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空进发的路上,马斯克并不孤独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些年有两句话传遍网络,一句用来抒发豪情,一句用来表达向往。

  前一句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后一句,是高晓松写下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 田野 ”。

意思虽然不同,流传的心理基础却可能相似,即身在种种束缚中,还有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

只是世界这么大,不是想看就能看。对普通人来说,可能生活日渐紧迫,诗和田野都越来越远。但另一方面,依托科技力量,现实中可以拥有的想象越来越宽广。

根据此前报道,蓝色起源(Blue Origin)可能在今年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波音、SpaceX作为NASA商业载人计划的接受者,也将在今年进行首飞。星辰大海,不再远不可期。

而在最近几天,索尼也表达出对太空的兴趣——不是送人,而是利用其技术储备为小型卫星大量生产光通信设备。

  太空,逐渐 成为科技 巨头的逐鹿之地。

   “头号玩家”

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钢铁侠”马斯克再次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SpaceX公司旗下猎重型鹰火箭首飞成功,太空移民之梦又进一步。

《大西洋月刊》当时撰文称,这决定着航天业的又一次转变。

猎鹰重型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现役火箭,高达70米,起飞推力达到500万磅。强大的性能是看点之一,但更让人激动的是马斯克的情怀表演。

火箭高飞,将马斯克本人的樱桃红色特斯拉跑车带上太空。车上坐着一位仿真航天员,放着一条毛巾和一本《银河系搭车指南》,车中屏幕写着“Don’t Panic”。同时,车里还循环播放一首经典歌曲,《Space Oddity》(太空怪人)。

I'm stepping through the door

我正一步步穿过舱门.

And I'm floating in a most peculiar way

以奇妙的方式漂浮着

And the stars look very different today.

今日的星辰看起来也如此不同

可以想象,如果仿真航天员有意识和知觉,那么当他回望地球,或远眺星空,该会有怎样的一份心情。

马斯克演绎了一种极致的浪漫。在这辆特斯拉的电路板上,他还印了几个字:“Made on Earth by humans”。

有分析认为,这不过是高明的营销手段。即便猎鹰重型火箭获得成功,但距离马斯克宣扬的移民火星梦想仍然遥远。把特斯拉放上去,主要是为了促进车辆销售。

不过对更多人来说,马斯克的目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这一系列图景已足以令人热血沸腾。

在多方评价中,常会提到“改写历史”。CNN当时报道称,马斯克开启了惊天动地的新冒险,路透社则认为SpaceX的发射打开了太空商业的新边界。中文网络也展开讨论,认为发射显示出了中美尖端科技方面的巨大差距。

马斯克被荣光环绕,而他的太空梦实际已推进十六年。

SpaceX成立于2002年,那时马斯克刚刚迈过而立之年不久。在第一批员工入职时,马斯克告诉他们,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太空行业中的西南航空公司”。后者是被认为低成本经营的成功范例。

在马斯克看来,过去 50 年里太空产业没有真正进步,航空公司发射的每一枚火箭虽然质量好都非常贵——其实便宜一点的火箭就能满足需求。

之后,SpaceX开始在降低太空运输成本的路上坎坷前行。

2006年3月,猎鹰1号首飞失败。火箭在升空25秒后失控,坠入海中;

2007年3月,猎鹰1号第二次发射,再次失败;

2008年8月,第三次发射,还是失败。

当时马斯克在其他领域积累的财富几乎所剩无几,仅够再支持最后一次发射尝试。好在,SpaceX抓住机会,起死回生。

现在,SpaceX将在洛杉矶港启动大猎鹰火箭的生产开发。据介绍,大猎鹰火箭的起飞推力达到1100万磅,是猎鹰重型火箭的两倍,能够将载满人类和货物的太空船运送到外太空。

马斯克说:大猎鹰火箭将是实现星际移民的理想选择。

   群雄逐鹿

向太空进发的路上,马斯克并不孤独。他的对手,也可以说是他的盟友。

除SpaceX之外,备受关注的“太空玩家”还有波音和蓝色起源。前者拥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后者则在新晋世界首富手中。

马斯克把跑车放入太空,可能会漂流10亿年之久。而波音的老板穆兰伯格最近表态,要在十年内把这车带回地球。

这话有点火药味,但半开玩笑半认真。

很早之前,穆兰伯格就与马斯克展开了太空竞赛。

2016年9月底,在墨西哥举办的国际宇航大会上,马斯克公布了SpaceX的“火星登陆计划”。而到10月初,在芝加哥举办的“What's Next”科技峰会上,穆兰伯格表态:“我深信不疑,第一个踏上火星的人,将会是乘坐波音的火箭抵达的。”

此后,穆兰伯格与马斯克又在Twitter互怼。穆兰伯格对媒体称,要在火星竞赛中击败马斯克,而马斯克在Twitter上转发这条消息说:“Do it”——要比,就尽管放马过来。

作为老牌的航天航空器制造商,波音与美国宇航局(NASA)有紧密合作。目前双方正合作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简称SLS),目标是取代此前停止的载人航天太空探索计划。

波音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也有合作,双方共同研发一种太空飞船,用来运载和发射小型卫星。早先时候,波音还制造了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X-37B,为美国军方服务。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是另一位实力选手。虽然曝光的消息不是很多,但它的创立也比SpaceX要早上两年。

在《一网打尽》的描述中,贝索斯探索太空的兴趣在童年便已萌发。这倒不新奇,在最富幻想的年纪,很多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想法。不过贝索斯真正把它搬进了现实。

2000年,亚马逊的发展还饱受质疑,贝索斯便另辟战场创办蓝色起源,谋划发展太空旅行。只是很长时间内,这家公司刻意保持神秘色彩,外界并不知晓它与贝索斯的关系。

当时有记者提问:“勇敢的硅谷企业家何时会启动一家私人太空公司?”贝索斯还放出烟雾弹。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短期内在这个项目上的投资很难看到收益。

“所以对你的问题的答案或许是肯定的,或许现在就有人正在做,但说不好……”

话虽如此,贝索斯进军太空之路并未停步。2015年,蓝色起源抢在SpaceX之前,成为世界第一家成功发射、并回收自家火箭的公司。

贝索斯对太空有着一股狂热之情。在2017年,他表示自己将每年出售“约10亿美元”亚马逊股份,来为蓝色起源筹集资金。他说:“我的唯一焦点是把人送进太空”。

据介绍,蓝色起源的太空舱将搭载6名乘客,每人有自己的窗户和皮躺椅——这里的窗户,将是“航天史上最大窗户”。支付30万美元,就可得到机会飞入太空亚轨道。

在上个月的一次探索者俱乐部晚宴上,与贝索斯共同出席的人还透露,贝索斯可以把所有钱投入到太空探索中——只要留下足够的钱来照顾母亲。

   太空掘金

浩渺太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关注。

就在4月初,由霍金命名的“维珍太空船联合体”(VSS Unity)飞船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升空,进行火箭动力飞行测试,速度达到超音速。维珍银河表示,这标志着新飞船试飞计划的最后阶段正式开启。

在2014年的试飞中,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船坠毁,造成两名飞行员中的一人死亡。不过他们并没放弃,随后便开始新的试飞计划。

维珍银河的野心也是开展太空旅游。服务标价25万美元,据报道,两个月前已经有超过700人进行预约。在这次试飞后,其创始人布兰森表态称,距离维珍银河将人们送入太空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SpaceX把特斯拉带上太空,被认为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重大转折点。CNN文章指出,今后太空竞赛可能会在私人企业与国家机构间展开,探索太空已经变成了一个具备商业模式的行业。

实际在很早之前,发力于太空探索的私人企业已经蓬勃而生。不只是火箭研发、太空旅游,还有一大批入局者参与到卫星通讯网络、卫星数据分析、星际采矿等项目开发中。

日本航空协会有统计显示,2016年全球航天工业规模为3290亿美元,其中政府主导的项目仅占23 %。

另据美银美林估测,在2000到2005年间,平均每年有8家投资者投资航天技术公司;2006年至2011年间,平均每年的投资者为23家;2012年到2016年,则达到93家。

三星电子此前曾为宇宙飞船提供核心移动通信技术,而最近有日媒报道,索尼计划将应用在CD机等设备中的技术,应用到小型卫星的光学通信设备中。

《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提及,使用光盘技术可读取存储于几百纳米宽的盘凹坑中的信息,即使是距离地面1千公里以上的太空,也能够与地面实现高精度通信。

报道还称,越来越多企业利用家电等民用技术,在太空产业领域寻求商机。当地面上种种竞争日趋激烈,太空中机遇便显现出愈加明显的价值。据预测,受成本下降的推动,未来30年太空产业规模至少将增长至2.7万亿美元。

在把特斯拉跑车送上太空之前,有记者提问马斯克,在火箭上装一辆特斯拉跑车,是不是私人味有点太重了。马斯克的答复是:这从来就是件私事。(It's always personal.)——这句话,或许以后更多企业家会说出来。

不论是为财富或是梦想,一个群雄向太空冲锋的时代已跃然眼前。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马斯克《新太空》马斯克发射卫星马斯克发射火箭马斯克发布会微博 马斯克…马斯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