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手机厂商的下个战场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物联网,智能手机厂商的下个战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互联网圈儿大事不断。小米与美团点评高调上市,拼多多与趣头条弯道超车,马云“禅让”,腾讯变革……风风火火的热闹背后,是百家争鸣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是行业巨轮转舵的序章。

在这个大背景中,一条细分而又庞大的赛道上,也在上演着求变的新故事——智能手机厂商们,集体“不务正业”,一边在智能手机擂台上各出奇招,一边又组团在IoT领域里搞起了事情。它们一会儿掷出一个智能音箱,一会儿又祭出一台智能电视,在IoT的旷野上投下一个又一个探路先锋。

被万物互联的灯塔所吸引,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下一个战场。

近水楼台先得月

“更好的科技生活,除了智能手机,我们还能做什么?”9月17日,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宣布一加正式进军智能电视领域。

看客们不禁有些唏嘘:连一加都准备要做电视了,智能手机厂商都开始不务正业了。之所以如此感叹,是因为在一加之前,第一梯队的国产手机品牌,都已经涉足或宣布即将进入手机之外的智能硬件领域。

其中之一便是华为。

8月份,便有消息称华为要开始做彩电了。消息有模有样,称华为已经重设电视项目小组,并分硬件、UI等层面进行研发,将着眼于5G通讯时代8K显示的布局。随后,华为对此作了模棱两可的回应:没听说过。

且先不论回应如何,对于华为来说,做彩电是有迹可循的。据业内人士透露,华为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解彩电市场,最近又与部分电视面板厂进行了沟通。

华为进军彩电的这则消息传出之后,闻者都纷纷点头:嗯,没毛病。因为在可行性上,华为完全具备进军彩电行业的能力。

一方面,华为正在研究5G通信解决方案,以及4K、8K电视解决方案,在MWC2018大会上,华为和京东方便已合作展示了8K超高清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华为海思电视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康佳、夏普、创维、和海信等众多彩电品牌上。与此同时,在智能家居产业链中,华为已有路由器、电视盒子、智能手表等产品提前探路。

除了5G、8K显示屏、主芯片的优势,还有一点对于华为来说也至关重要,那就是荣耀品牌。2015年,华为荣耀总裁赵明就表示,希望两到三年后,智能家居领域的收入能占到荣耀的30%。而华为这次进军彩电市场,极有可能仍由荣耀充当前锋。

7月,荣耀发布了IoT生态和新零售3.0战略。据赵明披露,华为HiLink协议的智能产品来自业界TOP厂家,覆盖家庭娱乐、能耗、照明、自动化、安防等6大领域百个品类千余产品。按照赵明的表述,华为在智能家居底层的芯片、操作系统、HiLink协议上会继续发展;在控制和连接层,例如手机、PAD、路由器、盒子等领域,将做更多的延伸。

除了一加、华为,vivo和OPPO这对好兄弟也没闲着,在IoT领域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IoT开放生态联盟成立。

今年7月,IoT开放生态联盟成立,首批联盟成员包括美的、vivo、OPPO、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厂商。会议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

9月6日,在北京的X23新品发布会上,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首次对外发布了vivo物联网战略,推出了vivo的IoT产品:Jovi物联。周围也没有否认vivo将推出自有智能音箱、智能手环等产品的可能性。

在这一波冲向IoT的浪潮中,拥有近百家生态链企业的小米也在持续发力。

今年7月上市的小米,虽然70%的利润依然来源于手机销售,但是依靠物联网的布局,小米还是将互联网公司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托了一把IPO前不断下滑的估值。

9月13日,雷军在内部邮件中宣布了小米集团最新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这是小米上市后的首次重大调整,也是自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

在此次调整中,小米改组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等四个业务部重组成十个新的业务部,包括四个互联网业务部、四个硬件产品部、一个技术平台部和一个电商部,这意味着小米意欲在手机之外的互联网和IoT业务上进一步发力。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已经投资了220家公司,其中100家是生态链企业。生态链业务不仅为小米带来了可观的营收,同时也让小米在IoT领域广泛布局,提供了丰富的智能设备品类,可谓功不可没:第二季度,IoT及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达103.78亿元,同比增长104.3%,并在总营收占比中提升4个百分点。其中,小米电视业务发展迅速,全球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50%,并已进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市场。

除此之外,联想也在9月召开了针对消费端的“个人SIoT技术产品及开发者大会”,将Smart IoT智能物联网设备作为下一阶段的重要战略。

不仅是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就连苹果也开始在智能穿戴和智能汽车等IoT设备上寻找新的增长点,Apple Watch、AirPod、HomePod和正在路测的苹果汽车,都是苹果在手机之外备受市场关注的产品。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华为、小米、OPPO、vivo、苹果、一加、联想,如此密集的动作,将智能手机厂商进军物联网的道路走得越来越清晰。

这条路的一端连着智能手机厂商,另一端连着物联网。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物联网,又为什么是智能手机厂商?

用最简单的概念来表述,物联网就是“硬件+数据”,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当下,数据是一座金矿,甚至坊间有传言称,得数据者得天下。而数据的产生和采集,需要依托硬件。而智能手机厂商是离硬件最近的存在。

所以,做物联网,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如今的智能手机,源起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第一代纯粹用于通讯的设备。那时的手机,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亲人朋友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快速便捷地实现沟通。而2007年苹果手机的横空出世,引领了智能手机的爆发。智能机通过网络实现的是人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大家可以通过手机查询信息、定外卖、打网约车、休闲娱乐……

在智能手机这一块小小的屏幕上,实现的功能几乎已经覆盖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产生的数据足以让商家为你推送精准的广告和感兴趣的新闻。现在,如果这块小小的屏幕变得更大呢?比如,像彩电屏幕那样大?再来,这样的屏幕如果变得更多呢?除了手机、彩电,还有车载屏幕、智能手表、智能音响,甚至电子秤?

从小屏到大屏,从手机屏到多屏,在万物相连的构想中,用户的一举一动都能产生数据,而这些数据最终成为精准的服务再被反馈给消费者,这便是物联网想要完成的闭环。

穷则变,变则通

从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到OPPO、vivo的IoT开放生态联盟,再到华为、一加进军彩电行业,智能手机的集体“跳槽”,除了物联网本身具备的吸引力之外,也体现了各大厂商强烈的“求生欲”,背后是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深陷红海的事实。

从去年开始,国内手机行业的出货量开始下滑,主要原因是中国手机市场已经由增量竞争变为了存量竞争。根据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8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下降17.7%。8月,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3259万部,同比下降20.9%,环比下降11.8%,其中智能手机为3044万部,同比下降17.4%。而7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697.5万部,同比下降14.1%;6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661.0万部,同比下降12.4%。

一言以蔽之,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出货量下降趋势不断扩大。

近两成的降速,再自欺欺人的鸵鸟也感受到了危险。从技术上来说,智能手机的创新进入了瓶颈,光在“全面屏”这一概念上,手机厂商们就用尽了心思。各个机型的性能大同小异,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因此,消费者的换机率大幅度降低。唯有等到5G的技术迭代实现,才能再带动一波换机潮。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狭窄的胡同口贴身肉搏的手机厂商们,急需开拓新业务、打开新市场。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物联网?

这背后是技术升级决定模式创新的底层逻辑。

千禧年之后,依托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新浪、搜狐、网易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门户网站,此后十年是PC的时代。QQ、百度搜索、淘宝网,如今BAT的雏形也成型于这一阶段。

2010年,雷军创立小米,用互联网营销一鸣惊人,让智能手机以性价比为前提真正触达了用户,结束了山寨机横行的市场状态;2011年,微信诞生,人与人的链接再一次实现质变;接下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让移动支付成为中国的特色景观。从那时至今,这段由4G网络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大潮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年”,技术的迭代越来越快,在PC、移动互联网之后,谁将成为接下来几年的底层技术。答案很清晰,是人工智能和5G网络技术。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而人工智能所使用的数据依赖于IoT设备产生,同时,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也需要借助各种智能设备去实现。因此,IoT与人工智能共生共存。

就像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所说,在推进人工智能战略的过程中,他发现其实IoT场景占据了人工智能三分之一的数据和场景,vivo要想做好人工智能,也必须做好IoT。

此外,物联网的实现除了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有赖于5G技术的突破。

物联网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上传至云端储存,当设备以千万级的速度增长时,4G网络便难以负荷。目前,全球80%的主流运营商已经开始测试5G网络,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将可以很好地支撑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传输,使之更为顺畅地工作。

可见,技术的进步为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而物联网的饼那么大,要从哪儿开始下手呢?

在这一点上,有些厂商觉得应该从小做起,比如华为、荣耀的路由器、台灯和体重秤,锤子的空气净化器、努比亚的智能门锁、360的路由器、摄像头、智能门锁等等。还有些厂商觉得要做就做大的,比如一加,一上来就决定做电视。

而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物联网产品,从消费端的使用场景上,可以分为四类,即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和智能车载。

而智能家居是物联网中最热门的应用场景,《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到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3576亿元。分析师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

千亿级的市场谁不眼红,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厂商,就连BATJ等巨头也接连不断地推出了多款刷新底价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百度小度,腾讯听听和京东的叮咚Play——就是为了提前卡位、抢占未来的流量入口。

更何况是有着硬件优势的智能手机厂商。而且,正是因为本身具有硬件优势,所以智能手机厂商们甚至打出了硬件零利润甚至负利润的旗帜,在IoT这条路上可谓是下足了血本。最近的就有“小米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而在小米之前,最先喊出负利口号的,是乐视。

尽管乐视今日身陷泥潭,但这确实是中国硬件厂商将利润空间完全交给互联网服务的首次尝试:依靠利润极低、高性价比的硬件快速获取用户,产生流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数据,数据在经过计算处理之后通过内容订阅、会员销售、广告推送等互联网服务实现利润。这种生态本身就是一种IoT的探索。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乐视的电视、手机、造车、影视和体育等一系列撒开的网,都是为了增加终端和互联网服务内容,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要打造一个IoT帝国。

这正是小米沿袭的路径,只不过后者走得更稳妥、更谨慎。而如今,除了小米之外,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也都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从结果倒推,当初乐视想走的这条路,从方向上来看,并没有错。

有一个梦想

有机会,不代表人人都能抓住。目前,国内的消费端IoT产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实力玩家纷纷入局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技术瓶颈的存在和产业模式不成熟的现状。

以小米为例。目前,小米商城上有数十个品类上百种智能设备,包括手环、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路由器、智能摄像机、智能音箱、智能电灯等。一些设备已经过了数年的市场验证,积累了不错的用户基础。

但这些设备采用的基本都是Wi-Fi和蓝牙通讯技术。在家庭场景内,Wi-Fi功耗高,成本高;蓝牙组网困难、传输距离受限。而且,两者都存在信号覆盖范围、稳定性、同时连接设备数量以及安全性的问题。同时,它们都是局域组网技术,只有借助网关才能使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受限于技术,当前的智能设备体验存在着连接、交互等多方面的困扰。但这些还只是用户体验时出现的问题,从整个产业的技术角度看,主要有三大瓶颈有待突破。

首先,是来自芯片的瓶颈。国产芯片的阶段性劣势不言而喻,而随着IoT的快速发展,整个行业对于芯片的整体需求也将快速增长,而完全依赖供应商也会压低企业的利润,生产规模受人掣肘。

目前,国内的厂商中,华为在芯片上的优势可谓一骑绝尘。海思电视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康佳、夏普、创维和海信等众多彩电品牌上。近日,华为刚发布的昇腾910和昇腾310两款AI芯片,更是技惊四座。

而小米在2015年受到高通在供应链上的打压之后,埋头研究芯片,松果澎湃S1芯片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小米也成了中国第二家拥有自研芯片的手机厂商。但实际上,澎湃S1的性能在全球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力,而此后小米也没有跟进推出性能更优的迭代产品。

除了芯片,还有来自终端的瓶颈。目前IoT技术面临的终端瓶颈主要是成本问题。规模产生效益,规模也能降低成本,而由于当前IoT终端产生的数据流量少,对成本的敏感度高。因此,现在仍然处于用利润换规模的阶段,终端成本成为难啃的硬骨头,唯有资本雄厚的厂商敢于入局。

同时,还有来自产业链的发展瓶颈。IoT产业链和市场成熟程度较其他物联网技术相比较,存在一定滞后性。基于窄带的NB-IoT产业链大致是2017年初开始发展,国内主要是由华为和三大运营商主导技术与标准的建立,大规模商用是在2018年之后,产业链短期无法成熟,也给技术自身的发展和推广带来阻碍。

技术是底层支持,在技术之外,产业模式的打磨也是发展的必经过程。

从产业的角度,IoT平台介于数字化的设备与应用之间,主要负责设备连接、数据汇聚和计算服务。

所以,IoT平台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作为数字化的终端设备的集中化控制和管理中心,解决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设备与应用之间的通信的问题;同时,满足应用对设备管理操控的需求。

而这也是目前IoT产业的不成熟之处。因为尚没有形成产业内部的统一标准,不同厂商、产品之间难以互联互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同品牌的产品需要下载不同的App。

因此,vivo、OPPO入局IoT的首要动作便是构建一个开放的IoT联盟,实现不同厂商的产品只需要一次适配,消费者也只需要下载一个控制App。操作便捷才能让更多消费者对IoT产生兴趣、愿意尝试,起到教育市场的效果。

而从长期来看,IoT的赋能仍将以数据管理和计算服务为主,例如数据可视化服务、数据清洗服务、数据真实性验证、数据安全、深度学习等服务。

也就是说,IoT平台的长期竞争优势将是围绕数据的服务,而不只是连接的服务,这也是物联网的终极目标。

但在数据应用和安全方面,目前为止,全球厂商都乏善可陈。仅从最基本的数据安全来看,当智能音箱半夜发出笑声、将你的对话未经允许发给别人,当家用摄像头让客厅成为现场直播间,当运动手环成为个人位置定位器,相信没有用户会享受这样的物联网。

而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标准的更新,领先者和后来者都会被浪潮裹挟,被卷到同一起跑线上。

这时,速度和质量便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在教育市场阶段,越快抢占用户时间和端口的厂商优势也会越大,因为在链接的设备增多之后,更换品牌的成本将会上升。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还有一个利器便是手机厂商建立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一个用惯了华为手机的消费者,此前在挑选互联网电视时,只有小米电视、暴风TV可以选择,而当华为推出彩电后,这位消费者便会更加倾向于买一台华为电视。但如果他已经有了一台小米盒子,他就会犹豫,最终极有可能为了更合的组合效果,并且结合成本的考量,而更换华为盒子。

因此产品线的快速丰富和品牌认知度在IoT发展的前期将起关键的作用。而这对于一加这样的品牌来说,就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很有可能会使得一加智能电视面临与一加手机一样的窘境,无法获得大销量。

无论是华米OV还是一加、联想,在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大背景下,转战IoT都是正确的选择,但要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寻求独特的切入点。

想象一下:当你下班走出办公室时对着手机说一声“下班了”,车里的空调便自动打开,汽车不需要你驾驶就将你安全送到家中。一踏进家门,智能空调已将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应温度,咖啡已经泡好,浴缸中的热水也已就位,客厅里正放着你最喜欢的音乐……是不是想想就很爽?

这是消费者梦想中的智能生活,也是产业万物互联的大梦想——在让手机变得更聪明的设想正在一步步实现的时候,智能手机厂商们正在做一个让世界变得更聪明的梦。在这个梦中,硬件离人更近了,也离数据更近了;在这个梦中,万物互联,万物皆媒。

【钛媒体作者介绍:itlaoyou-com】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物联网,智能手机厂商的下个战场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物联网智能家居公司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医疗物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厂商智能物联网物联网专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