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丨对话投资人徐炳东:51信用卡走到今天是必然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徐炳东(右二)

腾讯《一线》作者 王潘

7月13日,51信用卡正式登陆港交所,51信用卡A轮投资人、GGV管理合伙人徐炳东出席上市仪式,并在现场接受了腾讯《一线》独家采访。

徐炳东告诉腾讯《一线》,由衷为51信用卡和其创始人孙海涛感到高兴。自己曾在SIG海纳亚洲供职时,以A轮领投方投资了51信用卡,并拉来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等人跟投。而自己如今供职的GGV纪源资本,则在GGV管理合伙人李宏伟的主导下领投了51信用卡的B轮融资。

徐炳东对腾讯《一线》表示,51信用卡的B轮融资是最困难的,当时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周期。GGV领投B轮时,还拉来顺为资本等机构进行了跟投。

徐炳东说,孙海涛的个人迭代能力太强,51信用卡能够走到今天是个必然。

2013年,徐炳东与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在上海虹桥某迎宾馆第一次相见,当时51信用卡还是一个纯信用卡管理工具,聊完以后徐炳东认为51做金融很有前途。

当时孙海涛的回答让徐炳东至今印象深刻——“哇,你让我脑洞大开”。听了这话,徐炳东当时心里很激动,认为对方很认可他,但两人相识一年以后徐炳东才发现,孙海涛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都是不认同对方。

2013年底,徐炳东所在的海纳亚洲投资了51信用卡的A轮,但投资完之后一年半下来发现,这家公司发展不是很顺利,主要体现在用户数的增长不是很快,另外用户活跃度也不强,一直都是缓缓上升的过程。

为了提升用户活跃度,孙海涛希望除了管理用户的信用卡账单以外,还能管理现金账户、银行帐户,但徐炳东当时并不看好。孙海涛不以为意,很自信地说这个产品上线以后将超出预期。但事与愿违的是,三个月后,当徐炳东再次见到孙海涛时,这个产品已经下架了,孙海涛解释说产品不好。

从这个角度,徐炳东认识到孙海涛是一个不轻易认输的人,他有自己的判断,不轻易认可投资人给的意见,但他会记在脑子里,然后自己去验证,发现不行再马上掉头。

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基金看了51信用卡项目以后,都向孙海涛提出一个问题,移动互联网爆发时,其他项目用户数都在猛涨,51信用卡为什么不涨?51信用卡每天新增很多用户,为什么不能将他们留下来?当时并没有找到答案,很多投资机构只好选择观望。这时,徐炳东又一次提出可以做金融,孙海涛当时已经开始接受这一建议,觉得不妨试试看,但最终并未往此方向上走。

即便如此,眼光敏锐的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还是认为51信用卡有不小的价值,准备对其投资。正当GGV开始做尽调时,51信用卡做了一件事,即与宜信旗下P2P平台宜人贷开始合作,为用户贴标上某个签,然后筛选用户,为部分用户提供信贷。

与此同时,公司当时还做了一些简单的变现,让平台上的用户去申请银行信用卡,当每张信用卡申请完成以后,51信用卡大约可以从银行那里获得几百元的回报,这算是一个变现的开始。

不久之后,徐炳东开始惊叹GGV的敏锐眼光,因为就在GGV投资了51信用卡没多久,宜人贷业务就开始爆发了,宜人贷甚至反过来想要投资51信用卡。

有一次,公司开董事会进行讨论是否自己也做借贷业务,李宏玮和徐炳东认为既然给第三方可以做这么好,为什么不考虑自己做,既然可以把用户导出去,也可以把用户留在51的体系里,让借贷方和理财方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于是,孙海涛接受了投资人的意见,开始自己做借贷。到了2015年11月公司开董事会,在投资人没有任何预期的情况下,孙海涛宣布公司已经连续几个月实现盈利了,尽管只是很微小的利润。

但实际上,李宏玮和徐炳东等投资人并不关心盈利,他们更希望公司能先将规模做起来,接受了这一建议,51信用卡又在2016年9月完成了一笔3.1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当大家都看不清商业模式,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我觉得GGV当时投出的这笔钱确实对51信用卡发展很关键,不管是从信心上,还是从资源上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尽管这笔钱到最后没花出多少,但在那个时间点上敢给钱的投资人并不多。”徐炳东说,这也让他看到了GGV的确拥有很好的眼光和很强的判断能力,这也是他后来加盟GGV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随意打赏

51信用卡融资51信用卡估值51信用卡办信用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