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AI无法创造的“利他内容” 速途网络持续打造内容力 | 速途网

速途网络首席运营官荀冠龙最近在多个场合坚称自己是一个“去AI内容创作”的坚定支持者。

速途网络首席运营官荀冠龙 在刚刚结束的《持续打造速途内容力》内部复盘会上,荀冠龙依旧向内容板块的同事们推广自己的理念:AI内容创作是基于概率的生成,AI不会真正理解人的爱恨情仇,要真正创造能够和人共共情的内容,还得是由人来完成。
荀冠龙说,AI未来生成的内容会比过去人类几千年生成的内容还多,但这也是有情感的人类创作者的机会。速途网络作为一个深耕内容创作16年的公司,要相信这是我们的机会。
“速途网络作为一个国内资深的新媒体内容创作和内容营销公司,要用人类的热情拥抱即将到来的内容巨变的时代,坚持写‘利他’主义的深度内容,守望世界的变迁,坚持用‘小绿书’、‘小红书’、‘视频号’去创作让人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热情的内容”,这是荀冠龙的梦想,也是速途网络即将持续打造内容力的底层逻辑。
01 速途大V英雄谱
在《持续打造速途内容力》内部复盘会上,速途MCN旗下的主编——从科技前沿的“极客”到吃瓜冲浪的“达人”——纷纷带着各自的“独门绝技”,从用户共鸣、行业深度到人文温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思想跳水”。(排名不分先后,按分享顺序展示)
@速途网 主编李楠将“用户视角”作为选题的试金石

@创意社 主编倪少静致力于从热点中打捞生活的真相

@大模型之家 主编乔志斌以“追问”挖掘增量信息

@AI界新鲜事 主编李美涵致力于构建一座和企业深度连接的桥梁

@速途颠覆实验室 主编王佩则通过“团队协同”构建客观认知

@AI营销新鲜事 主编陈雪致力于扮演着行业“连接器”与“赋能者”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 主编高福娟致力于构建有温度的职场社区

@轻伽 主编娄玉骅则强调“沉浸式体验”带来的身心滋养

@AI界新鲜事 视频号主理人许东辉的“热点叠加”策略

@电影天堂 主编董秋实“在内容形式与内核上的平衡之道

02 速途大V说
以下,便是这场思想盛宴的精华摘录。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源于热爱、成于专业的速途内容力。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大众为何要对你”一眼万年“?

@速途网 主编李楠:不论是图文选题,还是视频选题,我需要做到对用户(粉丝)和客户(广告投放)有一股子信念(责任感);还要对他们需求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以及无数适应性调整,最后对得起大家的关注。
李楠认为,始终要坚持一点,即脱离职业身份,每一次选题”下笔“前,以网友视角评判选题,如果我与这个账号完全没有关系,先自问,“我为什么点赞?推荐?评论?转发?”《华为余承东谈遥遥领先:其实讲的非常少,只有真正做到才能说》

@大模型之家 主编乔志斌 :日常的信源繁杂,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下,如何做出差异化?非常关键的一点即——追问能力,因为我们要做行业的增量信息,而不是重复信息。
例如,今年初,Deepseek成为了AI圈中最火爆的话题,网上关于本地部署Deepseek-R1的教程,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网络平台上。然而,这些本地部署教程往往会告诉你Deepseek-R1有多强大,但没有人告诉你本地部署的“蒸馏版”Deepseek-R1相比“满血版”究竟有多差?
乔志斌的一篇文章《实测告诉你:DeepSeek-R1 7B、32B、671B差距有多大?》,能窥见追问的一二。
此外,乔志斌还附赠小绿书爆款四要素:醒目标题+背景资料+明确观点+扩展阅读。

@速途颠覆实验室 主编王佩:好的内容报道会深度聚焦于具体产品本身。在方法论上,我更倾向于采用“团队协同”的模式,通过多维度地收集信息并进行辩证分析,力求形成一个立体、客观的认知。
最终,这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将服务于一个目标:为受众呈现一个全面、深入且逻辑严谨的深度内容《网龙靠“魔域IP”躺赢19年 从百亿市值到了盈亏边缘》。

@AI界新鲜事 主编李美涵:我们的选题逻辑,核心在于构建一座深度连接的桥梁:向上,要精准追踪头部企业的战略动态与前沿实践;向下,要确保这些内容能切实赋能并辐射至整个行业生态。
以《华为云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的报道为例,我们并非简单地传递新闻,而是通过解读一家领军企业的关键步伐,来映照整个云计算产业的未来图景,为行业同仁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与参考。

@创意社 主编倪少静:对于账号的选题,我的想法一直很明确:我们聊情感生活,但不能只停留在明星八卦的表面。我们要做的是和大家一起,从这些热点事件里,打捞起那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真相。
就像之前女明星礼服事件《唐嫣很美,但女装完了》,大家看的是热闹,但我,作为一个普通女性消费者,感受到的却是“买件合身衣服越来越难”的现实窘迫。
所以,我的内容不想做评判官,只想做一个真诚的“生活观察者”。希望能引发大家的共鸣,如果能因此让行业听到一点真实的声音,那便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人力资源管理 主编高福娟: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媒体的价值不在于发声的音量,而在于发声的立场与共鸣。《人力资源管理》每一次选题,都必须回归本源:为每一位“奔日子”的人代言,他可以是普通的个体,也可以是一家企业,这不仅是我们的价值锚点,更是与读者建立深度信任的基石。
具体而言,我希望我们的内容能实现三重“连接”《我工资6000,新来的9800,我和老板吵了一架》:
• 连接个体与时代:在讲述每一个具体的职场人故事时,巧妙嵌入时代性的企业热点。
• 连接形式与心意:我们将大胆尝试更生动、更具美感的新图文语言。全新策划的 “职场茶话会” ,就是希望以一杯清茶的亲和姿态,聆听并呈现职场百态,打造一个真正属于HR同行们的精神角落。
• 连接发布与交流:我们用心经营评论区,让用户在这里感受到被倾听、被尊重。当社区有了“家”的磁场,用户的粘性与平台的推荐便是水到渠成。

@AI营销新鲜事 主编陈雪:始终围绕 “让AI帮你做更好的营销” 这一核心,进行灵魂三问《AI营销最稀缺的不是工具,是“会喂模型”的人》:
它够“干”吗?(实战维度:能否直接帮助读者解决问题?)
它够“真”吗?(案例维度:是否有真实的人、真实的成功或失败?)
它够“新”吗?(洞察维度:能否让读者感觉看到了未来?)
在这三个维度上循环挖掘,让账号的内容是一个有工具、有案例、有远见,营销人离不开的“能量补给站”。

@电影天堂 主编董秋实:最近我也经常问我自己,在想今天该写什么前,问问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这个话题,你会愿意点开吗?会想转发并说两句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个好选题。做内容没有一劳永逸的公式,但有一直有效的初心——对电影的爱,和对读者的尊重。
咱们一起把这份工作做成事业,也做成一件有温度的事《尺度炸裂!又一黑马台剧卷上新高度》。

@轻伽 主编娄玉骅:我认为保持做好内容的核心在于:内容上,既要传递精准的体式要点与安全指引,成为用户可靠的“垫上导师”;创作中,保持“沉浸式体验”——自己先成为内容的践行者,才能传递真实的能量;建立系统选题库与用户反馈闭环,让内容像呼吸一样自然流淌又持续迭代。
记住,我们输出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宁静、专注、向上的生活可能性。当你的内容能同时滋养他人的身体与内心时《每天清晨“锁腿滚动”10分钟,脸上皮肤好了,人也漂亮了……》,这件事便拥有了长久坚持的意义。

@AI界新鲜事 视频号 主理人 许东辉:我想分享一个词——热点叠加,就是当一个本身具有高关注度的人物或事件,与另一个社会热词强强联合时,就能产生“1+1>2”的化学反应,构建出选题的复合吸引力。
比如我们有一条视频号内容《当被问AI时代有什么建议给孩子,马斯克沉默了21秒》,这个内容中,人物自身就是流量热点,而“人工智能”又是全民热议的科技风口,这两者关联在一起,话题的张力自然就出来了。
我们在策划这类内容时,内心其实是有很强预判的——当这些要素齐备,你几乎能预感到它数据表现不会差。
速途网络总编辑孟祥龙 :

如何持续提升速途网的“内容力”。孟祥龙认为,离不开这“四大支点”:在战略上自信、在思维上贯通、在行动上主动、在底线上坚守。
第一,锚定内容的价值坐标,建立战略自信。 内容生产绝非简单的信息搬运或文案撰写。它是公司影响力的“续航电池”,是客户关系的“粘合剂”,更是直接驱动业务增长的“隐形引擎”。
第二,以“大内容”思维贯通行动。 内容的最终落点,要更多地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而不仅仅是完成一次传播。当我们的内容能精准切入公关语境、有效承载营销目标时,其力量才会成倍放大。
第三,主动建联,将“信源短板”转化为“信任长板”。 可靠的信源和采访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总结的“两级加一主动”策略——即直面核心的“直见威慑”、深入行业的“深不可测”,以及最关键的“主动建联”,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短板。
第四,坚守内容生命线,做技术与敏感性的驾驭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底线。内容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必须时刻把握底线,提升商业敏感性。 最后
送给每一位热爱文字的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