特点。

另外,高德地图这里的一个优势就是有自家生态的加持,口碑可以为本地生活提供相关的服务,可以做到产品之间的互相导流。

当然这些内容和服务的引入,不仅仅是为用户在不明确目的地时做推荐,在之后用户的行程计划中也会根据场景进行智能推荐。

2.1.1.2 场景的延伸与拓展

通过上述可以看到,两款产品都希望可以拓展衍生场景进而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使整个环节更完整,实现服务的闭环。我们可以看到百度地图的导航场景从室外拓展到了室内(商场内引导)、景区内部,用户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也可以对整体空间有一定的了解,省去了用户到处找路标、找引导牌的时间和精力。

再比如高德地图推出的高德趣行,是专门在自驾场景下的旅程和路线推荐,这一点其实相较于其他的长途旅行场景,会更好地与地图产品结合。因为用户在做长途旅行或是非自驾游攻略地时候,往往会选择相对垂直化的产品,比如携程、马蜂窝或是一些社交媒体软件, 而不会去在地图导航类软件查看。但是做自驾游攻略的时候,地图类软件可以直接给出行程安排以及路线导航,不需要用户做过多的路线查找,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其实非自驾游也可以在地图类产品上做路线规划,但目前需要用户自己在地图上做标注。如果产品可以直接给出一份详细的攻略加路线规划图,用户在出行时只需要打开地图类APP即可,尽量让用户少思考,不思考)

2.1.1.3 多样化的出行方式选择

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出行方式基本差不多,都基本覆盖了现有的出行交通方式,包括在未来智能汽车领域,百度也是引入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汽车,而高德相应地也引入WeRide的自动驾驶汽车。当然这对于百度来说也是,地图也是其整个智能汽车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进一步整合:比如地铁、客车、公交的实时班次时间、进而可以做出更智能的路线规划

2.1.2 行进中

行进过程中主要需要实时导航,这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于驾车、步行、骑行等方式来说,需要位置的实时导航;二是对于公交、地铁等方式来说,在查看完路线之后,只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不需要自己驾驶导航功能了。

2.1.2.1 需要实时导航

这里的实时导航可以分为听和看,听主要是语音助手的实时导航,看主要是看屏幕的显示。看的主要是地图的导航,在行进过程中,对于驾车的用户来说,需要及时知道限速、拍照的信息,进而做出驾驶调整,同时在一些转弯或是需要提前变道的时候,也需要提前去做出调整。所以屏幕显示的方式可以让用户对整个行程路线有所了解,用户对驾驶的进度是可感知的;同时在变道时也可以准确给出道路的图示,以免用户变道错误。

听的部分是借助语音助手来实时播报驾驶信息,比如限速、拍照、驾驶调整等信息。其实驾驶导航是语音非常好的落地场景,因为用户在驾驶的时候需要实时注意周围的路面信息,和看的方式比较而言,听可以让用户可以更专注地驾驶,提高安全性。

其实在导航的过程中,两款产品的功能也基本相同,都非常注重用户体验。比如在导航设置时,多种不同的路线偏好选择、导航显示的方式都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语音导航方面,高德在2014年初推出了林志玲录制的导航语音包,虽然功能虽小,却为高德导航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和以及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传播效应,趣味的玩法也是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之后百度和高德也都推出了明星或是卡通人物的语音包,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2019年百度推出了个性化定制语音,用户只需要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录制生成自己的语音包,并且该语音包是支持在地图内所以的语音场景下使用的,比如导航、语音交互、讲解等。从明星语音包到个性化定制语音包,突破了明星粉丝的圈层,更多人可以使用自己或是家人、好友的语音包,也提升了用户体验。这背后也是依赖于AI技术的赋能。当然现在高德和百度均已实现此功能。

2.1.2.2 不需要实时导航

不需要实时导航主要是用户不需要自己驾驶,只需要根据路线的引导乘坐公共交通方式。这种场景下,两款产品都推出了实时到站提醒的功能,主要避免有些用户在行进过程中因为做其他事导致坐过站的情况。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公交车不报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到站提醒功能的作用就比较大。

2.1.2.3 到达目的地

到达目的地时,对于驾车用户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找到停车位把车停好。其实这也是用户的一大痛点,对于驾车用户来说,最烦恼的就是找不到停车位,因此目的地的停车位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这方面百度地图做的功能服务相较于高德地图来说更完整。

百度地图在搜索目的地时,就会显示附近停车场的信息,比如停车场、车位状态以及收费标准等,甚至可以提前预约停车。同时在停车后可以标记停车位置,方便之后找车,其实这也是驾车用户的一大痛点,停完车却找不到车,得绕着停车场来回找,其实也有很多的APP针对停车、找车这个痛点做了解决方案,其实地图类APP做这个功能更是实现服务闭环,提升用户体验。

高德地图这里做的相对没有百度地图精细化,比如百度地图在搜索购物中心时,会推送附近的停车场信息,但是高德地图不会推送。所以百度地图推送停车场信息时覆盖的场景更广。这里高德的停车场推荐是只有在用户主动搜索时才会展示,并且会细分为路边停车场、地面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一般而言,用户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如果在马路边没有找到停车位,或者马路上不能停车,此时可能会开始找停车场。

停车场景还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管找到了停车场,但是在找停车位的时候还是得绕圈找,尤其在剩余车位比较少的时候;二是用户还会关心停车场免费和付费的问题。目前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会显示一些停车场的收费信息,但是对于收费和免费还没有细分。

高德在停车方面还做了一个停车缴费的功能,其实这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功能。因为其实在出停车场时,往往会因为停车缴费而排队等待,但是如果用户可以提前在手机上完成停车费支付,则无需排队等待。

2.1.2.4 行程结束后

行程结束后的服务其实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车主提供相关的功能和服务;二是围绕地图共建,利用用户的力量来优化产品。

2.1.2.4.1 车主功能及服务

其实车主相关的功能和服务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围绕用户驾驶,一个是围绕汽车展开相关的服务。驾驶中会出现相关的罚单,会涉及到罚单查询、罚单缴费等。围绕汽车所做的服务种类相对就比较多,比如车的购买、年检、车险、日常清洁保养、以及车相关的实体物品的购买,这里提供的是全面、一条龙的服务。

2.1.2.4.2 地图共建

地图类产品需要有大量数据的沉淀,以及实时数据的获取。

目前除了与交通部门或是其他内容供应商进行合作,获取数据;自己也会实现数据自采,包括现在利用AI采集数据。那么还有一种方式,也是地图产品刚开始时采集数据的一种方式,就是用户共建。用户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相关数据的上报,公司也可以以低成本获取数据。但是用户使用这项功能的概率有多大,用户为什么会主动上报,其实还是需要产品去做一些激励的。

百度地图在这里主要是通过上报审核通过后,会获得金币奖励,金币再去兑换成奖品。高德除了用户的主动上报,还专门开发了专业的APP,比如高德车差事、高德淘金等,通过金钱鼓励的方式,让用户完成下发的特定任务。金钱鼓励的方式其实激励性更高,并且任务往往是公司下发的有针对性的,对公司来说付出的成本较低。

另外地图共建除了可以通过用户的参与,完善地图信息。另一方面,参与地图共建的用户其实也大概率是产品的种子用户,因为一般用户往往只会去使用产品,但是能够为优化产品提出建议的用户是很难得的,公司在之后在做用研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在这部分用户中进行选择。

2.1.2.4.3 特色功能

其实特色功能并不是说在就是在行程结束后使用的,这里想要单独罗列出来分析。

在前面分析的场景更多的是单人使用的场景,或即使是多人,也是同行的场景。但是现实中,还会出现社交场景,比如多人组队出行,从不同的地点前往同一目的地,这里组队出行可以在地图上实时显示自己的位置以及队友的位置,这对于组队出游场景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体验。因为通常情况下,多人会各自导航,大家可以通过微信语音交流,但是对于对方的位置感知是比较弱的,需要询问对方的位置才可以实现。

百度和高德的组队出行功能比较而言,高德做得更全面。除了可以看到自己和队友的位置,高德的组队出行还可以在当前页面发起对话,不过目前只能发送文本和语音消息,还不能在当前页面实时语音,但是有直达电话的按键,所以在不需要实时通话的情况下,用户只需要在当前页面就可以完成沟通交流的需求,不需要跳转其他的APP。

除此之外,高德不仅可以看到队友的位置,还可以直接选择导航到队友的位置。这个功能的应用场景其实也很真实,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和朋友约好见面,但是在描述自己位置时总是描述不准确,或是即使描述完也需要费力去寻找,这时候这个功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也与微信中的共享位置功能很类似,但是这里可以基于两者的位置直接导航,相对来说更加方便。

组队出行的主要功能是路线导航,家人地图的主要功能是位置确认。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设置到达目的地,在到达该地时自动向家人报平安。同时,也可以设置家人的位置提醒,在家人达到或离开某目的地时会向用户发送提醒。这个功能最大的出发点就是安全,比如女生晚上出发去某地,家人可以实时查看位置并且在到达时发送消息;确认家里老人的位置,尤其是现在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在增多,他们很容易出现走丢的情况,这时候这个功能也可以帮助家人实时关注老人的情况。

2.2 框架层

百度地图的信息架构为:

高德地图的信息架构为:

2.3 交互层(产品使用走查)

由于这两款产品的功能非常多,基于考虑,这里将只从用户驾驶角度出发,选取两个特定的目的地场景,考虑“用户搜索目的地-选择路线-开始导航-到达目的地停车-找车-重新搜索目的地”整个流程的交互体验。

用户的主要的流程如下(用户视角):

2.3.1 上下班通勤场景

2.3.1.1 设置通勤地址

百度地图:

点击“上下班”模块设置/点击“常用地址”设置/点击“通勤设置”

高德地图

点击“上下班”设置/点击“收藏夹”设置

设置入口: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款产品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设置上下班地址,其中一种是常用地址,用户可以自己添加自己常去的地点;另一种是上下班模式,这是产品专门为通勤设置的场景功能。两者的信息架构层级应该是相同的,均在首页的工具中,用户可以自己添加到常用功能,在首页显示。百度地图还多添加了一个入口,就是“通勤设置”,但是架构层级与前两者相同。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就是百度地图的“上下班”在完成设置之后,将不能在该模块修改,如果需要修点地点、时间信息,需要去“通勤设置”里修改,或者在“常用地址”里改地点。但是高德则是在“上下班”模块就可以修改地点和时间。

这里从用户的流程来说,如果地点设置错误,则需要退出原来模块,再去修改地址;而高德则可以直接在上下班修改,会方便一些。

对于百度的设置有一个猜测,是不是通勤场景在导航中的比重是比较高的,或者是数据表现显示该功能使用频率较高,所以将功能设为一个模块,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通勤地点和时间一般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动,所以修改的频率应该不会太高。另外自己在体验的过程中也发现,当在“上下班”设置完之后,想要修改的时候也会点进“上下班”模块修改,但是发现却没有这个选项。

时间设置:

设置相关信息时,不一样的是在时间设置方面,百度地图设置的是时间点,并且是以半小时为选择单位;高德地图设置的是时间段,并且是以5分钟为选择单位。其实我们知道通勤时间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用户不迟到不早退,所以产品在进行行程的时间预测的时候可能无法做到完全准确,所以对用户来说,设置时间段的容错率会更高一些,时间段的弹性也更大。

方式选择:

还有一点就是在方式选择的时候,百度地图还有一种打车方式,但是当设置为打车模式再点进去时,会发现只有导航路线,却没有打车的按钮,所以这里设置打车选择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为了让用户提前看一下路况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打车吗?如果是需要的话,还得去打车界面重新输入目的地。所以这里的路径逻辑有点不通顺。

2.3.1.2 导航

设置完通勤信息后,之后上下班导航则不需要再输入地点,直接导航即可。

百度地图:

点击“导航”

点击“开始实时避堵”(就是“熟路模式”,实时优化路线)

高德地图

点击“上下班”

在导航界面,两者有三点区别。一是除了常规导航模式,百度地图还提供了一个实时避堵导航模式,其实和从“驾车”模块进去的导航模式是相同的。二是高德地图在路线界面还展示了未来出行预测,从用户角度来说,将出行预测放在这个界面也是很方便的,因为用户可能会提前看一下时间预测,选择合适的时间再出发,避免路上耽误很长的时间。三是之前也提到的,高德地图可以在“上下班”模块直接改通勤信息,而百度是不支持的。

另外其他的信息展示基本是相同的,使用路径也符合用户的真实使用流程。在地图的显示方面,两者都尽量保持地图界面的简洁,展示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用户驾驶需要。并且在导航界面都直接对导航设置进行修改,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是比较便捷的。

2.3.1.3 从搜索入口进入上下班导航

其实用户在使用地图导航时,最常用的就是搜索功能。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百度地图在搜索框下有公司和家的选项,用户直接点击就可以进入路线界面。但是高德地图需要进入“收藏夹”,点击家或公司才可以进入路线。

搜索作为一个最常用的功能,其实这个页面的信息是比较重要的,需要斟酌考虑放哪些信息。

2.3.1.4 首页的其他的入口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可以看到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在打开的首页都显示了常用地址,可见通勤场景的高频和重要。

2.3.2 美食场景

以关键词“太二”(全名“太二酸菜鱼”)进行搜索,直接导航。

左百度地图,右高德地图

我们会发现,高德的搜索结果会更全面,更准确,基本包含了合肥所有的门店,但是百度地图的搜索结果不全,而且有些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用完整关键词搜索,出现结果如下:

结果给出了一个推测位置,猜测是以之心城为关键词给出的。所以从搜索结果来看,高德表现好很多。因为有时候用户只是知道一个餐厅的名字,但是不知道门店的具体是怎么样的,所以信息全面准确会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更不用说用户明确知道门店,但是搜索结果中却没有,那么对用户来说体验是非常不好的。

接下来继续看点进地点的情况。

百度地图:

高德地图:

对两款产品展示的信息做了一个对比:

对比发现,在餐厅信息方面,高德多给出的信息是更多的,并且比百度多给出的几个信息里,榜单、商家电话都是有用的信息,比如榜单是用户在选择一个餐厅时比较在意的信息(当然这里用户很可能是已经确定了去这家餐馆,但是如果是从推荐入口进去,这个信息就会作用更大),商家电话有助于用户提前预约或是询问信息使用。

(这里还需要做一些解释,就是在百度地图搜索“汉堡王 之心城店”的时候,其实会有榜单和商家电话信息,所以应该目前百度地图的餐厅信息没有高德全面)

在周边信息推荐方面,百度推荐信息种类比较多,高德则是只推荐了其他美食。其实带入用户的视角考虑,在用户输入一家餐厅地址的时候,很可能是已经决定好去这里吃了,也可能会因为看到评分、评价不好,决定看一下周围的其他美食。其他的银行、超市、充电桩的推荐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时候去吃饭刚好顺便办点其他的事,或者购买一些物品,所以这个推荐也是合理的。

比较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里没有推荐停车场信息,因为一般去商场吃饭,商场都是有停车场的,并且在百度地图单独搜索某个商场,会显示停车场推荐,所以这里推荐放一个停车场推荐。

三、总结

从地图类产品的整体功能来看,其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 导航。地图类产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导航,帮助用户从一点尽可能快地、安全地到达另一点。这也是用户最基本地需求。两款产品其实都在基于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交通出行需求做产品设计,比如包含尽可能多的出行方式,为用户提供最智能优化的出行方案。同时,这其中也在围绕导航做一些个性化的功能。比如导航设置时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用户听觉和视觉的双重用户体验。
  • 相关的内容和服务推荐。这也是地图类产品基于位置所做的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目的地,挖掘具体场景下的需求。比如用户导航的目的地可能是家和公司,这是最基本的日常通勤场景;周末时候的休闲娱乐,可能去KTV、游乐园;周末附近的自驾游场景;长途旅游场景;日常的购物场景等等。基于这些不同的场景,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关的内容和服务。这里也可以分为通用的和特定场景下的。通用的比如停车场推荐,营业时间、地点介绍信息,附近美食推荐、酒店推荐等等;特定场景下的比如火车站、景点内会有人流量统计,游玩时会有行程推荐、攻略推荐等等。

除了纵向上场景需求的深挖,其实横向上也在注意服务闭环的构建。比如在推荐附近美食时,可以直接查看相关的评论以及优惠信息,在高德地图内还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这里都是尽可能让用户在地图产品内完成完整的流程,而不用中途再打开其它的APP。

当然,在这里就涉及到大量内容和服务的引入,目前两款产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把其他内容服务商的内容集成到地图产品内,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到;二是通过小程序集成,用户可以自己添加小程序,同时产品在特定场景下会做小程序的推荐。

其实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款地图产品其实功能层面上来说相差无几,但是具体使用方面还得看具体的用户体验如何。比如说导航,两款产品均有导航功能,但是哪个导航的路线规划更精确省时,还得看背后的技术支撑。比如说推荐,谁的推荐更符合用户偏好也有背后技术的影响。同时在一些细节方面,两者还是有偏差的,还有后续需要优化迭代的地方。或许,两款产品的对比可能还需要将他们放在更大的公司生态中进行比较。

百度近些年一直在深耕人工智能技术,也一直致力于智能汽车方向的研究。地图产品对于百度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出行导航服务,同时地图也是智能汽车产业的基础建设,地图的好坏会影响到之后智能汽车出行的整体效果。当然百度的技术也一直是其产品强有力的支撑,利用AI赋能地图产品也是百度目前在努力实现的。

对于阿里来说,阿里一直在做交易类的产品,也一直在拓展自己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蓝图。地图类产品有助于支持其本地生活服务,自产自用;另一方面,其他服务累计的数据也可以结合用户出行数据、基本信息数据结合,来为用户提供更完整、闭环的服务。

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自己的一点小想法。

在本篇文章的目标人群痛点部分有提到,用户的痛点之一就是希望可以尽快到达目的地。可以看到,目前的产品其实只在驾驶场景做到了实时路况分析和时间预测,但在公共交通出行部分,尽管给出了出行时间预测,但是这个时间预测没有给出公共交通的实时位置和班次(并且这个时间预测不确定是否结合到公共交通实时位置、班次等信息)。

目前产品只支持班次的实时查询,并且一些公交的实时位置还是查询不到的,所以如果可以将用户的当前位置、公共交通的实时位置、班次、路况等信息结合起来做智能出行方案的实时推荐,用户体验将会大大提升。尤其对于公交出行的用户来说,在等一辆查询不到实时位置的公交车,其实这种无感知感是很明显的。如果用户实在赶时间,更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这一点在之后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中应该会实现。

 

本文由 @nev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