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大考”来了,保监会将专项整治非法保险业务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网络互助“大考”来了,保监会将专项整治非法保险业务

网络互助行业的监管铁幕正在徐徐降落。

12月26日,中国保监会官网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这是今年保监会第四次警示网络互助平台。

在这项通知中,保监会表示一些网络互助平台出现违规宣传和经营现象,甚至涉嫌变相或实际经营保险业务。并称将整治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保险业务。

保监会重点提到了以下五类重点违规经营方式:

1、以互助计划名义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或诱导社会公众产生获取高额保障的刚性赔付预期,公开宣称足额赔付和提取准备金,违规开展保险运营活动;

2、违规使用保险术语,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对比和挂钩,混淆保险产品与互助计划的区别;
3、打着“保险创新”、“互联网+保险”等名义进行虚假、误导宣传;

4、宣称互助计划及资金管理受到政府监管;

5、以互助计划名义收取保险费并非法建立资金池。

保监会的公告中还称,将通过专项整治“全面摸清互助平台基本情况和风险底数,发现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纠正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或诱导社会公众产生刚性赔付预期的行为”,并且强调,“要划清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的界限,防范消费误导。”

明显收紧的监管

网络互助这一介于保险和慈善的模糊概念在今年异军突起。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11月,有22家投资机构进入网络互助领域,公开的统计数现有超过120家网络互助平台,总注册会员超过1000万人。

监管层则始终对于互助保险这一新模式持谨慎态度。

4月,中国保监会联合十四个部门印发《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整治非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重点查处非持牌机构违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企业未取得业务资质依托互联网以互助等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等问题。

5月,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直接点名“夸克联盟”旗下的“驾车风险互助计划”,明确表示互助计划的经营主体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部分经营主体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稳定状况存在隐患。

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可能面临资金安全难以保证、承诺保障无法兑现、个人隐私泄露、纠纷争议难以解决等风险。

11月,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同样在答记者中表示,正在重点整治未取得业务资质,却以互助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的互联网企业。

保监会甚至表示,平台非法从事保险业务,投资人将承担“连带责任”。

不只是保监会,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我国首部《慈善法》对网络互助也有明文规范。其第二十三条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

换句话说,未列入名单的互联网平台如果继续承接慈善组织的募捐委托,则可能涉嫌违法。

接连“夭折”的互助平台

重压之下,已有互助平台渐次关停。

人人互助7月上线,11月就已退还募集资金。在接受钛媒体记者采访时,该平台的负责人将关停原因归结为“政府政策方面的限制。”并称以后将转型为纯公益平台。

而蒲公英互助的“存活时间”则更短,10月8日上线,不到40天就宣布“夭折”。在此之前,大象同舟会、车点点互助、未来互助、AABang互助等多家平台也已停止运营。

总体而言,网络互助的政策前景和盈利前景均不够明朗。

政策方面,互助平台目前有两条确定的“光明大道”。分别为转向相互保险公司或者公益慈善组织。而这两条都需要牌照“加持”,并非易事。盈利方面,围绕特定人群构建社群经济的构想要想实现仍旧为时尚早。要知道抗癌公社——这个已经运营5年的国内首个互助平台仍未实现盈利。

更关键的一点就在当下,目前多数互助平台已度过了180天的用户观察期,进入了正式赔付期。各平台风控的能力,赔付的能力将一一面向公众,接受监管机构的审视。网络互助平台们又将迎来一次“大考”。(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蔡鹏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网络互助“大考”来了,保监会将专项整治非法保险业务

随意打赏

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保监会 保险公司专项整治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