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之后,再思考360隐私问题的大数据边界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小白用户的无所谓 让360如鱼得水

360通过免费迅速占领安全软件市场,然后再通过各种手段推广绑定360安全浏览器,这其中的种种“黑恶”手段就不在累述了。360的崛起就是锁定的国内亿计的小白用户,这些小白用户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互联网的个人隐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隐私需要保护的,当好意提醒这些用户时,会得到“反正我也没什么隐私,随便盗”的回击,听到这一句话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这类用户就算你再说一百句他们也懒得换其他安全软件,何况360的安全产品也比较好用,已经养成的用户习惯也很难改变。正是国内存在大量的此类用户,让360不断被曝负面下仍有亿计用户对其不离不弃,也因为此类用户360才能在国内互联网界如鱼得水。

360挟用户以令诸侯

所以说,在中国谈互联网隐私问题太难了,大批的小白用户只默默的用,不说话,外界对360的批判再多他们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两耳不闻网络事,就算他们心里有过更换掉360的苗头,也会因为过于麻烦或者不会换而放弃,所以拥有如此众多在明知可能会被窃取隐私而仍坚持使用360的网民的支持,360拥有了挟用户以令诸侯能力。

敢于与百度腾讯硬拼肉搏的企业不多,360是极少数中的一个,原因其拥有近4亿用户做后盾,360浏览器+360导航更是掌握了大量的流量入口,360有足够的实力与腾讯、百度叫板。不过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实力与360硬碰硬,因对360的破坏力有担忧,很多企业内部都规定员工必须卸载掉360的所有产品,但都对这么做保持沉默,尽量不被媒体报道,以免360报复,就算有企业不慎走漏消息,也会通过官方否定。这其中体现了360的霸道威力,也表现了众多企业对360的不信任。

让人无可奈何的360黑匣子

今年年初,每经的一篇《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让360颇为恼怒,这篇文章介绍了大量关于360安全软件的实验检测研究,证实了360产品确实存在不停工作的黑匣子,但苦于无法攻破这个黑匣子,一时还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360在窃取用户隐私,文中含沙射影的职责360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再结合之前媒体报道过的一些事件和其他信息,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开始相信360存在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而选择背离360,有消息称奇虎360在被爆出有网络后门等问题后,卸载量增加了20%-30%

其实,最让360有口难辨的是同类的浏览器产品平时在后台都很安静,而360浏览器则非常繁忙的工作着,向360究其原因,解释是在保护用户上网安全,而安全领域的专家、高手们拿不到360窃取用户隐私的切实证据,这个解释也就无从考证了。不过不能因为360浏览器叫安全浏览器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在后台不停的工作,其究竟是在保护用户上网安全,还是在窃取用户隐私?很难说清楚。

窃取用户隐私是否违法 ,大数据的边界何在

通过各种方式绑定浏览器,篡改主页的行为虽然难以忍受,但是可以理解,安全软件也不是慈善公司,也需要养活自己的员工,虽然擅自或诱导篡改用户浏览器主页的行为很可耻,但这与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比起来就显得可以原谅了。很多互联网企业是依靠网络广告赚钱,若企业严格要求自己,肯定被饿死。

但你可以篡改我的主页,诱导我下载其他软件,收集我的操作行为,但不能窃取我的隐私,不能以安全的名义明目张胆的获取我不想给你的内容,这是“违法”,不能理解也不能原谅。国内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还相对落后,这一需要加紧制定网络规则。另外,安全软件也不能以大数据为幌子,无底线无节操的蹂躏用户的电脑,大数据也要有规则有边界。

结语

以保护用户电脑安全的名义,举着大数据的旗帜,做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纯属耍流氓,当然此话不针对360,还包括那些没事就要各种权限的智能手机应用和其他电脑软件等。关于用户隐私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国家立法来限制这种现象,依靠企业的道德观自我约束已不现实,为了自身发展很多企业已经无下限了,更何谈道德观。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