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约炮与知乎约架
-
二月
16
豆瓣约炮与知乎约架
标签: 知乎,豆瓣 Go to comemnt在豆瓣小组上看人约炮,和在知乎上看别人吵架,已经成为我近期最主要的两项消遣,那么,从约炮的豆瓣小组和约架的知乎,我们可以看出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约炮的豆瓣小组与约架的知乎
前段时间,误入一个豆瓣求勾搭小组,一番逛下来,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尤其是随着情人节临近,各种无节操秀下限的『爆征约』更是让人应接不暇。作为一个豆瓣的老用户,这么多年来竟然只知道看看书评影评,用豆瓣 FM 听听歌,简直是虚度光阴。
想起最近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年轻人,大都愿意来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不知道坐标优势算不算其中的理由之一呢?因为坐标硬如我大桂林者,基本只有独自望洋兴叹黯然神伤了。
说到知乎,不得不说说越来越多的知乎er 吵架和愤然离开。
前段时间,在知乎回答了一个关于选择 iPhone 5C 还是 Google Nexus 5的问题,质疑者众。这原本也无可厚非,但后来竟然在评论里分成两派相互指责谩骂起来,无奈之下,只有关闭了评论。
为什么知乎上的人更喜欢吵架
毋庸置疑,知乎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不友好,一些知名用户选择了离开。
这种环境的转变,除了文人相轻的陋习和用户质量的下降之外,更多的似乎是知乎本身的问题。比如信息流的问题。最先,知乎的信息流来源于话题,页面展现的是你关注的话题。而后的某一天,被改成了全部是你关注的人的问答,更多的融入了社交属性。
但,知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社交产品,这一点,从知乎创始人之一的黄继新都要去非诚勿扰征婚交友可以看得出来。
当时知乎上反对者众,但知乎团队坚持己见,包括后来的引号事件。再后来,一些吵架约架的越来越多,知乎两头安慰,但往往是两头都费力不讨好。但是,这些都只是诱因,最关键的是,知乎的引导失败。
知乎可以怎么做
同为 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类产品,豆瓣小组的引导就要好得多。其实,我也早就开始玩豆瓣小组,只不过关注的都是诸如 Blogger 、Google、Twitter、Kindle 和 WordPress 之类的小组。豆瓣小组的涵盖范围极广,无论你是关注国际风云还是床上运动,都可以在豆瓣小组上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一个好的产品,就是用户可以方便地各取所需。于是,约炮的约炮,求知的求知,大家互不干涉。
知乎当然不需要这么广的纬度,但个人认为基于话题的圈子、小组或者叫圆桌之类的垂直分流引导必不可少,尽管现在知乎也有话题分类,但显然还远远不够。知乎现在做了许多内容聚合的工作,比如知乎日报、知乎早报、知乎周刊,甚至出书,但是,如果垂直向下疏导的工作不做好,很可能面临质量源的下降和匮乏。
另一个可行的方向,是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说到O2O,不得不佩服阿禅和他的极客公园,当初极客公园的产品观察家文章已经做得很有深度,然而他们依然决定把重心放到搞线下活动上,去年他们的互联网创新大会的门票已经卖到了1984元/张,而且座无虚席,在业界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知乎有做O2O的天然优势,因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话题领袖云集于此。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某土豪公司想拓展某项业务,于是邀请知乎该话题领域的专家座谈,把酒言欢间,方案有了,名气有了,用户粘度有了,盈利模式,也有了。
突然想到,豆瓣小组的约炮是否也可算作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模式呢?
约炮这么有趣的事,竟然被我写得如此无聊,被标题吸引进来的朋友们,抱歉了。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 原文网址:http://wangyueblog.com/2014/02/16/douban-zhihu/
- 订阅保持关注:http://wangyueblog.com/feed/
- 支持博客:
| 淘宝小店 | 购买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