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估值10亿到关门,仅3个月!传统企业家玩互联网注定死路一条?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创业大潮鼓舞了很多人的理想,资本寒冬浇灭了一部分人的希望。对这两者都深有感触的,当属微微拼车的创始人王永。 他的项目赶上了创业最好的时光,产品上线短短几个月之后就受到了投资人的热烈追捧,有人甚至对其估值10亿;他的项目也赶上了创业最坏的时光,没用多久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因融资不顺倒在了资本寒冬里。

在最疯狂的时候,微微拼车每天要补贴掉100多万元,但后来证明其中30%甚至更多都被刷单者拿走了;地方分公司动辄向总部要走上百万的推广费,但结果只带来1000或者几百名新用户;员工普遍拿着高薪,学硅谷文化,每个月的水果酸奶钱都要花掉好几万。

   当然,疯狂没有持续多久。

   微微拼车在花掉4000多万人民币以后,彻底宣告失败。

  当然,贯穿微微拼车失败始终的一个问题是—— 王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创业者,他把微微拼车失败80%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在公司最热闹的时候,我一度迷失了自己。” 

2014年10月,微微拼车只有大约30名员工,王永的想法也很简单,公司账上有400万先用着,走一步算一步。

   估值从8000万到10亿,传统企业家成功转战互联网

  王永是楚星设计、 品牌中国 等企业的创始人, 二十年来他在设计领域闷声赚钱,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互联网创业发生瓜葛 。 

  但在2014年,各种拼车软件层出不穷的时候,王永心动了。因为热衷公益, 永一直关注并推动着公益 顺风车 事业的发展,当他看到商业版本的顺风车如此受市场欢迎之时,便决定卷起袖管自己干

  故事回到2014年10月,微微拼车只有不到30名员工,公司账上的资金也不到400万。 但凭借王永在顺风车领域的号召力,以及全国各地的合作资源,微微拼车在多个城市迅速打开了市场

资本接踵而至。2014年12月,微微拼车拿到了400万人民币的首笔投资,投资方叫中新圆梦,对微微拼车给出的估值是8000万元人民币;2015年1月,微微拼车拿到了750万人民币的第二笔投资,投资方叫茂信合利,给出的估值是1.5亿元人民币。

  “我们上了《新闻联播》,我主演的电影《顺风车》也启动了预热。”王永回忆说, 当时一切看起来都欣欣 向荣 。包括 中信资本 、 盛大资本 在内的一大波投资机构络绎不绝地来登门拜访。他们给微微拼车的估值也从1.5亿变成3亿,又从3亿变成5亿、8亿,直到10亿。王永在微微拼车大约持股70%,按照10亿估值一算,他的身价已为7亿。

  “当时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成功了,非常亢奋,每天几乎十六个小时都在工作。” 王永甚至开始谋划上市,谋划全球化,谋划一个规模更大的私家车共享经济平台

中新圆梦、茂信合利都希望能投出更多的资金,但被王永以不愿出让更多股份、希望小步快跑为理由拒绝了。当投资人给微微拼车估值1.5亿、3亿、5亿的时候,如果王永拍板,钱也许很快就会到账。但王永希望听到更高的出价。

   投资人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在微微拼车最受资本追捧的日子里,有一位知名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约了三次才见到王永。除了王永每日要跑三四个城市演讲、比较忙的因素外,他也坦诚, 因为估值涨的太快,自己“有了傲气、不知天高地厚”

   骄傲和贪婪加在一起,让王永在犹犹豫豫的状态下拒绝掉了很多急于入局的资本,而把未来孤注一掷在出价最高的中信资本身上。 就在中信资本做完尽职调查、准备开投决会之前,故事发生了致命转折——滴滴来了。

  王永对微微拼车前高管们的评价是——“ 简历 都很牛”,但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和运营却不甚了解。

   盲目崇拜硅谷的微微拼车管理失控

  融资失败结束了微微拼车的创业之旅,但这只是表象, 真正杀死这家公司的,是其在战略、团队、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王永说, 对于失败他自己要承担起80%的责任 。作为董事长,王永最初主导公司的战略和外部事务,但在融资、招人、技术和管理等宏观层面,他的判断力都明显不足。

微微拼车的一位前员工告诉记者,王永对于互联网不甚了解,前期他在融资方面太过乐观和傲慢,后期则没有做到当机立断。公司在用人上也没有形成规范,王永独断的现象时有发生。王永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合作伙伴,这些人给微微拼车初期的扩张工作带来很大帮助,但后来他们用尽各种手段掏空了这家公司的资金。

   如果王永手下有一支称职的高管团队,微微拼车或许也不至于失败得那么突然。但问题是,没有。

  但最致命的问题出在资金上。微微拼车从开始到最后一共花出去4000多万, 王永认为其中至少有一半“被浪费了” 。首先,在市场补贴方面,微微拼车做得不够精细。有一段时间,微微拼车每天要补贴掉100万元,最多的一天则为150万元。

  “ 我们没有把钱补给真正需要补贴的人 ”,王永说,“补贴是一种自残行为,短期内看起来好像有点繁荣,但实际上并没有培养起任何的用户忠诚度。反而招来大量的职业刷单者,在我们的后台,刷单比例至少占到30%。”

   但补贴并不是微微拼车烧钱的唯一出口。 在推广费用上,这家公司的内控问题相当严重。“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了这种状况,比如通过合同造假的方式侵吞推广费,比如一顿饭上万元的应酬费。”王永说,“甚至有些地方,几十万的推广费花完了,下面员工竟然说没有见过这些钱。”

聊到这里,王永的情绪有点激动。他说,当他发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此前微微拼车的高速增长掩盖了很多问题,而财务权一直在CEO蒲繁强手里。

  “高管每个月工资3万多,媒介总监2万,总监的助理都要1万5。”王永做企业20多年,本来他有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但 当高管们用“互联网要信任、透明、快节奏”等理念来游说他的时候,他动摇了、相信了 ,“他们告诉我,我们要学硅谷,每天穿个大裤衩、穿双拖鞋来上班,每天要有水果、酸奶,要好吃好喝。有一个月我看账目,买水果、买酸奶的开销都好几万。”

当王永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甚至还找朋友借了不少钱,用于裁员、收拾微微拼车剩下的摊子。

   花4000万代价买回来的教训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回到2014年10月,你觉得微微拼车的结局会变吗?”

  对于这个问题,王永声称自己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 吸取了前述教训之后再去经营微微拼车,胜算一定会很大 ,“也许现在拼车领域剩下来与滴滴顺风车对抗的就不是 嘀嗒拼车 ,而会是微微拼车。”

  当然,如果再创业,王永一定不会选择类似拼车这样通过疯狂补贴来竞争的行业。“生意总归要赚钱,要有利润。O2O补贴大战,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王永说,“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我们不能把互联网当饭吃,真正的发动机还是商业本身。 本来我对这个道理的理解还是比较深的,但在那段狂风暴雨的时间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在采访完王永之后,记者与另外几位拼车行业的专业人士探讨微微拼车的成败。 不少人表示,在他们眼里,像王永这样的传统企业家来玩互联网,几乎注定要败在互联网创业者的脚下。

  但 王永认为自己曾离成功很近,如今内心渐渐释然 ,他说自己还会继续创业:“如果一个创业者,能栽一个很大的跟头,对他未来做更大的事情,一定是有巨大帮助的。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估值10亿人民币互联网 估值死路一条易到估值企业估值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