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业态、流程再造,百果园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小业态、流程再造,百果园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自2017年1月宣布收购一米鲜后,水果连锁企业百果园用数字告诉大家,合并后的效果正呈现“乘法效应”。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7月,百果园线上单月销售额突破1.2亿元,线上日销售额峰值达600万元,线上会员数突破500万人,线上月度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且实现规模化盈利。

在中国生鲜电商长达两年多的“水逆期”里,百果园一路收购了北京的果多美和生鲜电商一米鲜,一米鲜创始人焦岳全身心投入百果园的线上业务,让这个小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企业,成功完成线下到线上的布局。

正如焦岳所说:“百果园的竞争对手不是水果同行,而是一些巨头转型做水果。”

线上线下一体化最难的是流程再造

小业态、流程再造,百果园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百果园的官方数据显示,百果园的线上线下门店已经进入了41个城市,以2500多家门店为据点,构建成生鲜自提网络,与此同时,百果园仍以平均每天4~5家门店的速度开新店。

但这样的增速还会更快,百果园的“老兵”苏彦告诉品途商业评论:“到2018年,百果园的线上线下销售占比大概为12:88,以线下为主。”

线上,百果园通过自营App和第三方O2O平台为周围3公里的顾客提供外卖服务,其中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占线上销售的6成,百果园App的线上占比为4成。

与线上同步的是,百果园线下门店为顾客提供线上瞬间退款服务,顾客在门店购买水果后,订单将自动同步到自营App,顾客可在线上进行退款操作,退款比例从5%~100%不等,且完全是顾客自主操作。

每一家生鲜电商都会面临库存管理上的难题,百果园的线上线下一体完成信息化同步,除了同步商品品类和价格外,库存也是同步的。 每一家门店的店长辅助系统工具进行线上线下库存管理,比如系统自动匹配50种商品库存,但实际上香蕉没货,这时候就需要店长把香蕉下架,辅助系统最终让数据明确。

百果园依据一套新的系统工具支撑,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改造,苏彦称, 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目前比较大的困难就是流程再造,以前线下经营通过十几年的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营流程。但是线上渠道的接入,就需要线下必须打造新的经营流程,这个经营流程跟线下的经营流程如何融合在一起,目前来看困难比较大。

焦岳告诉品途商业评论,首先要改变店长的思维,让他意识到现在的经营状况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只经营一个线下渠道,现在要经营两个渠道,而且不只像外卖单这么简单。这时候就需要系统的辅助来安排人员分工、怎么拣货、高峰期的人员怎么协调、流程怎么融合等等。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成本,但是现阶段,焦岳表示并没有节省人力,因为线上创造了更多的客流和收入,因为流程的再造还没有完成,还是需要增加一些人力来配合打包和物流成本等环节。

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之后,焦岳表示:“目前正在做整个会员体系升级,陆续会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实施。”焦岳希望将会员的层级、权益更有差异化,将层级、权益匹配的积分和商城呈献给消费者,向高级会员提供一些特别的权益。

两驾马车:渠道品牌和品类品牌

小业态、流程再造,百果园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水果零售行业在中国有5000亿的市场,但是这个行业极为分散,大概从2013年开始才逐渐往头部企业靠拢,所以焦岳觉得,现在的水果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

对于百果园接下来的发展,“将会采取‘两驾马车’的战略:既要做好渠道,还要做好产品。”焦岳告诉品途商业评论。

百果园在不断增加渠道,面对人工成本的增加,房租的上涨,比如购物中心、社区、写字楼等新的消费场景的增加,百果园需要更多的应对政策,也需要在更多的领域进行探索。焦岳表示:“我们正在探索未来渠道,我个人过去六个月花了不少时间探索渠道,2018年将向业内公布果切、果汁等围绕水果的新渠道。”

在渠道上,百果园是小店连锁经营模式,符合中国的小区化、城镇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三公里半径圈的覆盖。 苏彦表示,小型水果连锁是一个已经被市场验证可行的业态,这也是百果园的主要方向

为了拓展更多的可能性,焦岳还告诉品途商业评论,“百果园目前还没有开放外部加盟,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会尝试外部加盟。开放加盟是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我们希望慎重,一旦开放肯定是三年甚至五年的协议承诺。”

据百果园官方数据透露,到目前为止,百果园内年新开店数量约700家,总计2500家门店 ,按照规划,到2020年,百果园要实现万店的规模。如果百果园年底真的开放了外部加盟,这个计划将变得轻松的多。

在产品品牌的输出上,百果园也在不断地增加品类,去输出品类品牌。百果园做水果产品改良,做水果定制、农事过程管理、整个采摘期的管理、采购的管理等等。

焦岳告诉品途商业评论:“希望在2020年打造20个品类品牌,基于两百万亩的耕地,单品是十万亩。坦白讲,我们每年认真做十个品牌,但能出来五个品牌就算不错了,今年我们还没有完成五个品牌的指标,因为果树类确实不好做的,改良果树大概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增加新渠道、拓展更多的可能性都需要建立在产品的品质上,改造上游果树,尤其是水果上游的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都离消费者预期还有很大距离,焦岳称,百果园在这个阶段要将商品标准化、品质化、最后才是品牌化,百果园认为区域性、地域性的品类品有很大的机遇。

生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而这需要通过产业化、体系化才能解决。那么百果园如何用产业互联网破局万亿生鲜市场难题?

如何破局万亿生鲜市场难题?

小业态、流程再造,百果园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从线上线下一体化到布局上游产业化竞争,可以看到水果零售业的竞争环境也已经由单一的竞争上升到产业化、体系化之争。 对百果园而言,如今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来自外部市场竞争,而是来自于上游供应链,乃至于整个产业链。

百果园2015销售额达30亿元,2016年百果园销售额约60亿元,一年实现了双倍的增长。焦岳承认:“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池是不敢投入到上游这件事。百果园投入了上百人的上游技术团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布产业互联网和产业数据,都是在往上游的持续投入。”

深入到上游,焦岳发现在国内,优质的国产水果生产的基地仅占整体的5%左右。一直以来国产水果都受到进口水果的冲击,焦岳认为入局上游是一个新的机遇,百果园很早就在着手产业链的布局。2005年,百果园成立了果品供应链管理公司,不仅负责水果的统一采购,还直接参与到水果的生产环节。在上游,百果园布局了近230个水果种植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了15个加工配送中心。

“如今的生鲜行业,一定参与到上游终端去”,焦岳表示,尤其最上游的种植端是非常分散的,现在头部企业都希望商品标准,上游更加在乎安全和质量,在农事的过程当中,要遵循标准化的种植,但是所谓的标准化种植,是跟当年的气候因素、土地的肥力有很大关系。 互联网的改造,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信息化支持上游种植,逐渐实现信息流、现金流、物流的结合,百果园通过上游的产品信息,去匹配消费者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并将数据反馈到生产环节,从而形成产业多点的快速连接。

水果行业是一个很独特的品类,从种植开始到交付,这当中所有的流程,都决定的在最终交付的品质,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做好产业的经营和互联网化,而真正的实施起来,既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焦岳称:“百果园管理核心团队在积累了20年的行业经验,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壁垒。”



随意打赏

线上线下融合 新零售电商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苏宁线上线下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升级线上线下融合业态融合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