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并不难!投资“独角兽”需理性回归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募资难,不是因为缺钱

整个四月,看到业内频繁提到“募资困难“话题,在基金架构设计层面,我曾提出由于资金与资产存在错配风险,从而会导致部分机构募资不畅。利用假期深度写了些关于“募资”的内容,秉承本公众号系统分析、逻辑推演的风格,今天笔者就此话题展开分享。

  首先锚定问题的本质:募资为什么难。笔者可以肯定的说,一级市场机构在今天遇到募资难题,不是因为市场上没有资金,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够多的 好项目 去对资金进行消化。所以关于募资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问题的本质: 对于投资 什么是好项目? (思考拓展:“独角兽”一定是好项目嘛)

   判断好项目的前提是 管理 回报

莎翁曰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项目而言,不同人去看自然也会产生不同观点。其实我们可以把看项目的投资方(包括个人和机构)简单分为两类: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

   财务投资者的回报预期

关于财务投资者“如何界定一个项目好坏”,曾有同行说只要是能赚钱就是好项目。用极端假设法举例:如果你是一名财务投资人,现在感觉一个项目不错,投资几百万苦等三年后赚到了一毛钱,你愿意嘛?

显然这笔投资决策是有问题的。即使比起很多本金都没拿回来的投资人而言,可能这个结果并不算失败,但也很难称的上是成功。我想借这个例子表达的意思是:拿“是否赚钱”衡量项目好坏并没有错,但不够严谨。

其实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基金产品时,会有一个基础收益率的概念(大部分基础收益率在8%/年)。那么再次假设你作为财务投资人,购买了某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最后只拿到了基础收益率,你愿意嘛?

  就笔者所了解,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比这个年化更高,风险更小的理财产品供你选择。所以我想大多数做股权投资的朋友,是难以接受只拿到基础收益的回报。现在让我们回到问题起点, 对于财务投资者而言,什么是好项目?

   我认为有可能达到投资人回报预期,并且 有机会超过投资人回报预期的项目,才是真正的好项目。 尤其是在LP角度去看自身投资决策的优劣,焦点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收益预期,其次再去匹配拟投资的产品要素。譬如说在估值能够满足投资人要求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 项目的潜在回报率是在你的必要回报率之上。 比如我们测算内在价值和价格会提供五年35%以上的涨幅,就是每年符合35%以上的涨幅,才能够进入我们的视野里,但如果觉得它不符合这个目标,那就不是财务投资者的投资标的。

   战略投资者的回报预期

  财务投资者说完,我们聊聊战略投资者。顾名思义,战略投资者就是以战略为主要参考因素,从而进行投资决策的人。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战略投资者进行投资,愿意接受亏损嘛?

  现实的商业社会中,没有人希望自己做的是赔钱买卖,但市场也一再用实际 行动教育 我们,这不是意愿可以决定的事情。所以不管你是GP、LP或者是其他角色, 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思考内容就是“哪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弄清主语很重要。

在投资决策中,有的战略投资者是为了补齐企业的业务短板,巩固行业实力;有的是为了拿资金换空间,完成商业的生态布局;有的是为了比对手更快的到达某个战略要地,实现产业卡位,以上都属于战略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范畴。

  像红杉中国早年“买下赛道”投资理论,经纬押注 中国移动 互联网的All in策略,三巨头BAT斗法外卖市场,滴滴和快的两家为了抢占出行市场的龙争虎斗,也属于这个范畴的商业实例。

笔者接触过的战略投资人,我把他们分为三种。

   一种是企业战略内部梳理清晰,已经到了执行层面,他们有明确的投资方向。 在这个阶段CEO只需考虑如何使用战术完成目标,谁可以提供他想要的东西那大家就是合作关系,谁想占有他需要的资源那就是竞争关系。

很多国内早些年的投资机构,依托于产业方的股东背景,因为清楚产业方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从而可以实现资本和资产的高效对接,他们就是按照这个打法快速实现早期积累,并占据资本行业的有利位置。现在回看起来依然不失为一种经典的作战方法,值得尊敬和学习。

   另外一种战略投资人是发展遇到了瓶颈,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路在 何方 。 通过对外投资寻求潜在突破的可能性。不管战略投资者的目标达成与否,对于很多少壮派的投资公司而言,这是一波很好的机遇。

作为战略投资者愿意尝试新的可能,身为投资机构又有什么不配合的理由呢?与此同时,通过这一波机遇也充分考验了股权投资行业少壮派们身为买方和卖方的能力。

   关于战略投资人的最后一类,是属于所谓“闲子”的投资风格。 “闲子”是指在围棋对弈过程中,没有明确意图的一个落子行为,举一个应用场景的例子可能更有助于大家理解。譬如说某集团牢牢占据产业龙头地位,既不能垄断产业链(国家禁止,除非你是...)也不能无所事事,那就找一些新兴项目投资吧。

  往往这类所谓的“闲子”投资行为,在新旧动能转换、 新兴市场 崛起的时候会有奇效, 新产业 新人才,名副其实的二十一世界人才最贵。笔者遇到这类战略投资人,一般会多聊几句,交流内容都很有意思。总而言之,战略投资人大体上分为以上三种。

   投资独角兽,驱魅、明辨加笃行

  如果你看过我前面的两个系列(私募股权母基金:雄心所向何处(全)、PE+上市公司:终局将至!),可能已经知道我为什么要把募资和独角兽放在一起讨论, 如果观点在极端假设的情况下还能符合常识,那么这才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观点 ,才值得被研究和学习,所以我想通过募资说说独角兽。

自从开了公众号,一直有LP咨询我“目前这个时点投资独角兽是否合适”。其实业内从去年开始,就有多家机构开始兜售独角兽项目的份额,今年一、二季度依然受到这波趋势的影响,市场上大部分的目光自然都聚焦于此处。

关于投资独角兽是否合适,我认为具体项目还是需要具体分析,不能因为某些项目被纳入什么名单就舍弃客观的推理逻辑。当人们决策一个事情需要征求别人意见的时候,一是因为不确定,希望得到更多协助于判断的辅助信息;二是不独立,该分析的分析,该决策的决策,可就是无法果断执行,借以希望找到更多相同声音,帮他完成临门一脚。

独角兽现象只是作为案例,但在投资界它的确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通过这个案例我想阐述投资人如何决策自己投资行为,希望接下来的内容可以给予你们一些帮助。

   首先驱魅——独角兽再独一无二,它也只是个项目。 像我这般懒人愿意思考本质的最大动力,就是避免重复思考。

不管什么行业里的独角兽,也不管国家给予了什么样的绿色通道,说到底你投资的是个项目,如果这个项目不能给你带来预期回报,就算是来自东土大唐八心八箭的独角兽于你而言也只是个糟糕的投资选项。

所以身为投资者,一定先弄清楚自己的预期回报,然后根据项目进行匹配。算出的套利空间,符合的自己预期,就往下一步走,不合适就挥手告别,钱在自己口袋里比什么都重要。

   其次明辨——到底是什么支撑项目可以达成你的预期。 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独角兽都敢说自己就是未来的行业主宰,不可否认国家一再公布利好消息,传达拥抱新经济的精神,可是回归投资者的视角,这些因素是否能作为支撑项目达成预期回报的主要依据呢?

  四月份受邀参加了几场路演,某些同行喜欢把独角兽和新经济放在一起假装化学反应,我听了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我们考虑一个问题: 独角兽成功上市,你的投资就一定会赚钱嘛?要知道项目在上市前、上市后受到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评估标准和监管体系。 如果“独角兽”剥去性感的故事外衣,真的足以招架住资本市场的洗礼嘛?

   最后是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位前辈曾对我说笑道:国内的 证券市场是白酒 ,风险和收益正相关,往往喝的快醉的也快; 债券市场是啤酒 ,度数不高却很有麻痹性,各种杠杆和嵌套在你不知情的状态下悄然发生,风险也随即产生; 房地产投资是红酒 ,一款优秀红酒我们要学会看它的产地,窖藏时间,出自哪位调酒师之手,就像我们看房地产投资一样,地段怎么样,什么时点开发,地产开发商是谁; 股权投资是白水 ,它是投资的底色,喝水的人想在水中获得什么,就需要在有水的基础上进行调制,只要找到专业的人,就可能把普通白水变成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我想一级市场的挑战与乐趣也正是如此。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 投资界 转载,文章版权归 原作者及原出处 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

随意打赏

2017独角兽名单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独角兽回归名单独角兽公司独角兽资本投资独角兽独角兽概念独角兽企业独角兽融资首轮募资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