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以“菁蓉汇雏鹰计划” 赋能创新创业

思达派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以“菁蓉汇雏鹰计划” 赋能创新创业

3月20日,在2019年“创响中国”杭州站启动上,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发布了“菁蓉汇雏鹰计划”,该计划是成都高新区在中央、省、市发展战略指引下,结合国家高新区发展历程和产业演变规律、发展方向制定的创新创业专项计划。

甘立军表示,菁蓉汇雏鹰计划目标是经过3年时间,做到载体提质增效、企业梯度发展、服务精准有效,培育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高效益创新驱动先行区。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以“菁蓉汇雏鹰计划” 赋能创新创业

成都高新区孵化面积从430万扩充至500万平方米,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超过20家。企业方面,形成合理丰盈的梯度:种子期雏鹰企业1000家,瞪羚企业150家,独角兽企业10家,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5家。

载体提质增效

菁蓉汇雏鹰计划的核心思路是为创新创业载体赋能。“赋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鼓励打造投资、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驱动的特色孵化载体,以资金造血利益共同体、创新创业龙头资源的优势辐射、专业领域的垂直精细孵化为有效牵引,推动孵化载体健康发展。

二是鼓励社会资本新建各类孵化载体、鼓励存量楼宇转化为专业孵化载体,打破现有社会楼宇管理粗放、单一型以租金高低水平遴选招租对象和入驻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楼宇与高新区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从招租开始就为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三是建立载体绩效与奖励挂钩机制。打破过去普惠奖励方式,对政府载体和民营载体一视同仁,按照新经济企业标准培育孵化载体,科学建立载体综合评价体系,从认定资质、人才引进、培育成效以及自身运营等维度,每年对载体进行综合评价并精准扶持,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实现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目的。

另外,针对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政策支持可以概括为“三个5”:给予三年内每个团队最高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为团队提供最多5套人才公寓,按照股权融资额10%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吸引潜在的企业家回成都创业。青年大学生可以享受政府载体孵化空间两年全免费拎包入驻。

企业梯度发展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甘立军:以“菁蓉汇雏鹰计划” 赋能创新创业

菁蓉汇雏鹰计划的核心思路是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围绕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将政策逻辑起点转到企业梯度培育上,构建形成边界清晰的梯度政策体系。

一是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种子期雏鹰企业是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重在评价和辅导。重点瞄准成立3年内,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或获得过股权融资的科技型企业。

对首次认定的种子期雏鹰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以及最高50万元启动资金和3年房租补贴,鼓励企业不断壮大规模。计划3年内,培育和扶持1000家企业,建立一个“雏鹰企业”培育库,形成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群。

二是培育“瞪羚企业”。培育瞪羚企业,重在支持快速成长。重点瞄准一批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或者利润100万元以上,对一年爆发式增长300%以上、三年复合高增长20%以上或五年连续增长10%以上的瞪羚企业,分别给予10万、20万和30万一次性奖励。

同时,针对瞪羚企业的实际贡献,按照当年企业对地方实际贡献增量部分的20%,给予最高500万奖励,鼓励企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三是培育“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是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培育独角兽企业,重在提升效率。将重点瞄准一批估值5亿美元以上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或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30万和100万元的一次性认定奖励。

同时,营业收入首次达到5亿元、10亿元,分别给予企业管理团队10万、20万一次性奖励;纳税首次超过1000万元,按次年企业对地方实际贡献增量部分的15%、30%分别给予补贴。

四是培育“平台生态型行业龙头企业”。平台生态型行业龙头企业是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领导力量,是协同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关键节点,主要指符合行业细分领域排名前五,带动30家以上区内关联企业生态发展,纳税1亿元以上等条件的企业。

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重在生态带动。给予企业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支持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并购重组,按被并购重组企业当年地方实际贡献的50%予以补贴。支持其购买创新产品,分别给予龙头企业交易额2%和卖方交易额3%的补贴。

服务精准有效

菁蓉汇雏鹰计划的核心思路是构建网络培育精准孵化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方面,两个数据分析平台——产业地理电子地图精准了解“资源在哪里”,为产业分析和规划提供客观数据、为企业孵化准备培育提供有力依据;企业成长性评价系统精准评判“企业怎么样”。一个基础平台——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精准对标“载体怎么管”;一个全要素服务网——产业孵化培育网络平台,涵盖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精准实践“服务怎么做”。

服务治理模式方面,搭建政府、市场、社会主体多元参与的公共议事平台,组建一支载体服务专员队伍,为载体代办全流程政府服务,积极探索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载体发展新模式,促进载体从被管理、被服务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及赋能双创的主体,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孵化体系。

服务要素方面,整合激活一站式政务服务和全要素专业化市场服务,理顺打通工商注册、政策信息、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政务服务,以及人力资源、法务、资本、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上市培育等专业化市场服务。

此外,通过瀚海国际、电子科技校友会、金熊猫大赛等孵化器、校友会、协会、品牌大牌,建立“四派人才”引才基地或渠道,大力招引创新创业人才;打造成都高新创新创业“六大品牌”,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浓郁氛围。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成都高新区匹配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分别设立100亿元的新经济创投基金,每年2亿的应用场景专项资金,每年5000万的业界共治专项资金,最高100万的公共技术平台补贴和50万元的创新创业活动补贴。

查看原文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