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如何破局?看看这些创业者怎么说

8月20日下午,i黑马网主办了一场主题为“等待沸腾”的生鲜电商沙龙。

活动现场,嘉宾们就从各自的商业模式、运营、供应链、产品与服务等出发,探讨生鲜电商遭遇寒潮时该如何破局,优食管家创始人李文宪、食务链创始人张颂、宋小菜联合创始人张琦、首农电商CEO李志起、每日优鲜CFO孙原等分享了各自的实战经验,以下为电商在线精选的嘉宾分享。

B2B宋小菜:我们不做标准化,只做商品化

宋小菜定位做B2B和交易服务,是一个以订单为核心做交易的平台。宋小菜联合创始人张琦表示,“宋小菜”现阶段只做蔬菜+批发+交易,深度垂直。想要服务的是农产品中小零售商,通过订单以反向供应链、以销促产来链接产销两端。以下内容根据张琦的演讲整理。

生鲜电商如何破局?看看这些创业者怎么说

中小零售商的痛点

中小餐饮:

食材种类需求高,购买量少。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小餐馆的菜单中也会有四五十道菜,以满足用户基本的菜谱需求。每道菜对应2~3个食材,但菜品的进货量都很小,可能只有10~20斤,甚至5~8斤。

一站式购齐。对于餐馆来讲,他们所要满足的条件是能一站式购齐,除了蔬菜之外,还需要粮油米面等很多东西,SKU会多到几百上千,采购链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做上游供应链的过程中,供应链会变得很宽且很浅,这部分很难撬动。

食材的粗加工。现在很多中小餐馆,老板跟厨师是一个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采购的时候,菜品需要已经完成一次粗加工,可以直接清洗使用。虽然国外有很多机器化生产,但粗加工环节还是得靠人,所以这部分肯定会转嫁到食材的提供商。

农贸市场菜老板:

农贸市场的客户群体包括生鲜店的客户群在改变,一半是零售用户,一半是餐馆或是单位,甚至更多。

现有的农贸市场菜老板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首先,他们本身对蔬菜非常了解,而且有粗加工的能力,能够将生意把零售和饭店单位做到五五分,甚至四六分。其次,他们对于餐饮客户来讲会相对固定,体量大且垂直,以及涵盖了配送等服务。

痛点一:他们基本上去城市一级批发市场进菜。都是半夜去或者凌晨去,在那里呆差不多3-4个小时,天亮了才回来,回来之后再做分包分拣摆台等,他们的时间是日夜颠倒的。

痛点二:他们进货不单要耗费时间上的成本,还有很多其它的成本,比如来回的路费,在市场里进货需要交一些税费,还有上下货小工的费用等等。对他们来说,进菜的费用也会很高。

痛点三:相比批发市场里的大户,他们就会变成小散,所以价格本身也没有大的优势。

痛点四:在传统市场里,他们进的货是没有售后服务的,进完货后交易就闭环了。

生产者:

农产品生产者最大的痛点是种出来的货卖不出去,或者不对路。

对于生产者来说,首先要种对产品,再是成功卖出去。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订单来指导上游的生产,让他们的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对路。如果订单确定,那么种什么样的品种?该种多少?什么样的品质符合用户的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反应出来。

然后是如何卖得更快、更多、更好。因为链路较长,很多生产者在其中都赚不了钱。而农民经纪人也一直被大众误解,他们其实有丰富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经验,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他们要贴资金、物流,有各种各样的损耗,他们也是看行情吃饭,行情好赚一点,行情不好可能血本无归。

对策

宋小菜不做供应链,而是做反向供应链,即从用户需求出发,精细化地反馈到上游。

我们不做标准化,只做商品化,商品化是把农产品看成商品,因为农产品太非标了,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农产品是货。我们认为,商品天然要满足几个要求:定装、价格、服务、品牌。

所以我们现在在做全国第一个农产品的商品库,这个商品库会分品类、品级,将不同价格给到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商品还包含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且会形成品牌。

直接把需求反馈到上游,直接链路到用户手上,不需要拆包分拣,故而我们可以把损耗率控制在1%之内。

不建城市大仓,只建社区小仓。我们不需要分拣,所以不需要大仓,只需要做流通和流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300多个社区的点,特别在华东,从一线到四线城市,初步成网,这些点今后可以覆盖3Km周围的商家和店家。

我们不做全自营只做开放众包式的运营,不仅降低成本,且效率会高很多。另外,这个行业里,现在农业互联网渗透率在3%-5%,还有很多线下存在,我们不想做颠覆,宋小菜想做的是中国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C2B+O2O优食管家:消费升级+社区运营机会巨大

优食管家是一个基于社群销售食材的C2B+O2O直供平台,C2B的涵义是产品在采收前就已经在社群完成销售,销售情况再反馈到果园采收,按实际销售情况采摘,以减少库存积压和耗损,O2O的涵义是线下社区活动获取客户,通过体验扫码方式转化成线上微信讨论组(每个社区匹配一个或多个讨论组),线上社群完成购买和社群分享,二次传播等工作,从而使O2O闭环。

此前,优食管家已获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由某上市公司及此前投资方合投,目前该公司运营社群已达5300+。优食管家创始人李文宪表示,选择C2B模式切入生鲜食材市场,在于农产品上游规模、标准化等问题非常突出。同时,需求端的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革命,消费者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非常大,这让依靠社群建立运营网络进行生鲜食材销售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下内容根据李文宪的演讲整理。

生鲜电商如何破局?看看这些创业者怎么说

痛点

首先,农产品上游,也就是生产端,现在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成规模的大型农场和基地非常少,更多的是种植小户,非常分散。

2、标准:标准的问题是最严重的,现在土地、种植、管理标准都不统一。

3、品牌:很多农产品品牌意识非常薄弱,难以形成一个单品品牌。

4、思维:新型农业从业意识转变才刚刚开始,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需求端,消费升级带来了消费革命。

1、健康:在源头、流通、食用等环节,消费者很难知道农产品健康与否。

2、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不再是最重要的,对产品本身品质要求变成第一。

3、个性:符合自己定位、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受到欢迎。

4、环保:环保意识的提升带来消费的标准提升。

对策

面对刚才总结的没有统一标准,没有规模化种植、松散等问题,优食管家用以下三张网把生产与消费端对接起来:

第一张网:标准网。我们尽量在合作上游的基地里,从生产、种植、选种,到最后形成品牌商品,通过一些标准帮他们始终保持商品品质的统一性和持续性。

第二张网:数据网。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把生产端众多有特色的不同种植者、养殖者和消费端的需求动态匹配。

第三张网:物流网。从信息、品牌和标准上,实现用户和生产端需求的对接,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物流网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用社群的方式让各自的群体实现对接,对接之后,由于消费者对生产者产品的高度认可,可以形成口碑效应,通过熟人的方式传播开来,这就是社群方式的一种优势。

在微信群中,组织方式显得尤为关键。优食管家的社群是有一定组织结构的,有社群的构架师,也就是群主,有社群运营部的客服作为管理员来维护,还有社群里面的购买用户,以及社群的组织者、核心参与者,也就是群里面的KOL。当然,其中还有潜水者、连接者,比如有些顾客看到好的产品他会买,但他不是很活跃。有的客户可以把各个社群连接起来,同时能够把社群扩散出去。

如何建立社群?优食管家到现在一共有5000多个群,都是我们通过熟人关系和自己做的线下地推,在各个小区里形成的社群。

在日常运营中,如何让社群充分活跃起来,达到更高的黏性?目前来讲,我们只要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话题:通过话题的讨论,让大家活跃起来。

2、做游戏:比如我们在群里会有连连看这种小游戏。

3、做直播:体现在我们和上游产地的合作,直播产地农作物生产的情况,还有种植者的管理情况。

4、红包:这是活跃社群最好的方式。

5、知识:做生鲜很难让顾客的认知度提高,有很多束缚。很多顾客并不熟悉生鲜商品,即使熟悉了也不会烹饪、不知道怎么吃,所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在社群里做各种食物做法和吃法的传播。

形成社群有几个关键点:

1、明确的服务。在我们社群里面会提炼高品质的生鲜价值。严格控制广告,广告是社群的杀手。

2、合理的控制人数规模和质量。通过我们过去数据的观察,一个社群最好的状态是在200-300人之间的规模。

3、高度的参与感。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让顾客参与其中。

O2O每日优鲜:供给侧仍有大升级空间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主打生鲜O2O模式,4月底,每日优鲜对外宣布获由远翼投资领投,华创资本跟投的2.3亿元B+轮融资。以下内容根据每日优鲜CFO孙原演讲整理。

生鲜电商如何破局?看看这些创业者怎么说


关于资本

观点一:其实不存在所谓的资本寒冬,现在远不到“寒”的那个时候,资金链没有断,市场是有钱的,市场也是相对有效的在做一些优质资源的配置。

观点二: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不会被资本市场所束缚的。资本决定的不是你的成与败,而是决定你有多快而已。本质上成与败的决定因素是在于,你这个公司是不是创造用户价值和产业效率,资本只是在这个事情上帮了你一把而已。所以,你在资本寒冬可以跑的慢一点,但你不能不做。

观点三: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回到本质就是要创造价值的。我们站在投资这边会说,你最终创造的是PE的价值,你现在看不到不代表未来没有。这是每个创业者从第一天就要想清楚的问题,资本能带来什么,不能带来什么。

生鲜电商模式

生鲜1.0模式。生鲜电商发展到现在有大概十年,第一波开始是易果、沱沱公社, 那个时候,大家的做法都是用一些京东式的方式做生鲜这个品类,基本上从物流链条上来说,把原来的普库改成了冷库,把原来普通物流链路改成了冷库物流链路,但大的逻辑是没有变。

生鲜2.0模式。2010年左右,天天果园、本来生活开始做了一些不同的创新点,更强调品质,去挖掘一些像褚橙类的农业品牌,然后往上游供应链走的更深了一点,但整个物流链路等没有大的变化。

生鲜3.0模式。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基于移动时代增长的新一波电商崛起,估计有3000家以上生鲜电商,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创造一些或者更新一些以前的模式。

对策

纵观这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目前为止生鲜电商大概是2%~3%的渗透率。一般来讲,零售品的渗透率大概在12%~15%左右,被生鲜拉下去很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买零售品的人群集中在80后,这些人群到30多岁的年纪才会开始有买生鲜品的需求,这是需求侧的原因。

更大的原因在供给侧,供给链路没有改变人们买生鲜的方便性和品质要求性,所以造成了它的渗透率一直提不起来。

麦肯锡最近的一个报告说,尝试过生鲜电商购买的人群是30%,最终留下来2%。也就是说在购买过程中很多人会觉得它还是不如线下方便,品质还是不如线下好。

所以,新一代生鲜电商不能够重复前人的老路,一定要从这些发展过程中挖掘。我们做了很多不一样的创新和改变:

一、根据线下模式定义了两小时极速达业务。中国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任何一个家庭周围两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基本都有超市、便利店、菜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很便利的业态。生鲜品本身非常的低值,所以没有任何人愿意驱车十公里之外买生鲜品,以即时消费场景为主。

二、生鲜需要精选。我们看到零售业态的崛起,慢慢地从菜市场到超市、大卖场,然后到精品超市,不断地做精选,生鲜也同样。生鲜不同于百货,不是品类越多越好,太长尾反而没有价值。精选可以给客户提供选择和额外服务。

另外反过来从运营效率上来讲,越是长尾的商品,它的管理成本会越高,原有的业态损耗率往往会很高,中国生鲜品整个链路损耗率在20%,这其实是远高于欧美、日本、台湾的水平。我们认为,破生鲜电商的局,还是要靠及时、全品类精选、社交化传播方式、一定的密度。(文/青樨)

轻松掌握更多最新电商资讯、干货,( 微信搜“思路网”或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思路网微信

生鲜电商如何破局?看看这些创业者怎么说


【温馨提示】思路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tougao@siilu.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文章仅作分享交流用途,作者观点不等同于思路网观点。用户与作者的任何交易与本站无关,请知悉。

随意打赏

生鲜电商消费者电商创业项目生鲜电商模式生鲜电商倒闭上海生鲜电商生鲜电商创业美国生鲜电商生鲜电商平台电商创业故事电商创业者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