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计算已经落地应用?依然雾里看花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雾计算”是国际上物联网领域当前最新的概念和技术,由思科公司在2011年正式提出此概念,想必各位科技圈人士早有耳闻。但是据小编猜测有80%的人到目前为止,依然搞不清楚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根据网上的各种概念解释确实没多大差别。

莫着急,听小编给你细细分析,其实云计算、边缘计算和雾计算确实很相似,三者的相同点是:都是处理大数据的一种方式,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三者的不同点: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区别

云计算需要把数据传到云端,然后再处理,而边缘计算不需要上传,直接在本地(设备端)实时收集有意义的数据并进行处理,相较而言边缘计算不仅高效而且安全。

云计算与雾计算的区别

 

雾计算已经落地应用?依然雾里看花

 

云计算将数据几乎全部保存在云中,而雾计算将数据、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集中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中,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更依赖本地设备,而非服务器。雾计算强调数量,支持更多的边缘节点,不管单个计算节点能力多么弱都要发挥作用,很适合移动性的应用。

雾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区别

是不是看了以上解释,感觉边缘计算和雾计算似乎是一个概念?非也!雾计算可以进行边缘计算,但除了边缘网络,雾计算也可以拓展到核心网络,也就是边缘和核心网络的组件都可以作为雾计算的基础设施,而边缘计算更多地专注于终端设备端。

其次,雾计算在节点之间具有广泛的对等互连能力,边缘计算在孤岛中运行其节点,需要通过云实现对等流量传输。

雾计算应运而生

如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来自物联网设备的大部分数据都在云端进行处理,然而到2020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预计将猛增到200亿台。加之,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来数以亿计的数据,分布广泛的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

尽管云计算拥有“无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池,但云数据中心往往是集中化的且距离终端设备较远,当面对大量的分布广泛的终端设备及所采集的海量数据时,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三大难题:

1. 核心网络拥塞:如果大量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部署在云中,将会有海量的原始数据不间断地涌入核心网络造成拥塞。

2. 网络延迟:终端设备与云数据中心的较远距离将导致较高的网络延迟,而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则难以满足需求。

3.安全性低: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由于从终端到云平台的距离远,通信通路长,云中备份的成本也高,因而风险大。

因此,为满足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应用的需求,雾计算以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带有大量网络节点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支持高移动性和实时互动以及多样化的软硬件设备和云在线分析等特点,作为云计算的延伸扩展应运而生。

雾计算的标准建设

2015年11月,ARM、思科、戴尔、英特尔、微软和普林斯顿大学率先在北美建立了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OpenFog联盟),汇聚了来自超过55家企业和高校的几百位行业领袖及学术精英。OpenFog参考架构作为一个高级别指导方针,将推动雾计算行业标准的形成。

 

雾计算已经落地应用?依然雾里看花

 

2017年4月24日,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在上海正式宣布成立,将有力加速实现国际主流物联网技术与国内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全面开启与国际接轨的物联网产业新生态。同一天,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科技大学正式宣告联合成立“上海雾计算实验室”,为世界首个专门从事雾计算技术研究的机构,旨在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雾计算研究基地,服务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此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的雾计算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将与国际同行同步开展,并驾齐驱。

2017年11月,OpenFog联盟和IEEE联合宣布成立IEEE P1934工作组,中兴通讯标准专家周敬毅担任工作组副主席。该工作组旨在以OpenFog联盟颁布的参考架构为基础,提出严格的用户、功能和架构需求,以及详尽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和性能标准,以指导实施可互操作的设计,定义雾计算的网络架构标准,加速雾计算的推广和商用进程。

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创始人,思科全球杰出工程师张涛表示:“雾计算是面向未来的下一代物联网技术。雾计算在高效响应、安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等方面独具优势,在包括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在内的众多垂直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委员会主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旸博士表示:“全球物联网正步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物联网规模的持续扩大使雾计算等国际前沿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主席,思科全球战略发展部资深总监Helder Antunes表示:“物联网互连、机器与机器的通信、实时计算需求和联网设备需求正驱动雾计算市场不断发展”。

雾计算技术落地的相关报道

2017年3月,有媒体报道一家路由器厂商——newifi新路由,基于雾计算模型推出了一款智能路由器,实现了网络带宽的T级拓展,远端数据设备的百万级布局。用户只需要将此路由器买回家,接上大于200G的移动硬盘,即可参与使用“宝石矿场”功能,体验“闲置带宽变网费”,听起来感觉类似迅雷的“玩客云”。

2017年4月,有媒体报道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物联网创新企业——WULIAN为中国顶尖级办公家具制造商中泰龙集团定制的大型智能管理解决方案正式投入使用,该方案基于独特的“雾计算”,首次引入“雾计算主机”,构建庞大的智能网,对网络系统的设备进行实时管控。

 

雾计算已经落地应用?依然雾里看花

 

2017年11月,有媒体报道四川宜宾县委积极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倾力打造全国首个雾计算级“e网阶梯”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平台,该平台源于“雾计算+党建生态闭环”教育信息化应用方式,可以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升10倍以上效率,由参与了多地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深圳市领航在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发。

目前,在网上搜索雾计算的落地应用情况,只有以上三个相关报道,但是到底是雾计算真的技术落地了还是商家的概念营销,还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总结

2017年10月31日,根据OpenFog Consortium委托451 Research进行的最新报告《雾计算市场项目的规模和影响》显示,到2022年,全球雾计算市场的机会将超过180亿美元,预测雾计算的最大市场依序是能源、公用事业、运输、医疗保健和工业类别。

雾的总体收入来源最主要是硬件(51.6%),其次是雾应用程序(19.9%)和服务(15.7%)。到2022年,随着雾功能并入现有的硬件中,开支将转移到应用和服务上。

对于一直专注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研究的创新创业公司,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雾计算这块还未开垦的荒野蕴藏着巨大的宝藏。

随意打赏

雾里看花。落地应用雾里看花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