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手起家时代是否走到了尽头?外媒报道的“中国梦”都是“农民工奇迹”最极端的例子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中国白手起家时代是否走到了尽头?外媒报道的“中国梦”都是“农民工奇迹”最极端的例子

  22日,英国《金融时报》聚焦了三位中国亿万富翁: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 新希望 集团创始人刘永好、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王文银。文章探寻了三人的“发家史”,称他们都是“庞大机器中的螺丝钉,推动着中国在短短三十年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型成一个现代数字社会”,都拥有“头脑、毅力和运气”,“都来自不同程度存在商业基因的家庭”,都是“农民工奇迹”最极端的例子。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农民工务工潮的转向,“中国的白手起家时代是否也走到了尽头?”对此,三位富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表示,过去成功只要勇敢,现在却需要知识和专业技巧,自己的成功模式不可能适用于如今的年轻人。有人则认为,自己花了20年时间取得成功,但今天的年轻人,如果选择正确的道路,他们努力工作3到5年就可以成功,因为这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4.0的时代。”

文章题为“实现中国梦的三位富豪”,以下是摘编。

周成建

   周成建

   中国领先的本土时装品牌之一美特斯邦威(Metersbonwe)的创始人

周成建在中国浙江省一个名叫石坑岭的小山村里长大。他起初生活懒散——他不认为这有什么丢人的。这就是他打理村里商店的原因。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去务农,但由于他很受宠爱,算术又好,家里就让他向其他农民卖大米、酱油和味精。到8岁的时候,他通过某种农民式套利交易赚了不少钱。周成建说:“我步行一个小时到附近的村子,从那儿坐车去城里。”他买上需要的商品,然后“在村子里卖掉,赚取其中的差价”。

很可能没什么坏处的是,他的父亲也是村里国有算盘厂的经理。周成建说:“与村子里的其他家庭相比,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原文注:起底中国许多白手起家的故事,人们会发现主人公的父亲或祖父是商人或者政府官员;本文的三个主人公没有一个是单纯农民的后代。)

话虽如此,周成建表示,他的家也很穷: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吃上红薯。他说:“我那时就盼着能吃米饭。”他回忆起,在春节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一家人会轮着吃一碗面条,上面放着一个鸡腿,但没有人吃鸡腿,只吃面条。鸡腿只是摆在那里几天甚至几周,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吃。

不难想象多年前石坑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因为周成建把村里的家(包括菜地)搬到了美特斯邦威的上海总部园区。在这家以成为电商巨擘为战略重点的集团,菜地处于园区的中心。周成建八十多岁的父亲戴着一顶草帽在烈日下耕作,而他的亿万富翁儿子悠闲地谈论着财富创造。

硅谷企业也许提供免费的健身房,但有多少美国公司园区有茄子地?周成建表示:“我喜欢这种环境,”他补充称,如果让他的年迈的父母住进豪华别墅,他们会“感觉像坐监狱一样”。

他早年的经历确实很坎坷:12岁退学,做过木匠和砌砖工,最后学了裁缝。14岁时,他通过倒卖银元发了一笔小财:28万元人民币(合2.9万英镑)。但由于倒卖银元是非法的,这些钱被没收,同时由于他年纪太小,他的父亲代他坐了一年牢。在这个年龄的其他孩子还在上学的时候,周成建破产了。

不久后,他重整旗鼓,雇了100多个裁缝来履行一份近50万元人民币的服装合同。但这笔生意也失败了,因为客户因质量问题拒绝付款,也拒不退货。周成建表示:“我在18岁的时候欠了很多债,但我们有句老话是‘无知者无畏’,因此我那时无所谓。”现在,他在全国各地有4000家服装店,美特斯邦威是最著名的本土品牌之一,他的财富去年据估计接近20亿美元。

那么他最终成功了?

他说:“当计划经济体制刚开始松绑的时候,产品供不应求,只要你足够勇敢,只要你的表现不太糟糕,你就可能取得成功。”但现在人口结构红利已经消失,这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突然市场化带来的红利也消耗殆尽。对产能过剩或者消耗太多能源的公司监管趋紧将释放进一步红利,带来新的机遇。但周成建表示,如今企业需要增强竞争力。

他说:“在过去,你只需要勇敢,但现在你需要拥有知识和专业技巧。你必须知道客户想要什么,你需要懂大数据,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我的成功模式不可能适用于如今的年轻人。”尤其是因为他们没有“耐心和毅力”。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