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商抱怨中国硬件外包产品质量太差,呼吁硬件生产本地化

快鲤鱼  •  扫码分享

编者按:最近在国外科技博客techcrunch 上出现了一篇文章《明智之举——硬件生产本地化》,作者john biggs 撰文称不少美国本土制造商抱怨中国外包产品质量太差,呼吁硬件生产本地化。反思之余,也意味着国内创业者的一些机会——瞄准海外市场,提供真正“物美价廉”的硬件产品。以下是john biggs的文章:

笔者曾和很多硬件生产商交流过,共识之一,就是硬件成本过高。比如kickstarter计划中,一位名叫michael ciuffo的制造商创作了一个外形很酷的二维码钟,用发光二极管整列来显示二维码。他从一位网上供货商处一共进购了500个发光二极管,并进行了测试,发现有38个存在问题。这种“简便易得”的原料和快捷低价的运输得到的产品的残次率实际上高达7.6%。他感叹到,“来自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虽然便宜,但是质量确实太差了。”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深圳手机硬件卖主交谈过。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黑市手机卖到发展中国家。虽然他经手的产品档次不高,但出问题的比例却不低,导致他需要雇佣质检员对每台手机进行检测,导致利润率的下降。

上面两个例子中并没有对特定国家的偏见,这种问题普遍存在在硬件制造的外包市场。因为买家觉得本土(美国/欧洲)生产普遍偏贵而进行外包,导致质量问题频繁出现。

“外包生产的硬件其质量问题难以避免,每个问题都是生产线延误的潜在威胁,而这种问题的成本,经过运输、样本制作、检测等各个环节被不断放大”,adafruit工业的limor fried表示,“最好的(节约成本的)方法就是控制供应线尽可能密集”。

adafruit公司刚刚为小规模办公室(soho office)挑选和购置工具花费17.5万美金。limor介绍说,“我们以小规模办公室的形式开发,就是希望能为南美提供注射成型,为美国公司提供印刷线路板,为纽约客户提供如大规模激光切割的服务。”

供货商靠近生产线的一大好处在于,出现问题的紧要关头可以直接开车过去反映。上文中ciuffo的供货商对残次品的回应态度很好,对残次品进行了补货。但补货多花费了35天的等待,让计划推迟了一个月。虽然单个进价本身确实存在价格优势,但多耗费的时间,以及质量问题上的消费却是无形的。

但问题是,不可能所有的整列二极管都从本地购买,买主还是可能买到和深圳工厂出品那样的原件。如果再禁止到货时质量检测,那么上文所述的质量问题在所难免。但随着adafruit瞄准本地顾客市场,以及本地供货商迎合小规模硬件制购买者的需求,硬件本土化的春天必将来临。

消费者也应当将购买需求“本土化”。虽然搞制造业绝非一时兴起,但这样一口气搞外包(像为kickstarter项目提供项目采购的基础供货公司都没有)是不行的,应当有这样一些本土企业将这方面的生意分流到美国本土市场。虽然买外包生产商的硬件便宜,但也将面临后续维修费用高的风险。将硬件本土化稳步发展能使得创新项目的进行更有保障,最终这种本土化引起的全线质量的提高将惠及大家。

(via tc)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