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豆包成为售货员,商家“一脸懵”消费者分两派,AI电商会成为新热点吗? | 速途网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章来源:AI营销新鲜事)

豆包给你推荐的商品,还推了链接,你会付款吗?

这两天,AI领域和电商领域都在关注OpenAI与沃尔玛联手推出购物功能的话题,在ChatGPT平台上推出对话式购物功能,美国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直接完成商品浏览、查询及购买。

和OpenAI的高调不同,国内AI电商早已在低调试水,当你问豆包“冬天有什么保湿方法和润肤霜时”,豆包输出一堆建议并丝滑附带可以跳转的“商品卡片”或“词条”,点击即可至抖音商城完成下单。

每天被流量越来越贵、业绩增长越来越难困扰的中国商家们怎么看?消费者会相信豆包的推荐吗?有了问题,豆包会承担推荐责任吗?AI营销新鲜事做了一个调查。

豆包试水AI电商,店家静观其变,消费者分两派

AI营销新鲜事随机采访了六家抖音商城商家,涵盖宠物用品/母婴用品/成人服饰/饰品等品类,采访的商家里,都一致反馈目前还不清楚“豆包跳转下单”的事,也暂时未收到官方相关的通知,他们的直观感受是一种广告推荐,目前还不清楚推荐机制,都觉得需要先静观其变。

当豆包成为售货员,商家“一脸懵”消费者分两派,AI电商会成为新热点吗? | 速途网

“还不了解豆包这一类AI电商的事情,但是听起来好像是适合种草的渠道,先看看,如果能增加销量当然是好事,”一位宠物健康食品企业的负责人赵彪告诉小编。

当豆包成为售货员,商家“一脸懵”消费者分两派,AI电商会成为新热点吗? | 速途网

深耕抖音电商的宠物用品主播浪浪介绍,“还未注意到这个豆包跳转下单的新流量渠道,也没有明显感知到流量的变化,目前流量来源还是原有的类目。”他猜测可能豆包流量分类暂时放在了“其他”类目,但是从他每天查看后台收益数据来看,较此前,“其他”来源的收益上暂未有太大波动。

当豆包成为售货员,商家“一脸懵”消费者分两派,AI电商会成为新热点吗? | 速途网

一位在多个电商平台都有店铺的“小幸”表示,“豆包这个像另外一种GEO,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做AI搜索优化的事情,因为消费者趋向于从deep seek一类的AI工具中获取答案,然后再去各个平台搜索该答案中提到的产品。”

还有抖音商家表示,虽然暂未了解豆包AI电商的事情,但是目前圈内大家对GEO关注讨论比较多,像deepseek一类的AI工具,现在也有不少消费者会通过搜索的答案,去带着答案去平台下单,或者在各个平台比价后下单。

那边商家静观其变,这边消费者分两派。

除了商家代表,AI营销新鲜事还随机采访了身边二十位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从20岁到55岁,除了两位说不用豆包一类AI工具,其余人主要分两类:坚定拒买派和犹豫观望派。

坚定拒买派(15位)理由很直白:

“这不就是变相广告推荐吗?”

“对AI推荐的商品没有信任感”

“线上线下都有自己习惯的购物方式”

“万一AI推荐的降价了,找谁负责”

犹豫观望派(3位)“能屈能伸”:

“暂时还不习惯这种推荐方式”

“分产品,如果推荐性价比高的,可以考虑买”

虽然这只是少数据量的随机采访,但是也代表了未来的两种趋势。

针对目前豆包商品推荐机制,AI营销新鲜事咨询抖音商城负责广告投放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反馈“具体不清楚,需要内部再去核实了解这个事情。”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官方的答复。

从商家和消费者,以及内部人员反馈来看,豆包的尝试显得相当低调——不是直接的对话购物,而是通过推荐“词条”跳转到抖音商城。这种设计看似一小步,却是AI电商落地的真实一步。

不过,也有初期实测的用户体验并不完美,用户吐槽体验生硬,返回链接的逻辑比较混乱,经常找不到答案中抓取的主图商品在哪里购买等。这些反馈从侧面反应出了,在成熟且内卷的中国市场,任何新功能的推出都必须极致平滑,否则极易引发用户反感。

中国速度的“缺席”,为何不抢“AI电商”购物首发?

目前,除了豆包低调上线AI电商,其他诸如阿里通义、腾讯元宝、DeepSeek暂未有此类功能,AI界新鲜事最新的一篇实测文章也证实了这一点。

沃尔玛与OpenAI的合作本质是“流量入口+商品供应链”的联盟。ChatGPT是新型流量池,沃尔玛需要借此低成本获客。

反观中国,淘宝、抖音、微信等超级App本身已是巨大的“消费目的地”,构建了从内容、社交到交易的无缝闭环。根据QuestMobile数据,中国网民人均每日使用超大型App的时间超过6小时,电商、内容、社交高度融合。消费者无需跳转,在一个应用内即可完成“发现-种草-决策-购买”的全过程。

对于这些平台而言,一个独立的“对话购物”功能,在当前阶段难以成为增量入口,反而可能分流其内部生态的粘性。

表面上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电商生态和最积极的技术应用氛围,理应激进拥抱对话式购物。但市场选择却展现出异常的静谧。

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直言,“制约因素是多重的,‘模型可靠性+数据基础能力’是商业落地的首要考量;技术层面的大模型‘幻觉’(hallucination)、不稳定输出、在复杂业务场景下出错的风险,仍是业务方最怕遇到的;这类错误在导购/推荐/对话入口里可能直接影响用户信任和转化。一旦用户因为模型推荐错误而体验不佳,反噬风险就很高。” 

“对话式购物现在还更多的不是一个流量入口,而是给已有的技术赋能的产品提供升级式的服务。”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这一观点戳中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平台会永远忽视“对话”的潜力。AI营销新鲜事认为,长期来看,“对话式交互”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范式的核心,其战略价值不容低估。中国巨头的谨慎,更像是一种在技术确定性与商业回报之间的务实权衡,而非战略放弃。

豆包的谨慎试水正好说明:在中国市场,AI电商的落地必须更加精细,更加符合用户习惯。

写在最后:

虽然现在消费者接受度不高,商家也持观望态度,但“对话式交互”作为未来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其潜力不容小觑。

豆包的试水只是开始。随着技术更加成熟、体验更加顺畅,AI电商或将在中国的土壤上生长出独特的模样。或许在未来,当技术足够成熟、体验足够无缝,AI电商会长成基于中国消费土壤的模样。

只是现在,它还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