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R游戏最全盘点,口袋妖怪的那些中国小弟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国产AR游戏最全盘点,口袋妖怪的那些中国小弟

   本文着重为大家盘点国内 AR+LBS 游戏,共计 13 个。

   在国内, 2012 年有一家叫作“旨尖动漫”的公司发布过一款 AR 游戏叫作“ AR 斗恶龙”。该游戏基于 IOS 平台开发,在游戏开始时会自动启动摄像头,对准公司提供的实体识别卡,屏幕上便会显示恶龙形象。玩家可以自主选择使用弓箭、魔法、炸弹来挑战恶龙,还可与游戏角色一起拍照。研究后,会发现该 AR 游戏与目前流行的各类“玩具卡片”如出一辙,从 12 年到现在, AR 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几乎是“停滞”的。基于“识别卡”触发的增强现实应用受限于可玩性、灵活性等因素,没有普及开来,反而被儿童玩具厂商如获至宝地捡起来,走向对技术要求不那么严苛的低龄化市场。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原因,“旨尖动漫” 15 年改名为“创幻科技”,转型做起二次元生意了。虽然拿到了美盛文化 2000 万人民币的投资,沦为业务线一个环节的 AR 玩具卡片并不见多大改进。

   Wonderland 算是目前国内 AR 游戏领域内,融资额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从 15 7 月到 16 3 月,先后拿了三轮融资,节奏非常快,且都发生在任天堂的口袋妖怪火遍全球前。但仔细分析 wonderland 的模式,会发现其与国外的 AR 游戏有着鲜明区别。非要类比的话,反倒类似“ 66RPG 橙光游戏”的思路,提供容易上手的平台让每个玩家都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通关游戏,并开放给所有玩家体验。而橙光游戏进入 16 年后,融资速度也明显加快,不到两个月就拿了两笔融资。从 wonderland PreA 阶段的融资材料了解到,这个由海归、清华人员构成的团队,将 wonderland 的发展划分了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个升级的商业模式,其中“商业模式 2.0 ”是这样的: C 端,着重于 PRG 的运营,允许每个用户自主创建 wonderland 内的游戏,只需要 20 分钟便学会使用; B 端,可以看做制作线下内容的 SaaS 工具。所以,抛开“ AR ”的技术噱头,投资机构或许只是看好 PRG+SaaS 的游戏产出模式。但无论如何, wonderland 的投资方在口袋妖怪爆火后可以光明正大地说:他们具有前瞻性眼光,对 AR 游戏的前景和优势具有预判。希望在这样的鼓动下,他们和其他机构能再多投几个。

   wonderland 类似,还有一个叫凌冻科技的初创团队开发的“ too funny ”平台。其定位移动端增强现实游戏平台,以 AR 游戏作为消费的切入口。用户登录后可进行 AR 内容创建和分享,并可对游戏角色进行养成和交换赠送。结合商圈、景点,在城市铺设大量的游戏内容,线下合作商店同时成为平台游戏的流量入口,打造跨行业消费和活动场所。该团队目前已经完成平台的“社交属性架构”、“内置 AR 游戏属性”,并积累了一定的 LBS+AR 技术。在 too funny 的介绍资料中,揭示了商业化的思路:玩家按照游戏地图达到游戏点后,通过摄像头扫描,不仅能看到游戏点的具体定位,还能看到附近可消费内容,线下消费可以转化为游戏内收益。

   另有一款 AR 游戏“九零”,区别于前两个项目的平台化思路,整个游戏只围绕一个从外星流落到地球叫“零仔”的生物展开,制作者每关为玩家提供 10 秒的视频,玩家需要从视屏中找到通关的线索,该线索往往将玩家引导到线下场景中去,如博物馆的一幅画。假如玩家找到这幅画,用手机扫描,画面中就会出现“零仔”的形象。线上到线下的这一过程,便有了商业化探索的空间,该 APP 曾在 6 月份与百威合作了一个活动,由九零做一个线上游戏关卡,通过关卡的比拼选出获胜者,为期一周的活动据称吸引了 11 万人参与,关卡视频播放了近 19 万次。正如游戏其名,制作团队也是一帮 90 后,通过游戏吸引年轻人,再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卖”给合作商,比如他们正在洽谈的宜家、 UBER 。就游戏的本质来说,九零和 wonderland 其上的游戏都属于 AVG 模式,线上获得线索、线下寻找答案,引导玩家一步步通关。但发展思路迥然不同,一个 UGC ,一个 PGC 。相对而言 PGC 的九零玩法更重,单一的故事线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玩家,每关 10 秒的视频是否太耗成本以至于很难复制扩散?

国产AR游戏最全盘点,口袋妖怪的那些中国小弟

   作为 LBS+AR 游戏的“鼻祖”, ingress 2012 年一经推出,便相继出现了众多国内模仿者。而那个时候 ingress 的制作团队 Niantic 还是谷歌旗下的一个实验性质的团队。

   Ingress 的国内模仿者,最出名的要属“猎人终端”,目前在第二版封测阶段。游戏设定在出现异次元裂隙的世界里,玩家通过“猎人”这个身份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和 Ingress 相同,玩家分蓝绿阵营,可以在传送门附近建设,玩家也可以从基站换取道具。开发者最早在百度贴吧发布这款游戏的内测邀请,评论褒贬不一,完成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困扰玩家最大的问题还是和 Ingress 一样,国内玩的人太少。值得注意的是,该游戏目前使用的是腾讯地图。地图服务作为此类游戏的基础服务,一旦爆发,必将成为地图服务商你争我夺的战场。而据传腾讯地图已经开始与包括猎人终端在内的各类开发者接触,通过投资带动地图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他的“同胞兄妹”们,诸如拼啦、地球入侵、行界等,现在的地图服务商选择,或许意味着未来的阵营站位。不过他们的用户同样少得可怜,后来者还有巨大机会。

国产AR游戏最全盘点,口袋妖怪的那些中国小弟

   Niantic 2015 8 月份从谷歌脱离,成为一家独立游戏公司。紧接着就获得口袋妖怪公司、谷歌和任天堂的 2000 万美元融资,而这一步融资在现在看来不仅仅是资本层面的,更是开启了一个世界级的游戏项目――“口袋妖怪 GO ”。如果 ingress 只是让 Niantic AR 游戏圈内被追捧,那么口袋妖怪便把他推到了世界的中心。自然,它的国内模仿者也将更多。

   比如高压电工作室。该团队自称 2012 年组建, 14 年即完成了 LBS\AR 手游的所有核心技术积累。但目前推出的“妖怪都市”,完成度才打到 40% demo 视频的妖怪形象也比较粗糙,游戏玩法很简单,就是在真实环境中捕捉虚拟妖怪,不过捕捉过程融入了中国化元素――“画符”,妖怪等级越高,画符的难度越大。设想这样的场景,一群人对准某个地标建筑,不再是自拍,而是在手机频幕上画来画去,这个画风多么的“后现代”。

   在香港即将有一款类“口袋妖怪 GO ”的捕鱼游戏开始公测,名字叫“ AquaCatch GO ”。游戏将地球视作“全球性渔场”,鱼儿可以装进漂流瓶在各地交换,满足一部分社交功能;基于 GPS ,玩家可实时位置对抗,选择攻击、防守、喂食、捕捉对方或自己的鱼。创始人是前甲骨文项目经理,精通 AR+LBS 技术,特别是在游戏领域的深度场景设计和应用,按他的计划,如果香港公测达到预期,就会在国内市场开服。

   而在众多对被称为“模仿者”中,“城市精灵 GO 有点冤也有点幸运。该款游戏 2015 年便登陆 APP store ,本质是一款加入了 LBS 玩法的卡牌向手游,玩家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利用地图搜寻捕捉精灵。但因为“口袋妖怪 GO ”未对中国区的玩家开放,众多希望尝鲜的玩家在 APP store 输入其英文名“ Pokemon Go ”,出现的结果却是“城市精灵 GO ”。借助口袋妖怪的热度,原本籍籍无名的城市精灵一举冲到 App Store 免费榜总榜第一。而下错了游戏的玩家,以为该游戏开发者抄袭模仿,指责不止。总体来说是一款玩法上比较有新意的国产回合制卡牌手游。

国产AR游戏最全盘点,口袋妖怪的那些中国小弟

   限于展示限制,本表只展示了基本信息。如需索要含有 创始团队信息、融资信息 的完全表单,请联系作者 江江 @IT 桔子,微信 TMediaJiang

   盘点了如上诸多国产 AR 游戏,下次有机会再为大家盘点国外的 AR 游戏,并尝试梳理出一些趋势、特点,为后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做个参考。 邀请大家,向我推荐未收录的 AR 游戏项目,会收录到完全表单中

随意打赏

口袋妖怪go arar游戏口袋妖怪口袋妖怪ar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