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机构:功能缺失体验差,苹果的市场吸引力正在消退 | 速途网
5 月 21 日,市场调查机构 CIRP 发布报告,报告称自2021年起至2025年,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苹果 iPhone 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下降5个百分点。
该机构对品牌忠诚度的定义,是指消费者对品牌持续怀有好感并积极购买或坚持使用其产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反复积极购买某一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甚至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向别人宣传此品牌或参与有利于其品牌的舆论导向。苹果 iPhone 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下降,意味着iPhone 在美国市场的吸引力下降。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iPhone的情况也不乐观。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跌出前4,出货量呈现大幅度的下滑。苹果走下坡路不是一天两天了,《华尔街日报》早在2024年就发出“苹果正在失去在华市场的顶级吸引力”的感叹。
这一数据背后,凸显出苹果在用户服务和体验需求方面表现出的欠佳态势,实际上这一现状在中国市场更加突出,即便不谈苹果在新品方面所缺乏的创新基因,在信号、本土化功能,由其支付体验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诟病。
首先以本土化功能中常见的地震预警信号为例,作为在紧急状态下关乎用户生命安全的一大应用,当安卓和鸿蒙系统早已内置该功能,为用户提供及时的安全警示时,苹果手机却迟迟未能跟进。
早在2023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就表示:“除苹果手机外,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都是主动联系我们,要求接入地震预警系统,内置地震预警。苹果手机的确没有和我们联系内置地震预警。”

近年来,中国市场进步与用户成长迅速,用户越来越成熟,对功能体验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与强势崛起的国产品牌相比,作为国际化产品的iPhone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一直反应缓慢,面对用户的诉求,iPhone有些水土不服。
苹果手机用户引以为傲“流畅”、“丝滑”的优势,也已经消失,甚至被千元安卓机超越。
以中国用户日常使用的移动支付为例,2024年,“碰一下支付”上市,接近一年之后,苹果手机还是无法做到类似于千元级安卓手机的体验,频繁出现卡顿和多点击一步的操作。相比安卓,经常让支付多出2秒以上,在排队结账的场景下,这个体验让人难以忍受。


尴尬背后是苹果对本土化体验优化方面的迟钝,使得苹果手机面对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已经优势不在。
此外,苹果手机在中国一直无法提供AI功能,也让苹果面临高端用户流失的风险。
苹果的销量或许更能直接反映出苹果的生存现状,
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4年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为4290万台,同比下滑17%,排名从第一滑至第三;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为920万部,同比下跌8%,排名滑至第五,同期市场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5%。
这也给了国产手机更多机会。国产手机品牌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去年至今,华为的诸多高端机型高调亮相,争夺的就是这片市场。2024年,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说的非常坦诚:“我们就是想转化苹果用户,说得直白一点,让苹果用户有另外一种选择。”他指出,苹果用户的大盘非常大,存量用户很多,这对每一个安卓品牌来讲都是很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