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蓝鲸TMT  •  扫码分享

中国时间今日凌晨,《纽约时报》气势汹汹地发表题为《China Gains on the U.S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ms Race》的文章。文章中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并见缝插针地告诫本国媒体不能只关注本国公司进展。

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纽约时报》原文

据《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美国国防副部长罗伯特·沃克(Robert o. Work)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最聪明的人工智能人才在Google和Facebook。现在,中国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最聪明的人工智能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美国已经不再具备战略性垄断优势。人工智能被广泛认为是新一代战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了力证自家观点,《纽约时报》特地提到一家公司——科大讯飞。文中将科大讯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突出代表,并着重提到了讯飞的人工智能核心计划——“讯飞超脑”。

报道中介绍,中国在技术方面进展的显著例子之一是此前未受美国媒体广泛报道的科大讯飞,一家专注于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和中英文翻译上已经获得国际级别大赛荣誉。

科大讯飞目前正在与中国国家科技部合作研发类人答题机器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未来让机器参加高考,并且考上重点大学。”

《纽约时报》的意图很明显,开春时节赶紧出来吼一吼,提醒本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大洋彼岸的中国AI大军又蠢蠢欲动了。文章认为,这种情形意味着美国正面临挑战,本来想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一家独大的想法,此时被中国的公司一点点瓜分市场。

所长翻了翻资料,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的报告已经指出,中国研究者贡献的人工智能相关论文数量已在近年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虽然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的研究者仍是人工智能算法中那些革命性突破的核心推动者,但借助人才优势,中国会很快成人工智能科研与产业化中坚力量。

当然,也有持否定观点的人。《纽约时报》文章中提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海军武器分析师阿比吉特·辛哈(Abhijit Singh)表示,“我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进展,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与美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有不同看法。李开复说,“中国研究人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过去5年他们一直在快速进步,这是无可争议的。”

所长以为,人工智能的热浪不断掀起,乘风破浪之时更是要知己知彼。如果你需要在人工智能圈子里探个究竟,那么国内人工智能几家公司你不得不看:

01  科大讯飞  

标签: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

董事长:刘庆峰   市值约369亿人民币

科大讯飞从事以语音为入口的人工智能研究,并于2010年推出了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该平台正在帮助25万合作伙伴在各细分领域实现专业化的发展,并持续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据悉平台每日服务量超过30亿人次,每日活跃用户达到3750万。科大讯飞以其高达99%以上的语音识别准确率各领域落地智能化应用。语音输入和翻译已经为公众所熟知及认可。此外,在家居、交通和教育领域也发展出了应用产品。例如,在汽车领域,科大讯飞推出了汽车智能车载系统飞鱼助理。该系统将远场识别、全双工、多轮交互、方言识别等技术应用于汽车,你可以直接通过语音输入在复杂的行车环境中轻松进行通讯、导航,收听了解多媒体娱乐信息,对车身进行控制和信息查询等服务。

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02 百度 

标签:语音识别和百度大脑

CEO:李彦宏   市值约:590亿美金

百度的人工智能发展在吴恩达的带领下布了很大的局。语音识别、百度大脑、自动驾驶、图像识别,百度是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覆盖。凭借原有的基础和实力,百度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在语音识别方面,Deep Speech 2被评为“2016改变世界十大突破技术”,其识别准确率也达到97%的高度。百度大脑在参加《最强大脑》节目中的胜利也是让观众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厉害之处。但是,百度的很多技术没有实现落地是目前发展的瓶颈,毕竟网撒的大,稍显不够精通。

不过百度很快挖来了陆奇,这位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相信这之后,百度在人工智能产品化、商业化上有一番大动作,持续关注~

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03  旷世科技  

标签: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

CEO:印奇   估值约68亿人民币

旷视科技是一家专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公司,打造领先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服务云平台。主要产品应用是Face++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Image++图像识别平台、VisionHacker移动游戏工作室。

旗下的第一个产品Face++ 现已提供给广大开发者和企业级伙伴,其中包括 阿里巴巴 、联想、 世纪佳缘 和美图秀秀等,API 总调用量超过60 亿次;并且在金融、安防、零售领域分别开始了商业化探索成功发育出Face++Financial,Face++Security,Face++BI 等垂直人脸验证解决方案产品。

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04  格灵深瞳  

标签:打造自然世界的搜索引擎

CEO:赵勇   估值数千万美元

格灵深瞳是一家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让计算机看懂世界,用广泛的视觉传感器网络,构建真实世界的搜索引擎。

格灵深瞳将三维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自主研发的深瞳技术在人和车的检测、跟踪与识别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将其应用到了安防监控和智能交通领域,推出了颠覆行业的突破性产品。

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05 地平线机器人 

标签:人工智能垂直应用

创始人:余凯   A+轮 数千万美元

地平线机器人是一家主打机器人专用“大脑”芯片研发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机器人时代的Intel”。地平线机器人主要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商提供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凭借地平线提供的服务,这些电子类产品能够具备一些AI功能,包括感知、交互、理解、甚至决策。地平线发布了针对智能家居的“安徒生”系统和针对智能驾驶的“雨果”系统。开发者基于这些平台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比如语音、图像等。地平线针对辅助驾驶所开发的技术,已经被一家国际上数一数二的Tier-1汽车技术供应商所采用

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所长列举的几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不同的优势展现。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两家:旷视科技和地平线机器人都是李开复创始的创新工厂投资的。目前,创新工场已投资近30 家直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商业价值的创业公司。在之后的文章中,所长也会开扒一番创新工场已投资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再次关注到《纽约时报》推的文章,字字句句透着“居安思危”的心情。看来人工智能这场技术、市场争夺战有得看了。所长以为,看到国内外人工智能公司发展趋势必然很重要,但技术如何商业化、市场化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心。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够活下去并且走得更远的公司,必然是拥有核心技术、行业数据以及行业专家的公司。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

纽约时报:中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正逼近美国

随意打赏

纽约时报app美国人工智能纽约时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