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共享充电这个忽然爆火的行业,在一个月以内,除去未透露具体金额的融资事件之外,已披露的总融资额已超过9亿人民币(美元折合为人民币计算)。直到现在,共享充电依然在不断曝出融资消息,而速度最快者,已经跑到了B轮。对于这个行业,我们充满好奇,想要通过数据窥见资本规律和商业背后的真正逻辑。

22个创业公司与38家投资机构

目前整个共享充电行业入局者已经多达22个,资本入局者超过38家,数据来源为全网信息。

从轮次上来看,最高轮次已达B轮,行业融资总额超12亿元人民币,30天内集中披露的融资为9亿元。

下面,我们将用六张图带你看清共享充电行业的融资现状:

1. 共享充电行业融资轮次梳理:

已披露融资情况的创业公司共17家,其中大部分还处于天使轮,速度最快的项目已经到B轮。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2. 共享充电两种模式的项目数量对比

共享充电的商业模式一共有两种:机柜式充电宝以及桌面式充电,截至目前,机柜式充电宝的创业项目数量更多。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3. 共享充电公司的成立时间梳理

从公司成立时间上看,2015年成立的创业公司最多,许多公司在成立之初,并不是做共享充电服务,但在风口来临后,纷纷转型为共享充电的商业模式。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4. 两种商业模式的融资对比:

从两种模式的融资情况来看,桌面式充电更受资本青睐,最高轮次已经达到B轮,融资总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第一种:机柜式充电宝模式

融资轮次最高为:A轮,3亿元人民币
单轮融资额最高的公司为:街电科技
参与的投资机构数量为:14家
融资总额为:超过4.5亿元人民币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第二种:桌面式充电模式。

融资轮次最高为:B轮,3.5亿元人民币。
单轮融资最高为:小电科技
参与的投资机构数量为:24家
融资总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三大专利问题演变为行业纠纷

各种行业纠纷从共享充电大热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引发纠纷最多的问题要属专利了,可分为三种情况:

1 软件专利纠纷:移动电源的租借系统、租借终端的后台管理系统。

2 硬件专利纠纷:机柜模式中充电宝进出仓道的硬件模块。

3 外观专利纠纷:机柜设计,充电宝外观设计,内部设计。

在专利问题上,“来电科技”在2016年7月22日将“云充吧”告上法庭,起诉理由涉及3件实用新型专利,一审已于2016年12月23日宣判,来电科技胜诉。

此外,2017年3月,来电科技对以专利侵权为由,对街电科技和街电前母公司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公司发起诉讼。

22个创业公司、38家投资机构入局,看共享充电背后的商业逻辑

来电科技CEO在参与我们的【创业局内人】第二期时曾说过,桌面式充电缺乏安全性,缺乏核心技术,而在机柜式充电宝中,知识产权将是‘’商业逻辑”的护城河。

因此,在专利争夺战中,各家都不会放松。同时,创业公司申请专利赔偿时,不一定是为了能让竞争对手赔偿多少钱,一般侵权赔偿的程度很难界定。但从某种程度上,专利也可以是一个极好的PR(公关)手段。

而在共享充电行业,发生专利纠纷的,主要还是以机柜式充电宝模式为主。

四大争论焦点

除了行业中的专利问题,自共享充电火起来后,许多自媒体与投资人都表达了对共享充电行业不同的看法。

争论焦点一:共享充电宝是否安全

3.15曾曝光过共享充电桩的安全问题,某些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会窃取用户私密信息。同时,劣质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次数过多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针对充电宝窃取用户隐私问题,腾讯创业采访了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

李铁军对我们表示,有一种可能性是,经过人为改装的充电宝,外表看起来和普通充电宝无异,但实际上就是一台小型电脑,把芯片植入进去的话,就可以成为一种黑客工具,主要风险就是USB调试模式的风险很高。

它不仅仅影响安卓,即使是安全性较高的苹果手机,如果信任了某个USB设备,也存在安全风险。

李铁军说,从安全角度,不建议普通用户打开安卓手机的开发者模式。而且,当手机弹出界面询问是否信任某个设备时,必须非常清楚,这台设备的确值得信任。

但这只是潜在风险,目前并未发现街头共享充电宝被人为破坏改造。

争论焦点二:共享充电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

共享充电因为是B2C模式,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租赁模式,不是共享经济。

争论焦点三:共享充电宝是否容易被替代

反方观点:

充电宝价格便宜,自己携带的成本不高,很多人有携带习惯。

随着未来随着无线充电的发展,有线充电会被取代。

创始人和投资机构观点:不管是用户自己携带充电宝,还是商家铺设充电宝,都比较不方便,对于管理来说非常麻烦,同时对于未来的无线充电,目前普及成本会非常高,而无线充电设备也会用到有线。

争论焦点四:共享充电是否缺乏壁垒

网友观点:共享充电门槛低,复制快,缺乏壁垒,是资本炒作的结果。

创始人和投资机构观点:共享充电的壁垒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团队与运营的壁垒,在运营过程中不断试错,保证市场中的地位,这才是共享充电的壁垒。同时对于大场景的机柜派来说,专利、独家渠道都会成为共享充电宝的壁垒。

虽然目前整个市场存在许多对共享充电的争议,但经过腾讯创业的不专业测算,我们发现这的确是一个盈利模式清晰,现金流充裕的好生意。

本文为转载,转载请注意真实来源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猎云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hi电共享充电创业背后的故事创业投资公司杭州创业公司创业投资机构共享创业共享充电投资逻辑商业逻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