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手VS传统记者天使还是恶魔?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新华社在自己84岁生日之际,正式宣布上岗一位新员工——机器人快笔小新,并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

据说小新写稿又快又准,一时间媒体圈一片哗然,甚至有人说“记者要失业了!”

   机器人写手分分钟出稿 逐渐转正

机器人写稿在国内也算得上新鲜事,但快笔小新其实并不是首例。早在今年9月,腾讯就做了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9月10日,腾讯发布了一篇出自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的财经新闻:《8月CPI同比上涨2%,创12个月新高》,是目前国内公开露面的第一篇“自动化新闻写作”。腾讯官方称Dreamwriter是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整篇报道文字通畅、表述清楚、数据翔实,而且据说Dreamwriter只用了一分钟!听到这个消息,很多记者表示已经哭晕在厕所。

  在国外,机器人写稿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美联社的“机器人记者”已经写稿1年多。2014年7月,美联社开始利用美国自动化洞察力公司的写稿软件,自动撰写长度介于150字至300字美国公司业绩稿件。今年1月28日,苹果刚发布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美联社利用自动化系统撰写的报道《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Apple tops Street 1Q forecasts)分分钟就出炉了。据报道,这套系统对美联社的写作风格了如指掌,每个季度能写出3000篇。在此之前,这样的财报新闻每季度只有300条左右!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传统机器人逐渐具备接受、处理信息并与人互动的能力,从单纯的自动化设备转变为人类的高级助手。人工智能势必会颠覆许多传统行业,面对来势汹汹的写稿机器人,记者是否真的只能坐等饭碗被抢了呢?

   机器人写手VS传统记者天使还是恶魔?

机器人写作的两大核心技术是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由于计算机智能开发和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机器人写稿有着“多、快、狠、准”的特点。

  “多、快”是机器人写手的最大优势。美国Automated Insights公司称,其开发的机器人每秒可以写出2000篇文章。美联社使用的Wordsmith每个季度要写3000-4000篇公司财报,每天写至少25条稿子,工作量是资深记者的10倍。

计算机标准规范的程序化设定和精准的信息抓取能力赋予了机器人写手“狠、准”的特质。对于体育、财经类对准确度与速度要求较高,但相对标准化的消息、快讯等题材,人工写作费时费力还产量不高,机器人写手却非常得心应手。

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机器人却可以不分白天黑夜、365天无间断地写稿。机器人的自动化系统可以代替记者撰写部分枯燥无味,却又对准确度和速度要求较高的稿件。从而释放出记者的时间与精力,让记者有更多的体力与脑力去撰写角度更加深入与独特的报道。

因此,小互认为,与其说机器人写手对于记者而言是个恶魔或者天敌,不如说是个小帮手。机器人写手可以帮助传统记者更快速有效地完成基础信息的采集,提高新闻报道前端效率。记者在此基础上作全局把握,对信息进行加工与分析,从而输送更有深度与温度的新闻稿件。

      (本文摘自速途网旗下优质公众号:互联网那点事儿)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