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分享:市场遇冷,创业者如何高效融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独家分享:市场遇冷,创业者如何高效融资?

   分享/星�

   现在市场遇冷,估值上不去,资本市场有什么变化?人民币市场,投资人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创业者又该如何把握?

   作为小饭桌早期融资负责人,陈星�在消费及文化娱乐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前不久她在盛景全球创新大奖中国区总决赛训练营里,跟创业的小伙伴们分享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看过她的分享你一定会获得一些新的思考。

   资本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今年很多人都跟我在抱怨说估值上不去,因为2013年的时候,从天使到A轮翻6倍还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到今年我们看下来,天使融完可能要先融个pre-A,2013年、2014年的时候,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pre-A的概念,天使融完就到A轮了。现在可能投资人对A轮的要求会更高一些,所以很多创业团队创业成本比较高,所以只能在中间融一个pre-A。

   大家看从天使到pre-A,(天使差不多就是一千万到三千万的估值,四千万到八千万都可算pre-A),也就翻了最多两倍的样子。

   从pre-A再到A轮,(A轮一个比较光明的估值大概就是1.5亿人民币以内),已经翻不到以前的6倍了,好像整个估值体系都下来了,到底是为什么呢?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说2013年、2014年的时候,并不是那些公司真的值那么多钱。比如说我做一个APP,也没有那么多用户,但是为什么估值那么高呢? 因为那个时候是美金的市场,现在主要是人民币的市场。

   而人民币当道的市场上,大家其实比较讲究性价比,为什么呢?因为以前市场上的美元多,美元的价格又不是很高,所以说会把创业公司的估值抬高。 那么现在人民币的市场中,大家会看净利润,大家会用PE、PS这样的估值体系去投资,所以创业公司的估值一下就下来了,这个是我要说明的市场上出现的第一点变化。

   有人会说两年前一个公司A轮一下就融四五百万美金,那我现在可以直接转化成人民币,我是不是也能融一个三四千万的人民币,这样的规则可能不太适用于当下的市场了。

   那么现在市场怎么玩呢?前两天经纬创投张颖的内部讲话,大家都看到了,资本寒冬来了。从2015年各季度全行业VC的投资数量看,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成交量,粗略算一下,基本占到全年的70%,而2015年底的时候,我们明显能看到市场冷下来了,但是今年年初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回暖的迹象,三四月都是稳步在上升,五月到了一个比较像爆发的阶段,但是六月份数据立即就掉下来了,七月份的数据应该也不会特别好,因为各大基金的合伙人基本上到这时候都该去休假了,在国外的也比较多。

   所以, 我们对于市场的判断是,其实投资人都还是有钱的,只不过大家对于项目的挑选可能更为谨慎一些 比如说真格基金,大家以前以为徐老师就是一个专注于投天使的人,其实从今年开始,真格也会参与很多A轮跟B轮的跟投。

   这里我们看到 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早期的基金正在不断地往后期走。 因为我们发现,与2013年相比,现在在融天使的人很少有BAT出来的人,BAT的红利期已经过完了,投天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

   另外,基础性创新的人才散落在各地,没有一个集中化的效应,所以现在的天使,其实是越来越难出手了。因为投资人再也找不到一个渠道,可以批量发现优质项目了。所以说天使可能越来越难,很多早期的基金在逐渐求稳会尽量往后走。

   我们对于市场的判断还有一点是,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一些影响。大家也知道,今年二级市场出台了一些政策,严禁跨界的并购,所以VR一下就冷下来了。

   所以说对于 这种政策边缘的项目,是有政策风险的。 现在二级市场严禁跨界并购之后,对文化创业领域的项目可能多少也有一点打击。

   投资其实是一件特别逆人性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恐惧跟贪婪。所以也不排除一些投资人会有从众的行为,比如说今年B2B是风口,那么我们也会投两个风口的项目,用一些风口项目的判断标准。

   哪几类公司投资人不会投?

   既然投资人的恐惧跟贪婪都是一样的,那在寒冬的时候,大家会恐惧。在这种心理下,烧钱的公司肯定是不投的,你的商业模式再性感,只要你烧钱,就多了一个让投资人恐惧的点。

   另外,商业模式没有被验证的公司是不投的。但是有一类公司除外,今年我们特别意外的帮两家融到资了。现在暂时还不能披露两家公司的具体情况,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两家都是人工智能的公司。这两家人工智能的公司,可能是一个例外。今年人工智能这个赛道,大家偏重看团队,所以说如果在场的有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同学们,我还是要说一声恭喜,如果你的团队足够好,那么你应该在今年还是会融到钱的。

   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投资的第三个原则就是不投行业第二梯队的公司,什么叫第二梯队呢?以前的投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第一名估值太贵了,那我就投一个第二名或者第三名,或者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被投完了,那我就投一个第二梯队的公司,反正赛道是足够好的。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个赛道可能只能跑出来前两名,第三名胜出的希望可能都不大。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这种先发优势,那么可能会在融资的时候比较吃亏。

   另一点变化是,投资人现在会更注重资金的利用效率。最近帮一家公司融资,投资人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天使融了三百万,三个月之内花了两百万,这两百万都花在了哪些地方,你要给我列个明细出来。

   以前我们比较看重快速扩张,这个观念是受O2O荼毒的结果,就是觉得做完北京做上海,做完上海做广州,然后疯狂地扩张。但是现在投资人完全不看这样的数据了,你扩张到9个城市没有用,我要看你单个城市模型,就是你哪怕只有一个城市,或者两个城市,但是在这一两个城市做得很深,那么投资人也会觉得你这个团队还是很扎实的,并没有盲目地扩张。

   扩张就意味着你要扩充团队。跨地域管理的成本,以及对一个新市场的开拓,这些都是比较烧钱的点,所以在寒冬的时候,这些都是不太利于一家公司在寒冬期长时间生存的。

   还要注意一点,投资人比较畏惧窗口期的关闭。比如说出行这个赛道,大家都会觉得滴滴会做,所以出行赛道的各种项目投资人都不太会投了。再比如说旅游这个赛道,大家会觉得携程之类的公司会做的,大家可能出手也会比较谨慎。所以在创业的时候,或者在你讲A轮故事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哪些投资人所畏惧的点,哪些跟这些赛道上的小巨头公司直面冲撞的点,然后需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借力发力的点,这些点其实才是大家真正应该关心的。

   为什么投资人出手变慢了?

   大家都抱怨,说投资人的速度太慢了,这是相对于2013年、2014年来说的。尤其是2014年,投资人的投资速度巨快,一年投五六十个项目,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我发现现在,投资人可能在第一次见面时说:“你这个项目的模式我之前听的还不太多,回去想一想。”他想了一周,第二周又回来跟你聊了一次。聊完之后他又想了一周,第三周跟我另外一个同事聊了一次,第四周他又说再见见合伙人,合伙人见完之后,说下一周再见见我们的第二个合伙人。

   你会发现,这个战线拉得非常长,这在今年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因为投资的带宽本来就非常有限,由于前两年投了太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又不能任其死亡,所以还是要管。 所以投资人的带宽可能都占到投后管理上面去了,所以分配到前台投资项目的这个时间就不会特别多,所以每周能约到的时间也会比较少。

   第二个原因是, 因为大部分行业格局已经定了,该有的坑都有了 ――刚开始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的这几年,我们叫Copy to China,就是美国有什么,咱们中国copy一个,所以投资人就直接对标美国的成功项目投就对了,至少这都是被验证过商业模式的。

   现在这些坑基本上能占的都占了,而中国现在的商业模式,花样比美国还要多,甚至还有这么多出台的公司,直接打到美国市场去,比如说 musical.ly 这样的,所以大家会觉得大机会没有了,有些小的机会也不是非投不可的项目,比如说只是提升了某个行业某一小块的效率,你说它有没有价值?还是有价值的。那它能不能做到一定量级,投资人在内心是有疑问的。

   既然它不能做大,还要花费管理成本,那么眼下到底要不要投呢?这是投资人会纠结的地方。

   最好的创业者一定是会引导投资人来快速投自己项目的创业者,所以说刚开始报价不要报太高,不要吓到大家,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好便宜,性价比很高,所以才会加强关注。

   就跟唯品会闪购一样,大家都觉得这么大牌这么便宜,所以我一定要蹲在电脑前,来等着那个时间抢购,其实很暴利。所以刚开始这个报价一定不要太贵吓到投资人。

   关于融资成功后,我说一下如何PR。我看到很多的公司最近在乱PR,就是一拿到钱,不管什么样的时间点,看到其他人PR了我也要PR一下。一般来说,在下一轮融资之前,在PR上一轮的融资,是一个大家比较常用的策略。

   因为你每次PR过之后,就有很多投资人来找你,流量不要浪费,所以PR最好等在下一轮的时候再说。

   还有就是如果拿到TS也不能松懈,因为TS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律效应。拿到TS之后,你还是要做一些工作的,尤其是在条款的谈判上,对文化娱乐领域的创业者来讲更是关键。我帮一些团队拿过TS,但是真正交割都不太理想。所以TS之后,别以为只剩下坐等打钱就好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随意打赏

乐视超级汽车融资iphone遇冷创业者如何融资创业者融资平台创业者怎样融资乐视影业融资乐视体育融资创业市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