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留之难安,弃之不得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年前,嘀嗒顺风车在春运频遇“爆雷”,不仅让嘀嗒出行本身品牌形象受到重创,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得不重新审视顺风车行业的留存问题。

俗话说“汝之砒霜、吾之蜜糖”,在另一方面,哈啰出行却选择了“弄脏双手”也要入局顺风车行业,并希望借助蚂蚁金服之下的芝麻信用作为征信体系,为行业多一层保障。

对于顺风车行业的去留,几乎分成了两派:爱它之人高呼“多方互利共赢”的口号,恨它之人高举“安全大于一切”的大旗。双方各执一词,却也都有些道理,让顺风车无论去留,都牵动着一方利益。

留,则平台存在“爆雷”隐患

对于支持顺风车的人来说,顺风车伴随着“共享经济”模式的提出,不仅解决了日常出行的需求与社会大量闲置车辆与空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被称作是解决城市道路拥堵与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而对于顺风车所惠及的三方来说,也是各取所需(理想状况下):

对于车主来说,通过将车出行能力部分共享,这对于日常上下班需要驾车出行的人来说,可以有效降低通勤的成本,在分摊油费的同时甚至可能产生微小的盈利,提高共享出行的积极性。

顺风车,留之难安,弃之不得

图为嘀嗒出行平台出租与顺风车价格对比

对于乘客来说,由于车主没有太高的盈利需求,在出行价格方面,顺风车也要低于出租车、专车、快车等方式,在较远距离出行时,费用甚至只有出租车1/3。同时,顺风车支持跨省长途出行的方式,也成为逢年过节用户返乡的选择之一。

而对于运营平台来说,顺风车还带来了一笔不菲的分成。据速途网了解,目前顺风车平台抽成,通常最低在10%,最高甚至可达到30%。

然而,由于顺风车司机并非专业的运营人员,在服务专业性上存在不及专职司机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司机认证上,由于要求不如专车与出租车司机统一管理,统一考试,要求本地户籍,很有可能被不符合运营资格的人乘虚而入,成为专门的赚钱手段。(在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嘀嗒顺风车并未发布任何重新审查司机信息,哈啰顺风车上线也未公布有多少司机未通过审核)

于是,顺风车的低门槛,成为了大量不合规运营网约车的温床。良莠不齐的司机,极有可能成为平台“爆雷”的隐患。

一旦顺风车平台出现安全事故,平台监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受到全社会的口诛笔伐,足以让平台多年积累的口碑毁于一旦。

弃,则自断生路

在安全“爆雷”面前,没有安全的“1”做保障,环保节能、减缓交通压力、促进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理念……诸多优点全部成为了后面的“0”,锦上添花一瞬间就失去了全部意义。

然而,对于看上去不那么安全的顺风车采取“一刀切”,对于行业来说,看似一劳永逸,然而对于运营平台来说,却如同点了死穴。

数据显示,2018年春运期间,滴滴共运送乘客共计3067万人次,相当于同期民航运力的近一半。春运期间,有1540万人次通过顺风车直达交通不便的乡镇县城,直达家门。而在没有滴滴顺风车的2019年,嘀嗒出行对于顺风车业务的公关传播在春节前后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度,“合规”已成为其目前的传播重点。

在市场庞大需求之下,顺风车的平台抽成是网约车平台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的主流的大出行平台,主营业务大多包括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共享单车等。

其中共享单车早已过了行业风口,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行业领军的摩拜与ofo,一个被收购一个成为“老赖”,正逐步成为平台的拖累。出租车业务由于平台0抽成,所以对于平台来说只有成本、没有利润。真正能带来收入的,只有能够为平台带来巨大分成收入的快车、专车、顺风车业务。

对于滴滴、哈啰等平台来说,顺风车是不舍得放弃的,但为了安全与品牌,还是在努力思考产品模型,力争成为用户心目中首选的顺风车出行平台。单就滴滴来说,因为安全事故暂时“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但无限期不等于永久,据报道称,复兴顺风车业务在滴滴的规划中已经排到了第三位。

而对于只有出租车与顺风车嘀嗒来说,顺风车几乎成为了平台的唯一收入来源,这也是嘀嗒为何春运安全事故屡遭曝光,却仍然不愿下线顺风车业务。倘若断掉顺风车这唯一“造血”能力,仅凭融资与平台广告收入,不仅难以支持服务能力升级,甚至难以维持日常运营与补贴出租业务,等待嘀嗒的只有衰败。

互联网思维监管呼之欲出

顺风车,是去还是留,需要的是相关政策的快速落地。

移动互联网作为行业的润滑剂,大大加速了传统行业的更新迭代,让大量的业态开始呈现出全新的形态,顺风车也是如此。

然而,随着新业态的产生,呼吁执法与监管部分也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于相关政策进行快速迭代,让行业监管不在缺乏死角。

本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顺风车健康发展座谈会上,专家表示,顺风车的本质特征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车主不以营利为目的。回归顺风车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真顺路和低定价两个核心要素。

同时,专家还呼吁尽快制定顺风车的行业标准”,例如在路线上进行一定限制;定价上要以分摊出行成本为导向;接单上严格限制车主每天接单的次数;同时通过大数据对车主身份进行核验,尽量要求车主有自己职业,确保车主不以营利为目的。

从出行平台2014年上线顺风车业务到现在,顺风车已经经历了5个年头,然而对于顺风车的监管,确实相比出行平台的其他业务线来说,确实有些姗姗来迟。

行驶在标准之先的顺风车,犹如极夜之下的摸黑探索,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让顺风车真正走向规范,迎来极昼坦途。


随意打赏

滴滴专车顺风车滴滴顺风车司机顺风车拼车网滴滴顺风车顺风车平台网约顺风车顺风车难滴滴出行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