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414万“天价设计费”引争议:“亲民标杆” 为何踩中舆情雷区? | 速途网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速途网9月25日消息(报道:龙翔)中秋前夕,“胖东来月饼礼盒设计费超千万”的传闻引发广泛热议,官方澄清后确认414万实为烘焙、熟食全品类包装体系费用,其中9款月饼礼盒占372万。而这场争议的核心,恰与同期西贝预制菜舆情形成镜像——当品牌行为与消费者认知产生鸿沟,即便商业决策存在合理性,也可能触发信任危机,甚至动摇企业价值观根基。从舆情风险管控视角审视,这笔“天价设计费”实则弊大于利,其必要性值得深刻商榷。

胖东来414万“天价设计费”引争议:“亲民标杆” 为何踩中舆情雷区? | 速途网

公众害怕“被蒙蔽”的感觉,胖东来踩入西贝同一雷区

西贝舆情的教训早已揭示消费敏感期的传播规律。2025年9月,罗永浩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的吐槽引爆舆论,根源在于消费者发现“高价与体验不匹配”——人均85元的消费预期是现制餐食,实际却为中央厨房/甚至“高龄”冷冻预制品买单。更致命的是西贝的应对逻辑:用“按国标不属预制菜”的合规性辩解回避情感诉求,最终陷入“越描越黑”的信任困境。这印证了当下消费市场的核心敏感点:公众反感的不是商业成本本身,而是“价值不对等”的疑虑与“被蒙蔽”的感觉。

胖东来的设计费争议正踩中同一舆情雷区。尽管官方强调费用涵盖全品类视觉体系,且邀请的陈幼坚团队属行业顶级,但大众认知仍被简化为“41万一款月饼盒”的标签化解读。

这种信息差恰好复刻了西贝的困境:企业强调“体系化设计的长期价值”,消费者却执着于“是否为溢价买单”。从事月饼行业的网友直言“包材供应商可免费设计”,更强化了“成本浪费”的认知——在消费降级背景下,大众对食品的核心期待仍是“品质扎实+价格合理”,过度强调设计投入极易引发“舍本逐末”的质疑。

胖东来414万“天价设计费”引争议:“亲民标杆” 为何踩中舆情雷区? | 速途网

更关键的是,这笔费用埋下了“成本转嫁”的舆论隐患,而这正是西贝舆情发酵的关键推手。胖东来虽声明“严格执行合理价格标准”,礼盒售价97-350元也未明显虚高,但414万的巨额投入终究要计入运营成本。

正如网友担忧“羊毛出在羊身上”,即便当前未直接涨价,长期来看是否通过品类利润分摊、定价微调间接传导给消费者,始终是笔“说不清”的账。这种模糊性恰恰会侵蚀胖东来赖以生存的“亲民诚信”品牌资产——就像西贝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高价买冷冻菜”的欺骗感,胖东来的公众信任也建立在“不玩套路”的认知上,任何可能引发“隐性涨价”联想的决策都暗藏风险。

消费情绪敏感期,品牌决策需兼顾商业理性和公众感知

从舆情应对的性价比来看,这笔投入的风险回报比严重失衡。胖东来的品牌号召力本就无需依赖“天价设计”背书,其月饼礼盒即便采用常规设计,凭借品质口碑仍可能热销。但千万设计费的传言,以及414万的设计费的澄清,却主动制造了舆论争议点,迫使企业耗费精力澄清却收效有限——截至9月25日,仍有大量网友纠结胖东来“是否背离初心”。

西贝与胖东来的舆情共性,指向一个清晰结论:在消费情绪敏感的当下,品牌决策必须兼顾商业理性与公众感知。胖东来414万设计费的争议,本质不是设计价值的问题,而是舆情风险预判的缺失。对以“亲民”为根基的品牌而言,与其花费巨资追求设计溢价,不如将成本投入品质升级或价格让利——毕竟,能抵御舆情风浪的永远是“价值对等”的真诚,而非“美学包装”的噱头。这笔设计费或许能换来一时的产品亮点,却可能透支积累多年的信任资本,其必要性终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