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家游戏上市公司半年报:世纪华通成A股新王 神州泰岳网龙中手游掉队 | 速途网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导语: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戏行业市场规模达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跑出了“黑马”,也出现了“掉队者”!

2025年8月下旬起,中国游戏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半年报。在行业政策放宽、用户增长放缓、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各大游戏上市公司业绩呈现显著分化——既有依托爆款或多元化布局实现增长的“黑马”,也有受困于单一IP依赖或转型阵痛的“掉队者”。速途网结合已发布的财报数据及行业动态,梳理了头部企业的业务能力与未来发展趋势,看看游戏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到底表现如何?又有哪些财报数据背后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44家游戏上市公司半年报:世纪华通成A股新王 神州泰岳网龙中手游掉队 | 速途网

作者┃王佩

编辑┃李楠  

整体概览:近半数营收下滑,利润分化明显

据速途网不完全统计,已发布半年报的44家游戏上市公司中(含A股、港股及美股中概股),营收同比增长的占23家,21家出现营收下滑;净利润增速也是差异显著,其中16家出现净利润大幅下滑,7家游戏上市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游戏行业上半年整体业绩向好。

44家游戏上市公司半年报:世纪华通成A股新王 神州泰岳网龙中手游掉队 | 速途网

图:2025上半年游戏上市公司财报

从营收规模来看,腾讯网易依然以绝对优势领跑游戏行业,并且同比实现双位数的增长速度。A股游戏上市公司中,世纪华通、三七互娱、完美世界分别以营收172亿元、84.86亿元和36.91亿元位居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去年上半年营收分列5-10名的中旭未来、恺英网络神州泰岳、金山软件、网龙除了神州泰岳及恺英网络座次不变,哔哩哔哩、心动公司、吉比特“凭借新游驱动业绩增长”,在2025年上半年游戏上市公司中分列6/7/10位,股价也迎来大涨。

其中,神州泰岳、IGG、网龙、宝通科技、姚记科技、中手游、禅游科技、智明星通、汤姆猫、掌趣科技、指尖悦动、电魂网络、迅游科技等14家,则出现营收、利润双降。

从其披露财报信息速途网发现,部分游戏上市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新游爆发或高毛利产品实现利润大幅提升,而另一些则因买量成本、老游戏流水下滑或者是新游上线后不及预期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大亏。

头部企业分析:业务能力与战略差异

腾讯:AI技术重点投入、 新品突破+长线深耕

腾讯2025年上半年游戏营收用“1187亿元,同比增长21.91%”的数据交出了答卷,其中国内市场收入833亿元,海外市场收入354亿元。

据腾讯财报数据显示,这一增长得益于新旧产品的协同发力。在本土市场,2024年第三季度推出的多平台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三角洲行动》表现抢眼,今年7月日均活跃用户突破2000万,居行业日活前五,流水前三,成为拉动本土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而长线运营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经典产品持续贡献稳定收入,形成“新品突破+长线深耕”的产品矩阵。

44家游戏上市公司半年报:世纪华通成A股新王 神州泰岳网龙中手游掉队 | 速途网

国际市场方面,Supercell旗下《部落冲突:皇室战争》以及《PUBG MOBILE》的持续热销,推动国际收入同比大增35%。此外,腾讯还储备了《暗区突围:无限》、《无畏契约》手游以及《流放之路:降临》等重磅新作,预计将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空间。

在技术层面,腾讯“平台型游戏”战略的落地离不开AI技术的深度赋能。技术底座升级后,小游戏平台兼容更多引擎,图像渲染效果提升的同时加载时长显著降低,2025年第二季度小游戏总流水同比增长20%。AI在内容生产环节的应用(如自动生成关卡、个性化剧情)和用户体验优化(如智能匹配、动态难度调整),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也增强了玩家粘性,为其构建游戏生态平台奠定了技术基础。

网易:经典IP长线运营,端游焕发新活力

网易上半年游戏收入约46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占比超82%,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8%(占比约25%)。  

网易游戏的优势在于“自研驱动+长线运营”,作为网易游戏的“压舱石”,《梦幻西游》端游在2025年再创佳绩,同时在线人数突破历史新高,展现出经典IP强大的生命力。这款运营二十多年的产品依然能够维持高热度,得益于网易对用户体验的持续打磨和内容更新,通过不断迭代玩法、优化画面,让老IP持续吸引新老玩家,成为支撑网易游戏收入的稳定来源。

在新品布局上,网易的跨端战略成效显著。2025年1月推出的武侠主题游戏《燕云十六声》支持PC和移动端跨平台数据同步,二季度贡献显著收入,移动端单月流水峰值达2.55亿元,全平台预估首月流水7-10亿元,长期稳居网易游戏收入第二名,活跃用户超4000万,预计2025年将产生40亿元人民币收入。其跨端数据互通设计进一步打破了设备壁垒,为玩家提供了无缝的游戏体验,有望成为网易下一个现象级产品。

网易15.6%的研发投入占比,不仅用于新技术的探索(如‌自研引擎与跨端数据同步技术),还通过AI技术赋能游戏开发与运营,如伏羲AI语音技术已在《燕云十六声》应用,NPC可以动态喊出玩家角色名;AI剧组模式支持玩家一键生成剧情、动作,提升用户UGC内容生成创作自由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网易游戏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随着《燕云十六声》等跨端产品的发力,PC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打破了此前移动端独大的格局。这种结构性优化不仅降低了单一平台依赖风险,也为网易在全球游戏市场的竞争中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世纪华通:上半年营收利润大爆发 加码AI技术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07亿元,同比增长85.5%,净利润26.56亿元,同比增幅达129.33%。其中境内营收74.73亿元,同比增长113.67%、境外营收89.57亿元,同比增长了78.62%。

其中境外市场表现突出,《Whiteout Survival》(《无尽冬日》)长期占据中国出海手游收入榜首;新作《Kingshot》(《奔奔王国》)霸榜全球多地iOS免费榜,形成“双强驱动”格局。

作为目前A股的“龙头”,在今年世纪华通提出“全员AI”战略,通过盛趣创意小游戏大赛孵化多款AI原生产品,并推动游戏与AI技术深度结合;在算力方面,深度参与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项目(上海数据中心),已累计交付上万个机柜并逐步运营,实现了上半年收入与利润快速增长。


世纪华通通过“游戏+AI+全球化”的组合拳,形成多维度竞争优势,并在财务数据和市场表现上持续验证其行业地位。

三七互娱:出海与小游戏双轮驱动

三七互娱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6亿元,净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10.72%。

作为传统“买量+SLG”模式的代表,三七互娱曾依靠精准广告投放和微信小游戏类、SLG(策略类)游戏实现高增长。但2025年上半年,受买量成本上升(行业平均CPM同比涨25%)和老游戏流水下滑影响,业绩承压。不过,其海外业务表现亮眼——《Puzzles & Survival》(末日生存SLG)全球玩家总数已突破1500万,海外营收表现持续攀升,累计流水超过百亿元; 新品《时光大爆炸》、《英雄没有闪》在微信小游戏畅销榜,表现强势。

从其财报信息披露速途网发现,三七互娱今年的新游《时光大爆炸》、《英雄没有闪》表现优异,《寻道大千》、《时光杂货店》、《斗罗大陆:魂师对决》等产品仍保持旺盛的产品生命力和潜力。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开拓更加多元化、轻度化的产品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三七互娱今年上半年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上升至战略层面,自主研发了游戏领域行业大模型“小七”,形成游戏研运全链路AI赋能体系,全面提升公司游戏研运工业化水平。

三七互娱能否通过“出海+小游戏+ AI技术赋能”的多元化路径实现新的增长,还需要市场的验证。

完美世界:聚焦核心产品实现扭亏

从2024年净亏损12.88亿元到2025年中报盈利5.03亿元,完美世界完成了业绩大逆转。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36.91亿元,同比增长33.74%;净利润更是实现384.52%的激增,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这种反转主要得益于公司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

端游《诛仙世界》成为本次业绩增长的“头号功臣”。这款2024年12月上线的产品,上线30天流水即突破4亿元,持续为游戏业务贡献增量,推动2025年一季度游戏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4%至14.18亿元。与此同时,电竞业务凭借《DOTA2》《CS》中国大陆独家运营权,实现流水同比增长,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影视业务也表现亮眼,上半年营收6亿元,同比激增1616%,形成“游戏+影视”双轮驱动的格局。

为扭转此前的亏损局面,完美世界采取了一系列“刮骨疗毒”式的调整。2024年,公司果断关停《完美新世界》《灵笼》等低效项目,并出售乘风工作室获得3450万美元资金回流。这些举措直接推动2025年一季度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3.6%,显著优化了成本结构。通过“项目聚焦、人员优化”的策略,公司将资源集中到核心赛道。

在业绩回暖的同时,完美世界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高达25.53%,为后续产品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撑。备受期待的新游《异环》自2024年7月曝光以来获得了大量关注,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此外,《诛仙2》《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等新品已陆续上线并登顶多国榜单。

从“止血”到“造血”,完美世界通过聚焦核心、优化结构、加码研发的组合拳,成功实现业绩反转。随着后续产品梯队的逐步释放,这家老牌游戏厂商有望在行业竞争中重新找回增长动能。

第二梯队游戏厂商:分化严重,部分企业掉队

B站游戏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33.4亿元,同比增长了68.0%。主要归功于《三国:谋定天下》新赛季的出色表现,以及常青游戏《命运·冠位指定》及《碧蓝航线》持续贡献。B站的优势在于“社区+游戏”生态,但需解决“游戏与UP主内容联动的转化效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心动公司去年上半年收入在游戏上市公司排名第15位,今年凭借自研游戏《仙境传说M:初心服》、《心动小镇》及《火炬之光:无限》的收入增加所驱动,上升排名至第7位。

心动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到30.82亿元,同比增长38.8%。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8%。用CEO黄一孟在致股东信中话说就是,心动正“处在自公司上市以来最好的状态,拥有稳定现金流、令人期待的游戏产品以及长线运营的TapTap平台”,在“熬”过前几年新老产品青黄不接的低谷期后,自研业务的崛起,总算让心动“守得云开见月明”,打赢了自己的翻身仗。

恺英网络2025上半年营收25.78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其上半年来自移动游戏及网页游戏业务营收出现同比双降,分别为-10.14%、-38.41%。而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恺英网络将有多款新品集中性发布,其成败也将决定恺英网络后续的业绩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半年财报出现营收与利润双降的游戏上市公司,神州泰岳主要贡献核心收入的旗下子公司壳木游戏《Age of Origins(旭日之城)》与《War and Order(战火与秩序)》增长下降,及新游的陆续上线还在投入期,出现了营收与利润双降。

IGG则主要是因为运营9年多的《王国纪元》同比减少14.2%,新游营收不足以抵消老产品减少的收入;网龙因旗舰长青IP魔域、征服IP、英魂之刃IP等收入整体处于波动下行趋势;姚记科技则因为转型数字营销不及预期;智明星通营收利润持续下降也与其长期依赖老产品《列王的纷争》有关。

中手游 2025 年上半年净亏损达6.39 亿元,利润同比大跌181%,核心原因则是自研旗舰产品《仙剑世界》亏损导致业绩崩塌。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在玩家审美与需求持续升级的当下,“粗放式研发”已难以为继。行业竞争正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博弈”,头部效应与国际竞争双重挤压中小厂商空间。国内市场中,射击类游戏占比持续提升,反映出细分赛道内卷加剧;而海外市场虽为增长引擎(2024 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13.39%),但头部企业垄断明显,中小厂商需依赖差异化玩法或 IP 合作才能突围。

上半年业绩核心增长引擎出海市场突破

在这份游戏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中,中国游戏出海市场交出的成绩单最为亮眼: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收入达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在全球游戏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其中腾讯国际游戏业务在2025年Q2实现收入1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占总游戏收入的比例已提升至32%。新游《沙丘:觉醒》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凭借IP影响力与创新玩法贡献显著增量,而Supercell游戏、《PUBG MOBILE》等成熟产品则持续稳定输出。

世纪华通旗下点点互动的《无尽冬日》(Whiteout Survival)则展现了成熟产品的长线生命力:全球下载量突破9000万次,长期位列出海收入榜榜首,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40%,成为SLG品类在海外市场的标杆之作。

神州泰岳旗下壳木游戏的《Age of Origins》和《War and Order》更是创下出海“常青”纪录。

从市场布局来看,中国游戏出海的“核心三角”格局持续稳固。《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日本、韩国三大市场合计贡献55.63%的收入份额,其中美国以31.96%的占比位居第一,日本(16.20%)和韩国(7.47%)紧随其后。这一数据既反映了成熟市场的消费潜力,也体现了中国游戏在本地化运营、文化融合上的深厚积累——无论是针对欧美市场的IP改编策略,还是面向日韩玩家的二次元审美适配,均实现了精准突破。

与此同时,出海版图正加速向多元化拓展。德、英、法三国市场合计占比达8.78%,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亦保持高速增长,形成“核心市场稳底盘、新兴市场拓增量”的全球化格局。

从品类来看,策略类(SLG)仍占据主导地位,收入占比达43.33%,角色扮演类(10.02%)和射击类(8.85%)紧随其后。这种“以SLG为锚,多品类协同”的产品矩阵,与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形成共振,共同构筑了中国游戏出海的核心竞争力。随着AI技术在本地化、玩法创新上的深度应用,未来中国游戏出海有望在更多细分市场实现突破。

版号稳定发放消除供给端担忧 多地密集出台扶持政策 

2025年游戏行业的政策春风正持续吹拂,从版号供给端的持续宽松到地方产业激励政策的密集落地,政策红利正为行业创新与全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版号审批的稳定与高效成为行业复苏的核心信号。2024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共批准1416个游戏版号,同比增长32%,创下近年来新高,且首次明确将”传统文化融合”与”出海文化输出”列为重点鼓励方向。这一趋势在2025年得到延续,1-5月累计发放版号达589个(其中国产522个、进口67个),单月发放量持续突破历史纪录——5月合计发放144款(国产130款+进口14款),继3月之后再度刷新近两年单月峰值。

更具标志性的是,自2024年四季度起,国产与进口版号已实现连续四个月同步发放,2025年1月136款获批游戏中就包含13款进口产品,这种”双轨并行”的审批机制彻底消除了行业对供给端的担忧。版号资源的充沛不仅缓解了企业的产品储备压力,更推动头部公司集中度提升。

2025年上半年,多地密集出台”游戏出海专项基金”,税收优惠政策覆盖研发投入、海外发行、服务器部署等全链条环节,直接降低企业全球化运营成本。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电竞产业集聚区,更从资金扶持、场馆建设、赛事落地等方面推动”电竞+文旅”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结语

2025年上半年游戏行业核心数据

行业总营收:1680亿元

• 同比增速:14.08%

• 增长引擎:出海市场扩张、AI技术深度赋能

• 头部格局:腾讯、网易凭借产品实力与战略布局持续领跑

在这份成绩单背后,中国游戏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通过强化产品管线、深化海外布局及整合AI技术,不仅巩固了市场地位,更引领行业进入以创新、全球化和技术融合为核心的转型阶段。这种“领跑效应”不仅体现在营收数字上,更在于其为行业探索出“技术+内容+全球化”的可持续增长路径。

在速途网看来,政策环境优化与技术革新的双重利好将持续释放行业潜力。随着AI在游戏开发、用户体验等环节的应用深化,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行业整体有望突破增长瓶颈。不过,企业仍需警惕监管动态、地缘政治风险及新游表现不及预期等挑战,在硬件体验升级与内容创新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从长远看,腾讯与网易的示范意义在于,它们证明了中国游戏企业有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运营,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动。2025年的中国游戏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头部公司凭借资金、技术与全球化优势巩固地位,中小厂商则需在细分赛道(如独立游戏、垂类玩法)找到生存空间。正如一位行业老兵所言:“未来的赢家,一定是既能做好产品,又能读懂用户,还能驾驭技术的企业。” 下半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