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节操,似乎成为有些企业竞争的最大战略纵深?

这两天,拜支付宝的“校园日记“等圈子所赐,网上各种暴露的内容满屏(所谓的擦边球)。在这种情况下,历来有创意的网友惊呼,支付宝一夜之间似乎变成了“支付鸨”!

面对此次事件引发的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对支付宝意欲何为的争议,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今天在美国出差途中发出了一封“错了就是错了”的内部信进行了回应。信中以极大的理性和克制对外界的各种声音表示了感谢。并在最后,对下一步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要求:

1、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2、恶意发布突破底线图片的用户永久封号并永久不能注册。3、团队内部讨论整顿。想清楚并写下来,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严格执行。4、请大家继续鞭笞。支付宝,知托付。

据说,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随后也在内网中发声:“阿里巴巴珍贵的是改正错误的勇气。支付宝,继续努力。阿里人,学习反思和自查。”

相比此前中秋节阿里技术刷月饼的事件,阿里巴巴这次在支付宝圈子闹得更大。阿里似乎已经开始因为企业太大已经到了一个企业通常容易出现的管理瓶颈问题了。如果要分析阿里的一些事情,从管理学的角度,这是一个可以切入的角度。但是,今天个人想简单谈一谈一个企业的基本节操问题。因为,连央视都对此次支付宝圈子事件都进行了批评,指出一个企业不能没有底线。

那么,我们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像阿里这样的一些大企业,从最后的结果表现来看,敢于做得这样无底线?而且,在他们的眼里,也仅仅是一个打擦边球的事情那样简单。

首先,还是国内当下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水平大环境所决定的。以支付宝这次的圈子事件为例,全社会闹得这么大动静,除了各类媒体当做热点事情持续炒作之外,我们的有关部门,连个出来做一下表态的都没有出现。如果有关部门处于自身的监管责任,想要对此事进行必要的监管,总是有相应的依据的。

其次,企业的快速发展引发的膨胀心。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总体上都是以野蛮式发展方式成长起来的。而且较之传统行业企业相比,以非常短暂的发展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不少。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这些企业的企业管理者,似乎已经有了一种飘飘然的自信心了。可能,在他们眼里,一般的事情已经没什么了,大不了发个道歉信就是了,然后在道歉信里面再一本正经的强调一下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企业文化等等。同时重申一下管理团队对维护这些价值观、文化的决心。但是,这样就够了吗?在客观上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对用户造成的一些不良损害,又要作出什么样的补偿呢?

第三,一个如此成熟重要的产品,在关键功能上,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剧情如此一波三折。这很难让人想象这仅仅是内部的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按照“阴谋论”的说法,这完全像是一场自编自导的炒作,剧本似乎早就准备了。圈子功能是关闭了,但从对产品的推广来看,支付宝的用户短期内会有更好的表现。特别是历来喜欢吃瓜的群众的好奇心总是会发挥神奇的作用。面对这次事件带来的支付宝用户规模和活跃的数据变化,不知道支付宝团队以及高层又将作何感想?

  第四,彭蕾在道歉信里面还不忘对支付宝的光辉形象加以强调(这从公关角度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负面的事件怎么也要尽量正面来应答):“支付宝是否需要转型,这已是一个不需要再回答的问题。圈子是不是个好产品,当然他是。支付宝的实名用户,风控体系,大数据能力,以及我们引以为傲无比珍惜的信用体系,可以令更多美好且正能量的事情发生。那么多同一兴趣的人,有许多共同语言和爱好可以在透明可信的环境里彼此分享取经求助,实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美好体验。是的,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圈子,理财,宠物,健身,育儿。但为何,我们也同时选择了这样一种类型的圈子?它到底创造了什么了不得的用户价值和美好体验?!人跟人之间真需要以这样的方式“赤裸相见”??!!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无时不刻拷问自己,任何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都只是自掘坟墓”。 这种解释显得好无辜,就像卖刀的对买刀拿去做坏事表示很无奈一样。我们开发的这个圈子功能,本来是好的,但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在了不好的地方。同时,又被另外一些好事情大肆宣扬。 所以,其实,似乎自己还是有些无辜。但是,如今做互联网创新,本来就需要对于用户的一些不按你的套路来玩作出必要的研判。因此,对于道歉信中这段说辞,个人是很不认可的。

第五,支付宝这次圈子事件,显然是属于典型的产品的信安事件。这种事情,如果放在电信运营商这类非常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讲,一定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信息安全事件。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创新产品,素来有因信息安全而被干掉的情况。因此,放在电信运营商,则不仅仅是直接负责产品运营的团队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就连上级乃至上上级的相关管理人员都会一竿子撸到底。而这样的事情,放在阿里这样的企业,居然也就是一个擦边球事情而已。

  这就不得不让我把这个话题再适当的延伸一下。从互联网企业之间常见的相互开撕来说,不讲节操可能成为一种惯用的套路。因此,为了在这样混沌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讲节操似乎是一种不得不用的手段了。而且,为 了达到竞争目的,不讲节操底线,这似乎已经是有些企业竞争的最大战略纵深了 。而且,在运用一些手段的时候,无论最后出问题还是没出问题,最后总是能够被高层用另外一套非常洗脑的话语体系重新加以阐述。这大体与人类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形,总是能够以一套非常正能量的神秘力量来激励自己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 一些非常注重自身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很难与之进行一场对称的竞争的。因此,电信运营商过去在互联网创新方面的失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对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的道歉信进行正面的肯定,毕竟是道歉了。 但是,我更希望看到有关监管部门能够对支付宝此次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开出罚单,哪怕是象征性的开罚单也可以。毕竟,这是监管者的姿态。 而且,我们其实越来越应该相信, 越是伟大成功的企业,越是需要一些外部必要的监督。 否则,还是会有更多的企业效仿这种做法,用更加高明隐蔽的手段。

  此外,鉴于阿里的管理团队在任何负面事件出现后,都是始终不忘强调自己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初心,同时鉴于阿里企业越来越庞大,因此,有必要在内部采用制度化的方式来应付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比如可以针对产品重大的功能上线,成立一个产品价值观审核委员会之类的机构。 从而去评判是否应该上线。这也是让更高的管理团队承担责任的做法。而不是一旦出现问题,只是抓几个小兵替代一下。更重要的是,阿里已经做大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小的失误,带来的品牌伤害其实是伤不起的。

  最后, 针对道歉信,一言以蔽之,不过是:谢家宝树,偶有黄叶。青骢俊骑,小疵难免。 大家给予适当的耐心,假以时日,我们会拿出一款更好的社交功能的支付宝出来的!

附:彭蕾内部信全文:

错了就是错了

过去的这两天,是我到支付宝七年以来,最难过的时刻。

我们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时刻,但从没有任何一件事,如这次一样如此深的刺痛我。

在此我向所有热爱阿里,热爱支付宝,一直坚信并践行阿里价值观的同事道歉!向所有信任且陪伴支付宝的用户、合作伙伴道歉!

有心也好,无意也罢,校园日记事件伤害了大家的感情,也会令一直热爱并坚信阿里文化的同事产生怀疑。我们要向数亿用户传递什么信号?!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终究去哪里?!在所谓的用户活跃度面前可以不择手段无节操?!

是的,我们有很多理由。作为日活超过一亿的应用,我们必须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必须努力转型才能跟上形势。

但从最初“你敢付我敢赔”的支付宝,立誓让“天下无贼”的支付宝,告诫自己也告诉用户“知托付”的支付宝,我们一直如同看护自己生命一般看护的支付宝,今天被冠以各种污名。何忍卒睹??!!

是的,我们可以说,那么多圈子,为什么独独这事被不依不饶无限放大?背后定有所谓“幕后推手”。果真如此??

我们在选择做这事的时候,在确定运营规则的时候,在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做判断的时候,难道不曾迷失方向?难道不曾存有哪怕一丝丝的侥幸心理?打打擦边球无伤大雅?谁谁谁当初也如何如何?

却独独忘了,我们是“知托付”的支付宝,是承载了数亿用户信任的支付宝,在普惠金融使命下,有那么多更具价值更有意义的事需要去实现的支付宝。

支付宝是否需要转型,这已是一个不需要再回答的问题。圈子是不是个好产品,当然他是。

支付宝的实名用户,风控体系,大数据能力,以及我们引以为傲无比珍惜的信用体系,可以令更多美好且正能量的事情发生。那么多同一兴趣的人,有许多共同语言和爱好可以在透明可信的环境里彼此分享取经求助,实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美好体验。是的,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圈子,理财,宠物,健身,育儿。。

但为何,我们也同时选择了这样一种类型的圈子?它到底创造了什么了不得的用户价值和美好体验?!人跟人之间真需要以这样的方式“赤裸相见”??!!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无时不刻拷问自己,任何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都只是自掘坟墓。

感谢公司内外从理性角度分析帮忙出主意的人。

更感恩所有刺耳戳心的声音。爱之深责之切。不经历这样的刺痛,不经历苦心经营的品牌也许不慎毁于一旦的痛苦,我们还浑然不知,自以为是地在错误的道路越跑越远。

最后,

1、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

2、恶意发布突破底线图片的用户永久封号并永久不能注册。

3、团队内部讨论整顿。想清楚并写下来,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严格执行。

4、请大家继续鞭笞。

支付宝,知托付。

彭蕾

2016.11.28

美国出差途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创作者,否则为未经授权;微信公众号:benshoushe;微博:@蛇叔画足】

随意打赏

战略纵深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