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杨元庆是个合格的CEO,却不是合格的董事局主席?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杨元庆是个合格的CEO,不是合格的董事局主席。

  知名媒体人、财经作家、山东老乡迟宇宙老师又写了一篇 联想集团 的文章,说杨元庆不是一个合格的CEO。一如既往的犀利、富有才思。他的杀伤力力,比前几天中金分析师大幅调降联想股价预期更大。

为什么说杨元庆是个合格的CEO,却不是合格的董事局主席?

但老实说,迟老师的语辞充满一些主观判断,还有些隐隐的情绪。作为老媒体人,说不好就引来诉讼哈哈。

跟迟老师的观点有所不同。我认为,杨元庆不但是一个合格的CEO,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合格的CEO。

   恰恰因为“非常合格”,所以,很大程度上才造成 联想集团 今日局面。

你会说,这什么逻辑嘛。那我再补一句:杨元庆是一个非常合格的CEO,却不是一个合格的董事局主席。

这下明白了吧。这也是联想集团多年以来未能化解的治理结构问题。

当年我不如迟老师接触联想更多。不过,我也多次采访过杨元庆本人。他给我的印象是,判断敏锐、善抓战机、雷厉风行、果断甚至到专断、倔强、执行力强大,打起仗来无坚不摧的样子……

但我也不得不说出另一面:杨元庆陷入业务与细节太多,不是一个非常善于抽身、务虚的人。他缺乏出色的抽象思维,缺乏将复杂情势、格局传递出来的思想力。

  在一个变局时刻,在更高的愿景层面,他缺乏重新定位与定义 新世界 的能力。

过去几年,在多个重大场合,我听到他谈论业务细节、产品细节太多,还有太多针对竞品的博弈言论。我很少听到他站在全球视野讲愿景、价值观、人才、教育、生态、产业责任,基本听不到未来几十年的商业判断。

作为一个商业领袖,熟悉业务与运营当然好事,但陷入太多,很难承担起一个董事局主席的责任。

这与他一身多兼太久深有关联。他没能真正处理好一个董事局主席与一个CEO的关系。

前者需要更多务虚,抽身事外,思考、驾驭未来,不能只看眼前,只看明火,要看到更多硝烟,以及未曾触达、甚至不被理解的新世界;后者虽然也要关注未来,但更多需要兼顾长短期目标,落地执行。

过去两年,诸多对手、产业同行都经历了重新定位,展示了挑战未来的勇气,包括中国的科技企业,越来越敢于站在全球视野定义未来。BAT、京东、美团、小米、华为、海尔无不如此。而国际巨头尤其美国FANG们更是风云变幻。

过去几年,联想集团曾一直执念于手机业成败,以为这是“胜负手”。它纠结复纠结,多少人事变换,人心浮动。它导致一个集团反复出现动荡,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一个足以反映内心的细节是,过去几年,说到竞争,杨元庆的语言里,曾反复提到苹果以及本地安卓阵营的竞争对手。他曾多次揶揄小米,酸楚楚地。

  下面这个细节我提到多次。2010年世博前,一次采访中,他跟我及少数记者说,未来多年,苹果将是联想集团“唯一瞄准的对手”;2013年年初,他说,联想下一个阶段的战略重点是,全面进攻智能手机 和平 板市场,目标是苹果与三星。

  2016年,在美国举行的全球 创新科技 大会上,杨元庆主题演讲中,几乎没提PC主业,堂堂董事局主席,没有展现出思想力,倒是围绕手机功能讲来讲去。这是很罕见的一幕。后来模块化手机占领北京不少路灯广告,被讥笑为最差的营销。

  半年之后,他突然开始强调起AI了。在前不久的2017年全球 创新科 技大会上,他说:“毫无疑问,AI是未来,联想已经赌上身家性命进入这一领域。”

   截至目前,虽然联想集团将AI定义为未来,但并没对外展示出清晰的路径。

再说一遍,杨元庆是一个出色的CEO,不是一个合格的董事局主席。

这种一身多兼多年,导致原本子弟兵非常强悍的联想集团,有点万马齐喑了:过去几年,我没有看到在他之下,有哪位高管有出线CEO的可能。我们也没有听到过其他高管站在更高维度渲染集团的未来。他们一没权限,二没这“习惯”。

  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 老实说,联想集团的治理结构缺乏民主与开放的精神。杨元庆压制了联想高管团队的成长,到了放权时刻。

   这也导致他个人形象一直难以提升到中国乃至全球顶级商业领袖的高度。他陷入细节,反而让人觉得持续自我矮化。

   而且他的情商实在也难说出色 。记得很清楚,在阿里与苏宁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本是一次渲染联想集团生态价值的机会,他却暗讽双方婚姻不那么好;深圳IT领袖峰会上,本来一次展望未来的机会,他却在那里暗讽乐视;“两会”以及其他全球重大论坛场合,当其他企业家不断谈论未来愿景时,他不断谈论具体业务,为了减税,努力不停,还喜欢讽刺对手。

   我不知道杨元庆是否有时间读读书,或者闭关思考更多的抽象世界。看上去,他陷身其中,走不出波特的竞争论,很难出来的样子

虽然我不同意迟宇宙说他不是合格CEO,但若在中国挑选10个顶级商业领袖,我肯定也会把他撇开。他是一个能打仗的企业领导,有个人魅力,但不是一个具有高远思想力的企业家。

为何出现这种局面?我想,除了个人性格等自然禀赋,应该跟联想多年来的体制文化遭遇新的时代冲击有关。

  老联想真让人钦佩。 柳传志 等人,花了整整一代时间给这家公司灌注了市场化色彩,完成了一场体制变革。虽不彻底,也是丰碑。主人翁文化、发动机文化里,有他们对国家、民族、产业、体制怀有的责任感。

   杨元庆本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变身自然人大股东,既有联想对他的肯定,也有他本人的责任感。柳传志与联想两位一体,杨元庆的名字也烙印在联想过往的丰碑上。

但老实说,脱离柳传志之后的联想集团,说同样的语言,做同样的事,杨元庆传递出来的信息与力场,至今仍很难超越背后体制的约束,也很难超越柳传志的影响力。这是他与联想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而且,杨元庆身为联想集团最大自然人股东,这一特殊角色,也让他无形中裹挟了许多全力。

当然,我不太同意迟宇宙为柳传志卸责的观点。我认为,今日杨元庆的表现、联想集团局面,与他同样深有关联:

   一是他虽然早已淡出联想集团董事会,但作为创始人,他个人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杨元庆的独立性。 过去几年,关键节点上,柳传志都没忘记“送一程”,甚至还曾回来担任董事长。之后几年,他也曾不断旁敲侧击。这导致杨元庆本人虽一身多兼,仍然更象个CEO的角色;

   二是财务面上,联想集团一直是 联想控股 最核心的板块,无论是后者IPO周期,还是承平经营阶段,都是它的市值管理核心部分。

  某种程度上,杨元庆持续为 联想控股 做着嫁衣。年初,柳传志再度谈到旗下其他子公司或独立上市时,除了他本人开始出来一波传播外,杨元庆本人也出来呼应。这跟过去一样他的节奏。我想说,联想集团的决策,很多也考量了控股的利益诉求,导致有些方面失焦。

之前,我说联想集团与联想控股的关系越来越敏感,股价一度遭遇戴维斯双杀,其实已经说明它们之间的治理结构仍需要优化。

当然,我绝不是否认联想集团的未来。尤其是业务面。我并不同意迟宇宙老师文章里对它的情绪化表达,尤其是“弹指”就不行了。

我对这家公司的认知是,它的主业,仍有新的未来,PC形态会有持续变化,但不可能消失。这个领域的存量依然庞大,而它隐含着计算、链接、数据的魅力,它同样具有成为偌大基础设施的潜力。而且,联想也是一家端到端的服务体系,它的价值链从设计到制造,从品牌到服务,从云到端,仍有诸多扩充的空间。

应该说,联想将AI定义为未来,虽然还没有太深的路径,我认为仍算一个合理的方向。

如果结合杨元庆个人禀赋,老联想的精神,想要彻底打倒这类公司,非常困难。一个变局时刻,它可能不再性感,但市场还离不开它。

若要我给杨元庆提点意见,首先我想说:

   要放下一些架子,尽快提升公司治理。

  联想集团需要重新梳理战略,杨元庆身边缺乏真正的战略家。要么效仿阿里、京东天们引进新的人才,重新定位新世界;要么赶快卸任CEO,自个跟 马云 、柳传志一帮多多务虚,给年轻一代放权,落实开放的决策。说到CEO人选,我自己觉得,虽然内心比较喜欢老实人 刘军 ,但他的老联想味道太浓了,已经很难跳出过往路径与思维定势,联想CEO可能需要其他更年轻的人选。

   参照的公司,可以学习阿里以及最近的京东们。

当然,治理的另一面,也包括与联想控股的关系梳理,我们不希望杨元庆过度随着控股的诉求起舞。

然后,我会说,希望杨元庆不要老怀着竞争心态去看问题。别以董事局主席的身份经常站队,要有生态观念。联想的压力更多来自趋势变化,来自它对用户、客户诉求的漠视,根本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他需要重新定义未来。

   过去,他的眼睛似乎只看PC、手机,如今又看AI。一直没有跳出业务,从产业的结构主义层面审视未来。若你观察联想的业务架构,抛开产品线,对标的企业根本就不是杨元庆口中的企业。

  若要我选变革参照,不会推荐PC、手机企业,纯互联网企业,而是海尔、华为甚至 富士康 们。海尔,抛开产品线,它与联想的结构更多类似,它的转型,富有结构的魅力。而在中国,真正具有洞察力与执行力的商业领袖, 张瑞敏 算顶级的一个。华为的ICT与云管端体系,能给联想启示;富士康们依托制造与技术的转型,能给联想商业模式带来新知。

  最后我想说,联想集团别再过度标榜“国际化”了。要知道, 通过收购获得的空间扩张,拓疆价值终会稀释,没有重新立足中国的务实感,太多海外的架子会害了联想。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联想ceo杨元庆杨元庆 柳传志杨元庆 乌镇联想杨元庆杨元庆年薪杨元庆微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