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经验分享:店铺思路与规划篇】纯属个人杂谈~大神们不要激动来吐槽!(派代网)

派代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之前答应建材类的好友发表一下我对淘宝天猫的个人运营理解,在各位资深的大神面前,我或者还是一个“草根”(成东青这个角色我很喜欢,正如现在的电商老板一样的心态),还请多多见谅,纯属个人理解,欢迎指点!

但不要太注那些重细节,纯属分享一下个人看法(这句是是从暴走大事件学回来的)。

小弟先吐槽一下过往与商家的交流心得:

在淘宝的这三年内,从草根到正规军这是必然的趋向,以前的淘宝可能1-3个人就能完事,现在需要一支团队来细分到每个细节,设计丶仓库丶客服丶运营丶策划丶文案丶企划丶营销等等由不同的小组来结合,人手超20人或以上。但我在此先提问一个问题,每个商家都在建立完善团队,但目的是什么?是否有进行分析过或者理解过?但在我认识的商家中不少都因为看到别人在这样操作,他们也在学。呵呵呵,学什么呢?我不知道他们的想法是怎样?但有一个商家和我聊天的时候,他说:“如果5年前做淘宝,我肯定已经发财了!现在进入电商已经慢了”我只是很冷淡的回他一句:“呵呵呵!”。就算让他再5年前做淘宝真的能比人快发财吗(除了卖假货的一些屌丝们,但现在的消费者都不是傻B了)?以前做与现在做电商都一个鸟样,以前做你也许会说资源不足丶模式丶人手不够丶人才少丶流量少等等什么狗屁的原因都有,现在做电商你也许会说竞争激烈丶还是资源不足丶人手才少丶价格透明丶同质化严重。都不是一样的情况吗?

另外之前也有很商家都突然发个店铺连接过来,让我看看他们的店铺和宝贝页面做的如何,天啊!我对你行业市场了解不深,而且对你店铺数据也不清楚,我自问没这个能力说到要点,只能从经验分享一下思路。现在的类目如灯饰商家都在模仿“奥朵”,家具就模仿“林氏木业”,瓷砖就模仿“孔雀鱼”,精油就模仿“阿芙”,我个人的理解他们都有自己很清晰的定位与规划,奥朵卖灯饰,但它赋予了灯饰为“时尚”,奥朵的页面设计就离不开“时尚”主题,而不少的灯饰商家就很着标杆来抄,林氏木业走的是贴切消费者的“卖场模式”,从页面上也许看不到他们有华丽的设计,但他们的页面却有强悍的促动效果,这只是个人看点,“要太注那些重细节”。在电商行业中抄不是问题,但起码抄的有水准点和个性点好不!不然就真的是艹。在抄之前是否有想过与行业标杆的识别理念?别和我说品牌这玩意,品牌就是吹出来的,看你是怎样打造这个吹的理念进入消费者心智中!随便搜索一下灯饰的店铺,90%的店铺都是模仿奥朵,什么外国女模,什么展示方式,吹嘘自己是什么第一品牌,都抄的千遍一律。你如果是消费者想买灯或买建材,你是否有想过第一时间自己的店铺就要和其他商家区别出来(识别系统)和能否记住或吸引消费者关注,识别系统这个细节下面会细说,别急哈,让我再吐槽一下哈~~更让我觉得无法理解的是店铺延伸多家店铺或者店铺内的商品延伸品种来获取更大的流量或销售,简直就是自己来挖掘坑位给自己埋葬(这个就不需要竞拍)。其实线下的过去20年都一直都有案例让我们参考,为啥现在做电商的人还是不吸取教训呢?“通才”与“专才”的这个道理待会再细说,今天就先吐槽到这里,希望大家别介意,多交流和指导的,下面还是说回正事吧!

   就说说店铺的经营思路,这个问题说法就百花百样,正如中国功夫各门各派,功夫从每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后,都会创新出一套属于或适合自己的,但都离不开功夫源于“少林寺”,店铺的思路其实也差不多这个道理,离不开是“商业”。但在达成商业模式之前就必须要了解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店铺定位,这个市场从电商打起革命时很多商家都与线下直接冲击与对比,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形成了电商发展的理由。时至今日,商家们或多或少都迷惘了,线下市场和线上都价格透明化丶同质化,消费者也越来越变态,没有想当年的那回事了。淘宝上的店铺也日益增多(快电商时代这个大家都懂的哈)丶竞争激烈,商家有些在想办法求生存,有些商家在想办法突破瓶颈,更困扰的是线下品牌大军都进攻电商,他们的品牌沉淀多年,认知度高,现在是线下反击电商们当年的无情无义家伙们。这下好玩了吧,哈哈!但在我刚才吐槽中也说了一个问题,为啥要组建团队?没错,就是应对两方面的战争,一场是内战(线上的)和一场防御战(线下品牌进攻电商)。这里有人可能会笑了,用战争来形容有点过了吧!你笑没有问题,希望你不要成了炮灰!商业就是一场长期而痛苦的战争。组建团队简单的说为了以后的这场硬战打基础,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思路与自己店铺的战术,给予你一支神一样的团队都变成猪一样的队友。在组建之前就必须先清楚自己店铺的优势丶弱势丶缺点等,通过组建攻克团队解决问题。

     再细说到现状的店铺经营思路,请商家们能否停一下,想思考一下,你店铺处于什么位置,是高级卖家丶中间卖家还是低级卖家呢?假如某个类目的线上市场是10亿,第一位卖家占50%市场份额,第二位卖家占25%份额,第三位卖家占20%,而其他的只是占5%,那么是你,请问你有为自己的店铺的处境思考没?店铺定位和战术呢?举例第一位卖家已经占据市场份额50%,他们会做防御战略,他有足够流量丶资源和财力,只要对手一有什么动作攻击他,他就会复制对手产品或改良,而进行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第二位卖家他如果想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他只能采取进攻战略。再这里你就别傻B的想到去开发市场了,因为真正的商战不是在消费者和市场上,而是对手,第二位的商家想要获得更的份额就要需要从第一商家那里获取,他只能进攻占比最大份额的那个,如果他进攻小商家那5%市场份额,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占50%市场份额中能获取其中的5%份额是,其他市场份额上多少?这个数你会算的。然后继续往下深挖,假如你店铺在财力丶规模丶资源都不足的情况下,你想死的更快,就进攻他们试试看。但又不能一成不变的防守(这里意思是只做自己以为对的操作,什么刷单,什么直通车打造爆款,如果你还在干,祝你生意兴隆),你可能需要的是游击战,就是先关注一下类目中再细分到小到已经不了小的类目来做,其他的都斩了不做。这里会细说一下刚才吐槽的“通才”与“专才”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只能聚焦一个点来做,细分到再细分的类目,大卖家不会想花心思去搞成本与利润不成正比的生意。其二是第二和第三位的商家都有自己很强的目的性去抢大卖家销售份额来定制了战略,尤其我们这些做建材的商家们不要听天猫那些狗屁维护老客户,那些只是对八大类目有用的东西。而你只聚焦一个项目上而发展,定位特定的人群需求与满足。正如刚才吐槽中有些商家什么东西都搬到自己的店铺去销售,让消费者难以判断你是否专业,其二这是店铺发展的必须的过程吗?简单举例个子:线下吉利剃须刀,他们就是专业做个类目的行业,从1917年几代人专注做剃须刀,吉列品牌在美国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达80%,奠定了其在刮胡刀领域的领导地位。是男性们是怎样认知这个品牌,因为什么,你们想想就知道。假如他延伸做其他的做剪刀丶手术刀等商品,后果会怎样?正如一个有心脏病的人,不能可能看一个急症的门诊医生,他认知中是找专才心脏科医生一样的原理。淘宝行业的类目还有许多没有开发的细分的小类目,你是否有思考到位捉到那部分的人群没?我们来看看马赛克这个是建材行业中细节到无法在分的类目,孔雀鱼这个品牌4年一直只做马赛克,不上任何瓷砖类的什么抛光砖丶仿古砖丶微晶石的品类商品,这些商品的市场份额很大,为什么不做?我说道这里,大家也应该有体会的。一个店铺的经营思路看似很简单,但做起来就很复杂,我想的马云的“小而美”的“小”也大概这样的想法吧,如果马云能回复我这篇的文章,我开围20台来请大家吃个饭哈!当然可以当开个玩笑。

   最后就细说刚才提及的识别系系统问题了,我在这文章不是要说商家的页面抄的不好,只是分享嘛,不要太注重哪些细节。正如上文提及的,你为店铺规则中也需要思考自己的商品如何展示才能与别人商家区分,从产品的主图丶宝贝页面的排版展示及首页等问题,宝贝页面是否有按照FBA法则来做(FBA法则不懂就查百度吧,哥!),展示的主图与首页是否有解决客户4大需求与顾虑?有部分的商家看到别人卖这东西很火,他也去卖!他或者有这个货源或者去找类似的货,做类似的店铺,然后整天吐槽没有单,淘宝难做!呵呵呵呵(ni ma b),店铺的经营不是看到别人做什么你就去做,别人怎样设计,你就怎么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很好,那么把你的页面给一些不懂电商的人看,然后叫他们去看你认为同行做的比较好的店铺对比,看看你的朋友能回答到一致能识别你店铺或宝贝?如果不是,你就该想这“识别”玩意了。“小而美”的“美”,我理解的不是过份的美感,而是区分!

     恩,就先说分享到这里,我希望大家能真心的交流出真货哈!欢迎大家的交流,希望大神们就不要来吐槽我了,大家的理解不一样,我希望有真心的交流,而不是吐槽;不要太注重哪些细节哈!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