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米机器人李晗:从眼球效应到解决真实痛点和刚需,服务机器人迎来“黄金十年”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2月8日,2018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隆重举行,近百位知名资本大咖,独角兽创始人、创业风云人物及近千位投资人与创业者共聚“聚势谋远 创变未来——2018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

在会上,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晗发表《从眼球效应到真实刚需》主题演讲。李晗表示,从最初的“眼球效应”到现在的真实刚需,未来十年是服务机器人大发展的黄金时间。

钛米机器人李晗:从眼球效应到解决真实痛点和刚需,服务机器人迎来“黄金十年”

,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对服务的需求不一样,因此,钛米机器人选择将医疗服务行业做为切入口。钛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1月,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专注于智能医疗服务机器人平台研发,提供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钛米机器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目前已累计研发和生产近10款机器人产品。

李晗分享了钛米机器人在医疗行业的具体应用:钛米机器人针对手术室场景面临的痛点,研发了钛米医疗物资配送机器人,目前已经部署40多家医院,服务4万多台手术;针对核医学科场景的一对矛盾——痛点与刚需,研发了钛米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

钛米机器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高度模块化,可以实现快速迭代,通过几年研发可以迅速地打造出应用在不同场景的机器人。在产品布局上,钛米机器人将打造一个包括医疗服务机器人、PET/CT陪伴引导机器人、耗材配送机器人、垃圾回收机器人等在内的产品矩阵。

李晗介绍,钛米机器人的技术研发路线是从“一般医疗服务机器人”到“诊断监测机器人”,再到“治疗康复机器人”,从前到后,研发的技术挑战也在增加。

李晗表示,钛米机器人产品的定位是一个机器人平台,该机器人平台是应用、服务和管理的载体,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服务人员”。机器人背后有钛米机器人的系统做支持,从而实现为医院提供整个物流的解决方案。此外,钛米机器人也为自己的机器人产品建有云平台,该平台会在医院许可的情况下搜集其业务数据和机器人运行数据,以了解机器人实时工作情况。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猎云网删改:

我是来自上海钛米机器人公司的李晗,刚才王总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接下来我会从医疗服务机器人场景来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今天演讲主题是《从眼球效应到真实刚需》,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钛米机器人。钛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1月,地处上海张江科学城腹地。我们钛米机器人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我们专注于医疗服务领域。机器人这样的产品,是一个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传感器技术、视觉,还有语音识别等等,是一个综合的产品。

钛米的团队具有非常强的战斗力,我们主要的技术骨干都来自一家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从生产、机械、硬件、软件、算法、市场到技术销售,我们都有最强的人。正因为我们有最强的团队,钛米从2015年成立,从最开始的七、八个人,到现在七、八十个人,翻了十倍;

最开始我们有一款产品,到现在有十款产品,产品数量也翻了十倍;我们从天使轮融资,到现在完成B轮和B+轮2.6亿软融资,我们融资也翻了20倍。这些都是我们团队实力的证明,也是资本市场和用户对我们的认可。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医疗服务机器人,或者说服务机器人的趋势。过去十几、二十年是工业机器人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产生了大量的生产线和应用,工业机器人日趋成熟。但是随着各个行业技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包括手机行业、互联网行业、电动汽车、AR/VR、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技术变化和技术机遇促进了服务机器人的大发展。大家可以看到阿里、北京海底捞的无人餐厅。未来十年是服务机器人大发展的黄金时间。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服务机器人走入我们的生活。

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是服务于人。人在不同阶段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服务机器人其实是这些服务方面的具体化。对于钛米机器人,我们选择了医疗服务这样的行业做切入。

接下来我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医疗行业的具体应用。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真实拍摄于某家医院的门诊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机器人非常可爱,眼球效应绝对是足足的,但是它真的是一个刚需吗?可能对于改善医疗场景的紧张气氛,吸引眼球也许是有帮助的。但是对真实医院场景能满足需求吗?我相信大家都有答案。

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场景:手术室。医院手术室是绝大多数人没去过的,大家也不了解的。手术室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和比较传统的地方,但也是每个医院最核心的地方。

手术室现在存在哪些痛点呢?首先,在每日手术室备台的时候存在排队领物的情况,大型医院可能四十多个手术室,一大早排队领物,需要的东西很多,各种手术包、药品等等,会造成备台的时间过长。第二,目前手术室配送还是人工配送为主。第三,临时取物。因为手术过程中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有时候缺少一些东西,可能就要派寻回护士赶快去取。

临时取物存在什么问题呢?会延长手术时间,以及增加手术的中断次数。这对于病人来说,手术时间的延长,意味着麻醉时间更长,意味着伤口暴露在空气中被感染的机会更大。同时临时取物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比较大的体力劳动。一场手术还好,一天十场手术,是非常辛苦的,有些护士脚都是肿的。

最后,是人工核对的情况。我们在国内最顶尖的一些医院都可以看到,医生使用的一些高质耗材,包括他们使用的一些重要器材的核对,仍然是手工的,用笔打勾叉这样的方式。这会导致更大的误差,同时这也是医院信息化的最后一里路——没有完成信息化的情况。继药品零加成后,现在医疗改革的焦点之一是耗占比的问题。耗占比的问题就是耗材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占用的比例。使用机器人,它不单是完成这样的配送,我们还有大量的系统在后面做支持,从而实现台清、日清,这也是医院智能化管理,降低耗占比一个重要的抓手。

对于在中国手术的一个更大的环境来说,我们人口众多,手术量非常巨大——一家医院手术量一年可以达到20万台。通过我们机器人对耗材、机械包等等进行管理,我们可以极大地促进手术室的手术效率,同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的体力消耗,也提升了医院管理能力。手术室配送机器人的外形是很简单的,在手术室有一个控制终端,护士需要什么耗材或者药品,通过平板下单,机器人自动到库存取物,取完后再回到手术室。

去年11月份到今年的10月份,据统计数据,我们部署了40家三甲医院,累计服务了4万多台手术,代替护士完成了5万公里的行程,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手术室团队效率,包括差错率、手术中断时间等等,这都是我们取得的成绩。

我们合作的一家医院,护士发在自己微信上说,她在跟我们的机器人工作了一天之后,和机器人合了个影。说明她对我们产品的认可和依赖,这也是我们这帮做技术人的最大的情怀。

第二个场景,是核医学科的场景。我先和大家说一个背景:在过去的十来年,甲状腺疾病,特别甲癌、甲亢发病率很高。对于甲癌,目前治疗手段是这样的:首先进行手术,对甲状腺进行切除,之后需要服用碘131这样的药物进行清甲。对于甲亢的治疗来说,虽然不用做手术,也是用同样的办法来降低甲状腺的分泌情况。这个时候产生了一对刚需矛盾。

首先,因为碘131具有放射性的,国家规定的是2.5微C服每小时照射量。实测情况是,对于服药24小时后的病人,他甲状腺辐射量最高达到了480微C服每小时,超过国家的标准的数百倍。对于这样的一个科室,使用的是铅门、铅玻璃,进出人员、护士医生需要穿蓝色的铅服。对于绝大多数医院来说,医护人员不愿意过多进去接触病人的,所以首先带来职业防护的一个痛点。对于另一边的病人来说,因为病人服用了碘131清甲药物后,甲状腺会出现水肿,同时造成体温升高,严重的会造成窒息的风险。但对于在隔离病房的病人,医护人员又不愿意过多地接触。我举一个例子,他们需要每天服药,但是绝大多数医院会先把一个星期的药一次性发给你,然后一般情况下他不会再进去了,而是通过电话方式进行沟通。但这样对于隔离病房的病人来说,他会遭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在隔离病房是非常压抑的,我本人也进去过很多次。在隔离病房,因为屏蔽作用,想拿起手机刷微信都不行,所以是非常压抑的。同时由于缺少及时的监护,也增大了医疗事故的风险。

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核医学科推出了服务机器人。机器人适合干什么?适合干人干不了的,人不愿意干的,以及人反复重复干的,我们可以进行标准化。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不太愿意干的辐射场景。对于机器人来说,它的机器人元素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隔离病房里独立完成导航、避障、充电,以及执行任务的移动功能。我们搭载核医学科日常需要的基本医疗设备,包括血压、脉搏、体温、辐射测量。辐射测量不光可以对病人的辐射值进行局部的和全身的测量,还可以对病区环境的辐射值进行测量。

与此同时,这个产品也是一个科教平台,它可以搭载新的热成像技术,应用深度学习,通过另外一个角度——从热成像角度对甲状腺疾病做一个初判,同时可以对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结果进行评估。

最后,因为机器人本身是一个信息化平台,它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多媒体的手段,对病人进行宣教。这里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甲状腺病房,对于一些老年病人来说,他们使用机器人设备,包括智能设备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的。最典型的一个情况就是在这些病房的墙角会放着血压计,一般是病人自己去量。但是对老年病人来说,会存在操作上的障碍,这时候他会用病区电话和医生护士沟通怎么使用,然后再回来进行操作。我们的机器人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导病人完成这样的体征测量,从而实现一个很顺利的七天隔离治疗。

接下来给大家具体看看机器人是怎么工作的。在上海同济医院,机器人呼叫病人,通过人脸识别确认病人身份,接下来用多媒体方式一步一步引导他完成相关的特征测量。整个操作都是独立自主完成的。

刚才我提到了,经常有医院把病人的药物一次性发放,有了机器人可以每天发放,然后通过人脸识别来识别病人。对于核医学科,它是一个特殊的学科,我们从中华医学会了解到每年进入这个科室的医生数大概只有200多名。我们有这么多毕业生,可是进入这个科室的只有200多人,可见这个科室存在着这样的刚需和职业防护得多厉害。我们的机器人对于保护我们的白衣天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个产品也是一个科教的平台,医科学生通过机器人可以进行远程的视频查房,从而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对于病人的家属也可以通过机器人进行视频通话,可以更多地和病人进行交互。所以说这也是我们现在治疗手段AI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我们钛米现在也在在研发一些新产品。通过我们很有战斗力的团队,几年就可以迅速地打造出应用在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在软件和硬件高度地模块化,所以我们可以实现快速地迭代。

我们的机器人产品定位是一个机器人平台,是一个应用和服务,包括管理的载体。它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服务人员,或者一个快递小哥。在我们的机器人背后,有我们相关的系统做支持,包括一物一码系统,包括其他机器人的语音系统等等的,从而可以实现整个医院物流的解决方案。

我们为机器人也准备了云平台,对于云平台,我们搜集两方面的数据:在医院许可的情况下搜集他们的业务数据。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哪一类药品,怎么样尺寸的药品,以及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会占到使用的最多数。同时我们也搜集机器人运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实时的工作情况,可以看到机器人故障的情况。

分享一个案例,当时在某一家医院,我们监控到机器人没有回到充电桩,出现了一些故障。我们电话打过去,医生说挺好的,没什么问题。技术人员说再看看。就是我们这种主动服务使他们感动。目前我们钛米机器人已经在全国40余家三甲医院进行了部署。

最后我再分享一下钛米产品发展技术路线。我们作为商业公司需要一步一步走,在我们的技术、资金、行业经验上积累,所以我们从一般医疗服务机器人切入,就是刚才说到的手术室配送机器人、冷链药品配送机器人入手。接下来往诊疗监测机器人深入,像刚才提到的核医学科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使用大医疗设备,所以它需要CFDA二类证,我们也拿到了。

未来我们会再接再励往手术机器人推进。最后我们会再接再厉,砥砺奋进。谢谢大家。

随意打赏

日本机器人造机器人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机器人眼球机器人破窗效应马太效应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