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家券商被掀翻在地,证监会为何下重手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个周末,中国证券市场上演了史无前例的一幕:监管层对券商痛下杀手,通过评级的方式给他们算了一次总账。

在此次公布的《2016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里,95家参评券商中有58家遭到评级下调、30家持平、只有7家评级上升。换句话说,六成的券商被证监会降级。

在目前中国证监会的评级体系里,会根据业务合规、违规情况来打分,最终将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C以上的评级都算及格,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同样是证监会,在2015年给95家券商的评级里,竟然给27家券商了AA评级,基本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AAA评级,遵循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基本上是逗你玩的,从来没有人获得过。

到了今年,日子不好过了。27家AA级券商只有6家获得了保留,他们是:东方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其他都遭到了降级。其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长江证券、兴业证券、国开证券、东兴证券直接被逐出了A大类,到B类里混生活去了。

获得晋升为AA级的,只有光大证券和华西证券。也就是说,现在获得AA评级的券商总共只有8家。

最惨的是知名分析师任泽平刚刚加盟的方正证券,它的评级“坐过山车”直接从A滑落到刚刚及格的C级,被下调了6个级别。长江证券、东兴证券、民生证券、网信证券、万和证券的评级,则被下调了3个级别。

据证券时报旗下微信号“券商中国”报道,这次券商大面积遭降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在场外配资、两融和新三板业务中的违规行为。至于个别券商,还存在股权纠纷、股东挪用资金等原因被监管部门处罚。

那么,降级将带来什么后果呢?主要有三个:

第一、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关事项的补充规定》,券商评级跟需要交纳的保护基金直接挂钩,比如:保护基金规模在200亿以上时,AAA、AA、A、BBB、BB、B、CCC、CC、C、D等10级证券公司,分别按照其营业收入的0.5%、0.75%、1%、1.5%、1.75%、2%、2.5%、2.75%、3%、3.5%的比例缴纳保护基金。

比如某券商此次从A降到了C,就需要按照营业收入的3%交纳保护基金,而此前是1%。

第二,证券市场的新业务,一般由高评级的券商优先获得试点或者实施的权限,评级下降意味着未来会输在起跑线上。

第三,评级低的公司,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监管成本,更高的业务拓展成本。监管当局对低评级公司当然会更加关注,监管更加严格。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证监会对券商“痛下杀手”?仅仅是因为去年政策牛市、股灾、救市中出现的乱象吗?还是因为证监会换人,新领导要洗牌?

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家对股市的看法变了,所以管理策略也就变了,这跟谁主政证监会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不妨重温一下5月9日《人民日报》“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一文中关于股市的阐述: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就明确了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

近期,中国证监会在加强市场监管上出招甚多、出手甚重,无论是严格退市规定,还是收紧借壳上市、打击假重组、打击内幕交易和信披违规,都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事实上,证监会也在回归自己的功能定位:一个合格的监管者。

而当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证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监管者的时候,注册制的推出也就水到渠成了。至于注册制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我在本专栏曾多次论述,这里就不再过多重复。总之,中国必须进入“印股票的时代”,不如此不足以为企业“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不足以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足以回归实体经济。

治乱须用重典。混乱了多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想对接注册制,的确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完善立法,推动证监会转变职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最根本的一步。我个人的估计是,鉴于证监会越来越忙碌,注册制改革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启动。

下图:此次券商评级变动情况一览表,转自微信号“券商中国”(ID: quanshangcn)。

58家券商被掀翻在地,证监会为何下重手

随意打赏

证监会 券商下58同城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