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在全民投资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也可以这样理解!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脑洞大开:在全民投资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也可以这样理解!

最近很多投资者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主题来理解的,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这是从产业、资本层面,甚至是估值体系层面,一个整体的转型临界点,一个变革的时代。

整个产业、资本层面,还有估值和未来投资层面,到底会发生哪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产业重构

我相信最近大家能够感受到身边的创业潮,由于我是同时身处在互联网圈、娱乐圈以及资本圈这三个圈子里面,所以感觉愈加强烈。

就像公募里面的“奔私潮”,互联网公司里面有一些人出来创业,还有另一拨传统产业的人,比如说以前做汽车的、做服装的都开始创业。

这有点像90年代那会儿,能感觉到身边的人都纷纷在问同一个问题,你下海了没?现在身边的人都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创业了没?或者是你至少参加了一个创业团队了没?

  之前有一个观点认为,这是美元VC投资的热潮来推动的?我们认为不是,那么这背后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因为整个产业,尤其是在 中国移动 互联网化的普及,人口结构的变化,80、90后这一波消费主流人群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而技术和需求的双重重叠带来了各式各样的产业机会。

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禹媚的传媒互联网研究”),回复相关信息就可以看到我们对需求变化和技术变化一些观点的文章。

  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变化,在中观层面是互联网从第一代走向第二代,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代互联网是BAT、 新浪搜狐网易 之类的公司,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这类公司起源于技术革命,是供给创造需求。

之前大家开玩笑说,一开始的商业模式都是C2C(Copy to China)的商业模式,他们都是一群要么是海归回来的极客、要么是国内技术领域做得还不错的一些人,他们基于技术革命创造的机会而创业,所以第一波互联网的源起是供给创造需求,这个世界的商业规则是由他们自己来定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代互联网的产业链特征是产业链比较短,主要是在线上完成的。

而且他们最核心的商业模式,都是流量变现,流量变广告或者游戏,这是大家听的比较多的观点。这样延伸出来的规则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让流量变现,怎样才能挣到钱呢?

  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能赚到钱,比如说同样是做流量变现,天涯也有、百度也有、 新浪 也有,为什么新浪的广告收入比较稳定,而百度的广告收入却不一样呢?我们认为本质的差异是是否掌握一个领域流量的垄断权,这样才有定价权。

所以第一代互联网是流量的时代,最核心最牛的人是什么?是极客。还有一个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是英语好,英语好才能拿到美元的VC,才能用这一轮的资本去卡住位置,促进整体的创新,去孵化出来。

所以第一代互联网核心商业规则是流量的垄断权和定价权,就是大家听的比较多的“赢家通吃”的原则,很多人把这句话拿到现在,在我们说的一些“互联网+”的领域,“赢家通吃”原则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在第二代互联网时代也许不会完全适用。

按照第一代互联网的“赢家通吃”规则,按照“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往后发展应该如何演绎?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都进入一种迷茫,比如说很多人都玩过的开心网、人人网当年流量都是一骑绝尘,电商领域当当的流量曾经是遥遥领先于京东的,视频领域优酷土豆是曾经的王者。

我们站在今天的时点来看,我们可以看懂京东、乐视的商业规模,但是我们三年前挨家挨户去路演,告诉大家有一天我们的乐视甚至会超过优酷土豆,大家可能并不认同,现在我们认为乐视这样的企业不再是超过优土的问题了,它可能会超过Netflix。

第一代互联网发展演绎出来的商业规则是流量通吃,但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现在不灵了,我们在电商领域投当当会失败,在视频领域投土豆和优酷,没有投资乐视网赚的钱多。

  有一拨人已经开始反思了,想得清楚的人已经杀进去了,但是大部分人,因为咱们A股早年并没有第一波互联网特别大的公司,而过去这些年 新兴市场 领域的机会也不大,总是把TMT当成一个炒题材的领域。

我们现在特别认真的、特别诚恳的,恳求大家,不要再把我们单纯当做炒题材的领域,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转型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这里未来一定会诞生真正的、主流的千亿级以上的一批大公司。

那么第二代互联网的商业规则应该怎样呢?在我们的报告里面首次提出了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互联网本质上正步入第二代,这刚好契合总理提“互联网+”的国家战略,真正在产业实践中的一些人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代互联网已经不是单纯的供给创造需求的时代了,它会变成一种信息能量,重塑现实的供需关系,所以我们说第二代互联网是给传统产业以互联网,而不是给互联网以传统产业。所以前些年大家比较恐慌的观点——互联网把传统打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互联网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很多人问我我会说,第二代互联网变成了水电煤一样的东西,和一些传统产业的人聊的时候我会说你们忘掉互联网,你就想着你的服务和产品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而互联网只是要达到你这些目的的一个途径而已。

第二代互联网不再是供给创造需求了,而是重塑现实社会供需的一个工具,就会导致什么?产业链被拉长了,不再像第一代互联网一样,单纯在线上就可以完成,这个大家都可以理解。后面的问题就来了,既然产业链拉长了,咱们第一代互联网里面,最强大的一些人,比如说对技术、对流量、对资本能够掌握得比较好的一些人,在第二代互联网是不是能够继续赢呢?

我们认为不是。第二代互联网里面,第一拨能参与进来的人,是在产业里面对原有的供给关系和产业自身有足够的认知,知道产业的痛点在哪里,同时用互联网的方式来重塑的这类人。

所以很多人问我,你说了这么多,第二代互联网到底商业模式是什么?第一代大家看得很清楚,就是用UV、PV、DAV这些指标来衡量它,而第二代互联网商业模式现在基本上是五花八门,昨天我们统计“互联网+”到底要有哪些行业参与,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是所有行业都参与。

实际的情况,我们认为现在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两百年前,有两个农场,一个农场是非常好的组织架构关系,雇佣的工人非常高效地在劳动,但就是没有电;而隔壁的另一个农场是有电的,它在当时就是“电+”的农场。

我们现在所谓的“互联网+”,就好比原来的“电+”。所以确实每个行业都会有机会,那么当每个行业都有机会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公司一说接触互联网,就可以屌丝逆袭,就可以破茧成蝶了?我们认为其实不是的。

近一年时间,我拜访了许多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团队一直聊这样的问题,最终我提出了一个思考维度,供大家参考,不一定正确,但希望给大家相对清晰的一个框架,可以让大家有逻辑的去寻找。

我们的角度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第二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分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往上升,往上升是云化&大数据化。第二个方向是什么?

是往下沉,是O2O化。所以最近有人问过我,说你给我讲讲O2O行业,我非常认真的告诉他,O2O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就像B2B、B2C一样,都是一种商业模式。

  在这两个领域里面,我们先说往上升,往上升是云化、大数据化,第一拨互联网领域里面,有一些可以往第二代来转,尤其是BAT,尤其是里面的 腾讯阿里,就是进入了一个云化、大数据化的状态,渐渐的变成了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领域。

  他们通过大量的数据,他们伴随移动互联网,能够实现这样的一个过程, 腾讯 通过它的微信,阿里通过它的手机淘宝、支付宝,依托移动互联网走入现实世界。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腾讯和阿里不但可以获取你线上的数据,更重要的是把你在线下的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数据开始累积,它们变成了一个公共设施一样的平台。

所以在云化大数据化的状态下,甚至未来的组织结构都会变化,终极状态的组织结构是怎么样的呢?现在的阶段,我们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是比较常见的。

  其中顶层的人是有信息优势的,获取了信息优势之后,他再通过最高效的组织方式让下面的人去执行,所以你会看到,传统产业里面的首富代表是 万达 的王健林, 万达 这样的公司最大的特征是组织高效标准化的和军事化的管理,我不求每一个人的创新,但求每一个人的标准化。

但是未来的组织结构会是怎样呢?会是在云化&大数据化的基础上(这是最底层),你看我们的这篇报告周三中午发出去以后,加上媒体转载的点击两天已破百万了,通过这个你就会发现,整个信息的流通是极高效、极迅速的。我们上一代人,小学同学叫什么可能都忘了;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可能已经被拉入微信幼儿园的群了,你所走过的点点滴滴的记录都会存在。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认为未来社会的组织结构信息的获取对每个人都是高度平等的,它就是底层的公共设施,它可以为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提供“拎包入住”式的服务,或者在这种公共设施上,形成合伙式的或者是能激发个人能量的组织形式在上面进驻。

现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流动办公,之前有小朋友回来跟我们讲,曼哈顿最好的写字楼,已经把单个的办公室都打掉了,变成了一个一个的小会议室,大家平时是散在各地工作,散在最能激发你创作灵感的地方工作,需要合作的时候,社交化网络一联系,瞬间到了楼下,大家开始聚在会议室进行沟通。

也许我们现在的工作模式,每天这样的状态,在下一代人看来会是过去式了,就像我们现在看上一代人插着红旗,放着喇叭去上工的状态。

1 2 3 4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