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百道第33节·如何给初创企业估值?

创见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公司估值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拿成熟企业来说,估值方法存在多种,如 DCF 估值法(估算未来 5 年的现金流),可比公司估值法(比较同类公司的财务指标如市盈率 P/E、企业价值倍数 EV/EBITDA 等,以这些公司的价值为标准推算待估公司的价值),可比交易估值法(与前者类似,以同类公司在并购中开出的价格为标准),CAPE 估值法(以 10 年内的周期市盈率为准并排除通货膨胀等因素,计算时间更长),房地产企业常用的 NAV 估值法(主要考虑有形资产),互联网企业常用的 DEVA 估值法(主要考虑用户量)等。应用上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看下来是不是有点儿晕?没关系,因为以上方法都不是重点。我们要明确一件事:估值是主观行为,估值得出的企业价值也不需要公允,只要令交易双方都能够接受即可。这么说是因为:

  1. 即便采用有理有据的估值算法,不同的计量方式仍会产生差异较大的结果;

  2. 交易时需要的价格和企业真正的价值是两回事儿,何况价值本身就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3. 供求关系影响巨大,一家企业并不会因为被投资人哄抢而变得更好更强,但其股票却会确实涨价,反之亦然。

因此,与其说初创公司的估值是经过「计算」得出的客观数字,不如说对初创公司的估值是将一个拍脑门结果逐渐合理化的「验算」;而最终敲定的估值,更非由交易某方或第三方推算得出,而是创业者与投资人博弈得出。

说简单一点儿,初创企业估值的结果不是你企业的价值,而是投资人愿意为你的企业花多少钱。

那么问题来了,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估值的判断呢

  1. 供求关系 。从供给角度来看, 更加创新、切入市场更蓝海 的企业是「物以稀为贵」的,而没什么创新点的企业就没啥议价能力。从需求角度来看,投资人们哄抢的企业自然可以大抬身价,而只有一个投资人感兴趣的话企业就没太多话可说了。因此,多找几个资方,多向资方推销自己,在交易中营造卖方市场。

  2. 行业系数 。在 DCF 估值法中,根据现金流计算出年营收后,这个营收乘以一个不同行业存在较大差异的系数便可得出估值。当然,初创企业一般不涉及现金流,但行业系数同样有说服力。总体来讲,特别有技术含量的科技项目很容易拿到高估值,互联网企业一般也比较高,像服装、餐饮之类就要低很多了。当然,投资人一般对市场很有洞见,他们会比你更了解哪些行业火爆——这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不理性的。比如团购、智能硬件和 O2O 都曾引发投资人的狂热并带动相关企业估值上涨,但很多企业最终仍然失败。举这例子是想说明,趁着行业热潮搞一轮融资不是不可能,但拿到融资后成活率也不会很高。

  3. 产品成熟 。粗糙的官网或空壳 app 会拿到高估值吗?不是不可能,但成型的产品、充分的运营数据、已产生的收入甚至已经到手的利润绝对会让投资人眼前一亮。如果能努把力,在估值之前把产品上线运营一段时间,你的说服力就会强很多。

  4. 交易细则 。股权架构是否合理?出让比例有多少?CEO 能否确实控制企业?是否给投资人参与优先股?是否给投资人优先清算权?是否自负律师费用?之前的章节也提到过,交易是一进一退的过程,你在细则上寸土不让,估值自然不能太乐观。具体把握就见仁见智了,可参考第二章·第七节「VC 的哪些条款可能有问题?」

  5. 想象力和嘴炮 。如果能让投资人相信一个光明的未来,即便企业现在有不足之处,他们也会慷慨解囊——因为将来的收益会很高,即便是不确定的。不要觉得空谈未来是忽悠,想象力意味着野心和智慧,嘴炮意味着说服能力和煽动能力,而这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优秀的企业家所必备的。

讲了这么多,最后告诉大家一个业界常用的拍脑门估值技巧——按需估值法。直接举例说明:

  • A 企业估算自身一年内开销为 200 万,包括但不限于人力、场地、营销等,故决定融资 200 万。按照业界惯例,其应该在天使轮出让 5%~15% 股份,并决定出让 10%。因此 A 企业估值为 200 万/10%=2000 万

不要觉得这是忽悠,别忘了估值是主观的、是双方博弈的过程——只要有人愿意投资,估值就是合理的。

创业百道是  TECH2IPO/创见 天使汇 AngelCrunch  联合编写的创业系列教材,将从产品、融资、人才、投资人关系、公关、政府等多角度详细阐述创业知识,主笔为创见编辑 @小田一成。对创业百道教材感兴趣的读者可扫描下图二维码

广告:再不做天使投资就晚啦!想投资到下一个滴滴打车、大姨吗、黄太吉?参投最高质量的创业项目,就上 天使汇 AngelCrunch !

标签: 创业百道 创见 Tech2ipo 天使汇 创业 估值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