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网盘,到底限了谁的速?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为产品经理,我想客观的聊一聊网盘产品,聊一聊百度,只讲事实和逻辑,只讲自己的思考,不黑不吹,自娱自乐。

百度网盘,到底限了谁的速?

百度好久没上热点,最近却被网盘上了两次。

一次因为PanDownload。他居然在人均下载速度 200 k/s 的百度眼皮底下能实现满速,是可忍孰不可忍,举报完事。

再是推荐计划。网盘推出激励计划,用户变成服务器即可获取积分,积分可以换取下载时间,很美好的产品规划。但OPPO是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百度网盘是挂机传一月,下载5分钟,换手机只需十几年。

可以说,百度网盘让现在的百度背负了骂名,但百度网盘现在已是百度最知名的产品了。你还记得或使用百度的其他产品吗?坏名声总好过被遗忘。

前天百度网盘激励计划被热议的时候,一个技术大哥说,百度网盘是他用过的最恶心产品,没有之一。

不过我感觉他是带偏见的。他可能不用百度网盘,只是根据道听途说的限速,然后被激励计划的新闻带了节奏,才发了那一句感慨。

但这却反应了人民大众对百度产品的印象,上次被热议的还是百度贴吧,现在贴吧好像已经被遗忘了。现在轮到了百度网盘被热议,那网盘以后会被替代或者遗忘吗?没有答案但总会有答案。

作为产品经理,我想客观的聊一聊网盘产品,聊一聊百度,只讲事实和逻辑,只讲自己的思考,不黑不吹,自娱自乐。

那么从产品的角度,一款网盘产品该如何做、如何兼顾商业化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要做:

  1. 思考用户下载的本质,必须要给个方案。要么妥善解决,要么把下载诉求转嫁给其他产品,比如迅雷。
  2. 网盘要回归工具产品的核心。核心在云,在于随时随地,在于无场景切换。
  3. 商业化从工具属性出发,追求长期稳定的价值付费和口碑付费,不在于卡速强制,不在于资源售卖。

一、用户为什么要下载

用户为什么要下载?在什么场景下会下载?网盘的核心功能是不是下载?以上问题很关键,不知道百度网盘的产品经理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 我见过同事用百度网盘存储孩子的照片、视频,不时拿出来浏览查看。这是一个家人共享的文件管理平台,永不遗失,安全可靠。
  • 我见过同事用百度网盘管理自己的文件,下班后回家继续工作。这是一个把网盘当成U盘的案例,也不用再给自己发邮件。
  • 我用最多的是看剧,有时候不想下载,在百度网盘里直接看。这样的使用方式也大有人在,比如庆余年事件。

但以上是下载的主流群体吗?似乎不是。他们没有场景需要频繁下载(大)文件,那下载的需求在哪里?

在于,百度网盘已经被传统的下载需求转嫁了。

之前我们有传统的华军软件园等平台,我们有迅雷和QQ旋风。但现在,我们统统都用百度网盘下载。一个有资源的单人,都能自己开个公众号来管理下载站,给个分享链接就能完美解决传输问题。

在于,我们是被百度网盘逼着下载。

非会员,看视频被限制倍速播。在2.0倍速的大环境下,用户只能选择下载。反正没事,也就是200k下载挂一夜。不知道当时做限速时是否会权衡利弊,是否会造成普遍的下载情况。

无论用户是否下载,存储的成本已经产生且不变。根据百度对限速的回应,下载行为也会增加成本,但这里的成本是被百度自己逼出来的。但限速永远不能解决下载的问题,只是缓解问题,且要被用户一直骂。

那什么才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一是根据下载的场景定向限制,而不是针对所有用户。

就像游戏定向打击工作室,打击行为对普通用户影响不大,平台的目的也是为了游戏平衡,用户肯定支持。

下载最大的场景来于分享,分享出去的资源需要其他用户本地使用,这就产生了下载行为,这也是下载需求被转嫁的主要场景。

此时百度网盘变成了迅雷,分享的链接,就是之前的迅雷种子。百度网盘虽然在打赢官司的时候论证了存储和传播的区别,但现在用户就是把百度网盘当成了传播的工具。

这样看,与其限制下载,不如限制分享。分享小文件资料的基本操作保留,大文件才就有阻力。即对普通用户无感,又限制了资源传播的白嫖行为,这是从源头解决问题。

二是,考虑自己不做下载呢?把迅雷嵌套在百度网盘,能不能实现,香不香呢?

迅雷已经严重的缺乏流量了,把下载任务重新返还给迅雷,也算是扶持一把。用户对下载的速度诉求,由迅雷承接,骂的也是迅雷的速度慢和会员。这样就跟自己撇清了关系。

迅雷正在内斗的风雨飘摇中,也许正是收购或者去扶持的好时机。

站在长远的角度看,下载是暂时的痛楚。5G时代,一切都在线。网速快到根本无需下载。百度拿出基建的心态,咬牙坚持到时代到来,可能情况就变了。

所以,百度网盘可能需要忘掉下载,才会迎来更好的存在。

二、网盘的核心价值

回到初心,网盘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百度网盘的核心价值在云。

百度网盘之前叫百度云盘。百度云出道后,改为了百度网盘,云盘的核心是什么:

  • 在线:随时随地,任何场景,任何设备;
  • 备份:无需备份,保证安全,用户安心;
  • 空间:理论上无限大,能保存所有的文件。

分享是不是核心呢?无论是 to C 还是 to B,在我看来都不是。

做 to C 的分享,就像纯银之前做网易相册的分享,产品边界在那里,路子不通。做 to B 的公司内部分享呢?内部讲究的是协作,是在线文档,这不是百度网盘当前的功能。

360刚收购亿方云进入了在线办公市场,百度是否以网盘切入呢?也许百度网盘真的需要考虑 to B服务,这可能才是商业化的主要来源。

所以,回归到产品的核心,百度网盘要满足的是让用户在线管理文件的需求,比本地管理更便捷、高效,在团队内共享、顺畅。

让工具回归到工具,让好用成为网盘的标签。但百度网盘的迭代,柳絮漫天飞,乱花迷人眼。

网盘居然做了资源分享平台,让人可以开店卖资源。用户不是下载资源吗?那别去乱找了,我这里就有。

不知道哪里来的牛鬼蛇神在百度网盘开店卖资源,以及资源是否正版。还有,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的是,在百度网盘居然能听小说,多魔幻。

百度网盘,到底限了谁的速?

百度网盘,到底限了谁的速?

什么资源需要在百度网盘下载呢?且是付费呢?如果是资料下载,跟百度文库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是听书,也只能靠三俗的好奇心,吸引流量。

百度网盘从资源的分享场景延伸到搭建资源库平台,再到付费下载的操作,让我想打一个比喻:就像一家鱼塘,大家因为钓不来鱼闲来无事打麻将,然后鱼塘延伸出了付费麻将室业务,还有支持美女荷官发牌。

在本该做好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百度网盘越来越偏离了正常路线。为了商业化,在边缘需求上下而求索,破坏了工具的价值体验。

在核心价值被严重破坏的前提下,用户会为了附加价值来网盘吗?答案是否定的。

百度网盘就是一个跑偏、完全偏离产品核心价值典型。

三、网盘的商业化

工具产品商业化,本质上是围绕着增值服务展开。虽然绝大多数是免费用户,但少部分人的付费,能支撑起整体的业务盈利。国外明星网盘DropBox,96%的用户是免费用户(数据来自百度百科)。

可是,百度网盘的会员体系是失败的,没人为增值服务付费。

曾经的网盘战争,百度网盘以2T空间免费领的招式杀敌一千,但现在终于露出了自伤八百的一面。对绝大部分用户来说,2T空间是足够的,用户不会因为空间不够而付费了。这是网盘短视的又一证据。

空间付费,本应是网盘收费的核心。百度网盘现在执行的2T空间缩水计划,就是佐证。没了空间,还能怎么做增值服务呢?

于是向基础权益出手。普通用户的权益是阉割版,下载限速、播放不能倍速、视频卡顿等等。于是一个用户作为用户的尊严底裤也没了。

没人买会员,就推出单次付费模式。这是为了收费而收费,而不是围绕着用户的价值。在这种付费方式下,用户肯定用完即走,如非必要,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加上资源平台的搭建,让资源互通有无,付费传播。这块的赢利可以用公式来计算:日活*功能使用率* 付费率* 客单价。这笔钱我拿不到数据,但盲猜也是很小的一笔钱。作为家大业大的百度,何必呢?

工具产品的商业化,一定要围绕核心价值,网盘的核心是空间和在线。

空间迎来了契机,5G时代的速度,5G时代的网盘。

百度网盘可以另起一个5G空间,享受更高级的空间服务,这个空间没有2T的时代旧账,以空间收费的主流方式回归了。同时将现在普通用户被阉割的服务,还给大众,让他们体验4G时代的该有体验,收获口碑。

在线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不断教育的生活方式。

国内用户还没有国外的使用习惯,因此网盘要在教育上下足功夫,做好美好生活的宣传。就像方格笔记本的经典软文《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就像印象笔记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百度网盘也要有自己的宣传媒介,不断地引导使用网盘的核心功能,让用户向往美好,往用户朝着美好转变。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多个生活方式是共存的。在线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替换原有的。路虽难,但大趋势在此,肯定值得尝试。

我们不反对商业化,反对的是过分商业化。所以,百度网盘的价值,在于长期价值。对长期要有耐心,长期也肯定有所回报。

打开百度的百度百科,里面罗列了百度详细的产品线。

百度网盘,到底限了谁的速?

除了AI体系,其他产品给人的感觉就像时代的照相馆。

百度的巅峰产品在PC时代。这整套产品体系,都是为了更好的搜索体验,与搜索引擎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包括知道、贴吧、百科、风云榜等等,单拎出来战斗力也强悍。

同样,百度推广真的挣钱太快、太多了。但快和多,就影响了百度对其他业务的心态,没有耐心、只看眼前。百度做有啊电商,做百度外卖,都缺乏长期的耐心,看不到真正的破局点,只顾眼前的战争,用有钱的战术掩盖战略的失误。

所以,百度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孩子跌了一跤,一蹶不振的故事,也是一个核心业务在新时代被取代的故事。

百度不到400亿美金了,顺祝一切安好,不再被自己限速。

#专栏作家#

王海,公众号:产品经理第七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产品老兵,对产品增长和商业模式有深入研究,目前创业中。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