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三板素描图:从挂牌企业、投资机构、转板三个主角谈起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期看到各大专业的研究机构纷纷推出了新三板的年度策略。每到跨年的时候,人们都有个习惯,总结今年,展望明年。新三板也不例外。

  如今这个市场现在已经有了万家挂牌企业,市值规模近4万亿,所牵涉的市场参与方和吸引的舆论关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针对新三板写总结和展望,比用5分钟介绍《清明上河图》都难。不过画个轮廓素描倒是可以,具体上色着墨不如交给时间,本文很短, 在这幅素描图里,我们重点围绕三个主角展开。

   主角一:挂牌企业

由于挂牌负面清单的推出和明年退市制度的实施,明年新增挂牌企业的数量会趋缓,不太可能再像今年一样一年新增5000多家挂牌企业,明年新增企业的数量个人判断在5000家以内。

由于分层制度的实施,基础层和创新层企业的感受肯定天差地别。可以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来形容,创新层企业自不必说,本身资质优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除了并购重组,也会有不少直接选择IPO,加之还可以享受创新层独有的制度红利,比如很有可能的交易制度改革或融资差异化安排。所以明年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选择余地非常大,人各有志,是走是留,都会有别样的精彩。

  基础层的企业也不必太过悲观,毕竟新三板是一个很包容的交易场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踏踏实实做好主业,充分利用新三板打造自身的资本品牌,终究A股公司或者创新层企业的慧眼是会发现你的。

不过,对于所有挂牌企业来说,融资这件事都不可能像15年那样轻松。好企业自然可以融到资,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且不论精明的投资者都在等待15年估值泡沫的回落,对新三板未来走向的不明朗都会让他们在投资的时候慎之又慎。

   主角二:投资机构

顺利的话,明年投资机构就能盼来新版的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因为证监会已经赶在今年12月中旬发布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这份新办法无疑是股转下一步针对投资者门槛进行操刀的准则。

当然,大家还可以把期望值再提高一点。回望下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这份意见中提到保险资金、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性资金和国外直接投资、创业投资资金等资金都可以到股权市场投资。如果这些增量资金明年能进入新三板,对于丰富投资者结构,提升流动性,无疑都是极好的。

不过,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本今年在新三板大肆布局,正是应了那句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明年,这些聪明的钱还会像猎豹一样伺机而动。

   明年上半年,一拨在新三板估值高位杀入的一年期、两年期私募产品面临到期,如何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和方式退出,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他们的退出和一些限售股的解禁无疑会给新三板的指数带来压力。

   主角三:股转

终于说到了又当爹又当妈,把心都操碎了的股转。对于新三板这样一个有着诸多成长烦恼的少年,市场的包容度明显是不够的。

抛开人性的弱点不谈,出了问题怪监管,总是期待监管的政策红利,这跟A股的操作思维是如出一辙的。A股集先进的交易制度和落后的上市制度于一身,这种组合现在越来越举步维艰,需要一些变革。新三板自然应以史为鉴,不应重蹈覆辙。

那么,股转明年会怎么解决新三板“成长的烦恼”?我认为会遵循“修复、提升、创新”这样一个顺序。其中修复和提升占的比重要大,创新虽然好,但是明年的比重不宜过大。

修复:修复原有制度的bug

  客观地讲, 新三板原有的一些制度是存在问题的,但任何人包括监管层在内也不可能提前预见到所有问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试错、调整。所以,反省和修复是第一步。 比如协议转让,对于流动性帮助不大,也不利于价格的市场发现功能,但是却成为了避税、利益输送的温床,这个是必须要改革的;做市交易已经开始改革,引入私募参与做市。不过因为做市商受做市资金所限无法承受股东的大宗交易需求,所以明年推出大宗交易制度也势在必行。

         提升: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分层已经实施快半年了,除了创新层企业的董秘需要参加考试进行资格认证外,分层后这种差异化体现的并不是太多,明年股转应该会放很大精力在这一块,从投资者、交易、融资、监管规则等多方面体现创新层和基础层的差异化安排。比如,明年创新层和基础层参与的投资者是不是可以有所差别?

         创新:在修复和提升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

制度创新一直是新三板的优良传统,一些制度创新可以优先在创新层企业做试点,比如公募基金入市的方式方法,交易过程中如何引入价格形成的竞争性因素等。如果脑洞在大一点,将来针对合格的机构单独发放做市牌照我认为也不是没可能,毕竟,以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由券商把投行、承销、研究、经纪、做市等诸多牌照集于一身,并不利于资源的最优和合理配置。

   三大主角都无法回避的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是三大主角都纠结的问题,解决它,却不能只靠简单粗暴的降门槛。流动性这件事,不光是投资者数量越多流动性就越好,也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流通股的数量和增量资金入场等诸多方面。

三大主角在明年分别把自身的一些问题捋顺,就已经为流动性一揽子方案贡献了不少力量。

   寄语

最后,咱们聊聊对新三板未来的期盼。说到这里,大家一定想到了转板。虽然国务院不断强调,甚至列入了十三五规划,但短期内实现不了,明年为了转板做铺垫还有可能。

   因为A股的审核制和新三板的准注册制是两套完全不同的逻辑,针对的投资者群体也是完全不同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之间建立通道,难度可想而知,光是法律层面的梳理就要破费一番脑筋,更不要提股东、投资者、监管法规等诸多层面的细节问题。 所以,我希望明年可以完成《证券法》的修订。如果这个工作完成,转板的事情就可以慢慢推进了。

谈到转板这个事,就无法回避新三板的定位。今年以来,不少人士批评新三板定位不清晰。我想说的是,新三板的定位根本没法彻底搞清晰。新三板既要建设场外市场,又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衔接区域股权市场和交易所。此外,当下新三板还要承载那些无法忍受高昂的时间成本进行IPO的公司,到新三板进行融资。

新三板承载的职能太多,甚至替A股分担了部分公司的融资需求,在A股审核制遇到问题的时候,新三板还要替A股疏解“堰塞湖”。所以大家会看到很多好企业来新三板待不住,一看IPO开闸,立马拍拍屁股走人。造成这种现象不是新三板的问题,是A股审核制的问题。因此,什么时候A股顺利地改革到注册制了,新三板也就自然找到了自身清晰的定位。

   最后啰嗦两句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做事要有效率,但是近些年逐渐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成功也要追求效率。这是有问题的。公司要成功,要充分考虑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挫折,时间是漫长的,道路也是曲折的,这其中,有高潮有低谷,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率,只可能死的更快。新三板建设也一样,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希望市场能给它足够的成长空间,保持耐心,慢慢来,不要拔苗助长。

作为地球生物链的顶端生物,人类需要用18年的时间来成熟,是所有生物中耗时最长的。虽然成熟的慢,但是人类才是“万物之灵”,繁衍出伟大的文明。所以,如果真的热爱新三板,不妨多给它一些成长的时间。

新年了,祝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随意打赏

新三板拟挂牌企业新三板转板创业板新三板挂牌企业新三板融资机构新三板挂牌机构新三板投资机构新三板机构新三板转板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