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超过小米,盘点小米横盘的三大原因(上)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个标题其实政治不正确。

因为用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的话说就是:“不用华为打小米,荣耀就可以了。” 注意,这还只是在谈论荣耀,没谈通过Mate7爆款、一举成功锁定高端用户的华为品牌。而这,正是小米孜孜以求而未能突破的市场。

忍不住说一句任正非牛逼!几年就轻松超过小米、开始在全球PK三星----实际上超过小米根本不是华为的目标,这是一种真正的志存高远。要知道,几年前华为内部还专门设立了学习小米小组(而后撤消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因为篇幅关系,今天先发(上),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近期发布的(下)。

荣耀销售额、单价均超小米,也很赚钱

余承东这句话的背后,是今年“双十一”荣耀手机的销售额稳居手机品类第一,注意不是销售量。做生意是为了最后赚钱而不是走量,否则你卖牙签肯定是世界第一。

新加坡的“亚洲创新日”上,华为消费者业务战略Marketing部部长邵洋向我透露:“去年小米整个品牌出货价要比荣耀高,但今年已经已经反过来了。”

也许会有人质疑:那荣耀自己赚不赚钱啊?答案是:很赚。10月份,荣耀方面就公布销售超过50亿美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据说今年甚至发了两次奖金。关于利润,邵洋笑了笑含蓄的说:“只能说,嗯,挺好的”。

其实自10月以来,整个手机、互联网乃至商界都在热议这个现象:华为历史上第一次超越了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两周前,先后有两家市场调研公司公布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三季度数据称,华为智能手机交付量同比猛增了81%,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名。该公司称,小米三季度的手机销量,同比萎缩了8%。另外一家科技市场研究公司IHS也发布数据称:三季度华为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比小米高出了近1000万部,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超越弹指一挥间。

小米的横盘及三个原因

这是什么情况?万众瞩目的小米怎么就突然被华为超过了?互联网思维是不是不灵了?

这四年来,最红的中国商界大佬就是雷军,他常年和马云霸占社交网络话题,成了“朋友圈三宝”。因为小米实在太成功了!大家都在研究它,以至于不少人靠培训小米案例赚了大钱,雷军也成了米粉嘴里的“雷布斯”。

早在一年前,我就公开表示:2014年有一个粗糙的感觉,小米的势头在横盘。小米Pad我周围没见过一个人用,而手机的竞品越来越多,电视也没真正对撼乐视, “猛砸钱+品牌背书”的控股智能家居模式也不断引发行业反弹。(详见《2014中国智能手机冷酷盘点》)

我粗略认为,这里面大致有三个原因。

首先,研发积累不足,无法掌控最关键的处理器。据报道:2015年的小米把手机业务重心放在了能够拉动销量的低端手机上,价格低于1500元的低端手机频繁刷新新产品。而被米粉所关注的中端旗舰手机“小米5”则出现了不符合惯例的跳票,业内主流说法是在等待高通的新一代系统芯片骁龙820成熟上市。实际上,此前引发轩然大波的“处理器货不对板”事件,也是因为无法彻底掌控上游处理器厂商。反观华为,自己能生产处理器,牢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第二,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打法可以复制。前年CCTV活动上,主持人陈伟鸿让马云评价小米,马云只说了一个词:营销。是的,这是小米最大的竞争力,但是研发需要积累,营销则可以学习。它也教会了许多对手,现在哪个国内手机大厂不会玩“产品性价比+社会化营销+生态战略”?

第三,低端品牌难以逆袭攻入高端品牌,打压了利润空间。面对苹果轻松攫取高额利润,面对本土狼们的血腥攻击,被双重挤压的小米试图凭借Note4迅速上攻。此前,小米手机以1999的精准定位和宣传“性价比”,占住了介于山寨机和苹果三星的心智;而后,以799的红米品牌向下渗透横扫山寨机市场。下山易,上山难,从一个屌丝品牌逆袭高大上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难。

不要以为神话不可破灭,前几年红得发紫的360去年市值都能跌去一半,小米为什么不能被人超过呢?人们总是高估了现在,低估了未来。

学习华为好棒呀,正确的向互联网转型

其实,华为一直以来走的也是高性价比路线,从做电信设备开始,“高性价比”历来就是华为的主要打法。

一开始做手机时,华为的技术能力、渠道资源和品牌资金谁都不担心,但对终端消费者的品牌、社会化营销和多产品驾驭能力都打了个问号。所以余承东一开始想找360合作“在战斗中学习”,后来虽然没合作成,但华为紧盯小米的跟随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双品牌”战略更大获成功。


现在,华为手机已经站稳脚跟,并开始厚积薄发。去年余承东放话“华为将坚持自己的经营策略,争取在全球范围内赶超三星。”一时间冷嘲热讽无数,然而这个可能性还真存在!只有身临其境的企业家才心里有数,

现在,华为销量连续甩下小米,也引发了业界地震。许多“重创新”的学员企业家说:终于不再盲目小米了!圈内的大量批判文章出炉。其实,中国人好走极端,一会神话一会妖魔化。小米的许多玩法(尤其营销)是现象级的,但不是一个企业经验可以通行四海的,也不是传统企业就玩不了互联网思维!醒醒吧,还—我—头—来!

这几年,我目睹中国互联网之怪现象:谈微信必然是颠覆,可除了强势拉动微信支付还没觉得颠覆了啥。谈小米必然是核打击,可除了手机还没觉得核打击了谁。说的好像马云李彦宏已经可以洗洗睡了,但阿里市值最高还不算支付宝。说的好像华为已经被小米干的不行了,实际是Mate7成功杀入高端,荣耀贴身对打小米。说的好像万达也被电商干的不行了,实际去年人家院线、商业地产俩大业务上市,后劲十足。捧风口的企业很正常,但无原则跪舔,不是不懂就是不讲节操。

怎么正确地学习互联网思维、而又不陷入新的大坑呢?答案就是重创新,立足于行业属性、商业逻辑、企业DNA去重度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那叫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华为就是这样的,没有放弃自己的研发积累、供应链能力、海外关系和运营商渠道的传统优势,而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创立荣耀,用纯电商打法对打小米,一方面发力Mate高端品牌。同时砍掉入门级、贴牌机,聚焦,用了互联网极致单品的发展。任正非,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估计有许多人会大喝一声:那“重创新”不是中庸骑墙派吗?其实,许多人根本不懂得老祖宗的宝贝,中乃正道,庸乃常识。重创新就是正道,就是常识。我对传统企业讲的转型,就是要把各种各样的包装外衣脱掉,回归到去探索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论、一种价值观是怎样去重塑整个中国商业形态的。

那么,该反思的人都是谁呢?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